最新網址:我有個問題……」
陳國凱舉起手來,問道:「方老師,我們該怎麼挖掘粵東文化呢?」
「八個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再八個字,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方言比劃了個「八」的手勢,「而在此之前,要認清本民族和地域特色文化有哪些。」
「粵劇。」
「不隻!還有粵曲、粵樂、南音、粵語、粵菜,還有,還有。」
「還有龍舟、舞獅、花鼓戲……」
一個個詞從孔捷生等人的嘴裡蹦出來。
「你們剛才說的這些,其實可以劃分為曲藝、音樂、語言、飲食、民俗、舞蹈。」
方言笑道:「但是,還忽略了建築、醫藥、美術,以及武術。」
「武術?!」
眾人麵麵相覷,又驚又疑。
「這些天,我在蛇口也做了番調查。」
方言道:「俗話說,南拳北腿,粵東的拳種可真不少,除了洪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名拳,還有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佛家拳、俠家拳……」
孔捷生舉起手來,「可是方老師,如果把這些寫進裡,那豈不是成了武俠嘛!」
「武俠和武術是兩個不同的定義。」
「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大不一樣。」
「關鍵就在這個"俠"字上。」
「懂武的人未必就是俠,隻有懂武術,又能依仗武術,行俠仗義,才是真正的武俠。」
「像我們熟悉的《彭公案》、《三俠五義》和《七俠五義》,都包含武術和俠義的元素,既算是古典武俠,也是經典的公案。」
方言說得滔滔不絕。
「可不管是公案,還是武俠,都是通俗,我們是純作家,怎麼能寫這些呢?」
「沒錯沒錯,武俠裡都是些打打殺殺,宣揚暴力,根本無法跟純相提並論。」
「我們純是這樣的,武俠隻要打打殺殺、飛來飛去就可以,而純作家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
「………」
整個教室炸開了鍋,一個個情緒激動。
不是抵觸武俠,就是抵觸武術元素。
「那麼同學們,什麼是純?」
方言拍了拍手,問了一句。
頃刻間,剛剛喧囂的教室安靜了下來。
「有誰能回答我,什麼是純?」
方言掃視一圈。
「讓、讓回到本身。」
眼見實在無人回答,孔捷生站了出來。
「這隻是個口號,可不是定義。」
方言轉頭向範漢生、林賢治提問。
「不錯,"讓回到本身"隻是個口號,界並沒有給出任何的理論依據。」
範漢生點頭回應道。
「謝謝範總編的回答。」
方言露出玩味的笑容。
「純」其實就是個虛頭巴腦的東西。
既沒有概念和理論,也沒有任何作品可以參考,隻是當初為了擺脫為***服務而喊的口號,但沒辦法直接說「與***無關」,隻能委婉地說,「讓回到本身」。
結果後來經念歪了,被一小撮喜歡標榜自己身份的作家,拿來對付通俗。
到了21世紀,又拿來對付商業文
學。
事實上,純就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愛情可以是純,軍事可以是純,輪到武俠,就不行了?
此話一出,滿堂嘩然,議論紛紛。
「方老師,您這話說得不對!」
陳國凱立馬站了起來。
「那你給我解釋下,什麼叫"純"?」
方言上身前傾,「慈眉善目」地盯著他。
「純就是……」
陳國凱在注視之下,不免緊張。
方言靜靜地站著,眼神裡卻仿佛在說:
翻譯翻譯,什麼特麼地叫「純」!
我要你翻譯給我聽!
什麼特麼地特麼地叫「純」!!
整個教室的氛圍,突然變得尷尬起來。
台下的「純」作家們,抓耳撓腮,試圖解釋,但臨時抱佛腳,根本沒法自圓其說。
「總編,到底什麼是"純"?」
林賢治停下手中的筆。
「界到現在也沒有個公論,就是個口號,傷痕作家可以喊,武俠作家當然也能喊。」
「我怎麼就沒想到,怎麼就沒想到呢!」
範漢生看著方言舌戰群儒,興奮不己。
看著班上的學生一個個啞火,林賢治投去了崇拜的目光,感慨道:
「方老師不愧是方老師,又高又硬!」……
半晌,課堂一片安靜。
眾人像鬥敗的公雞般,大多數都覺得方老師說的好有道理,竟無言以對,但依然有極個彆不服氣,低聲地來了一句:
「方老師,那您覺得純是什麼?」
「在我看來,要給純下定義之前,要先搞清楚純到底是中的什麼類型。」
方言在石鐵生的劃分基礎上,加以延伸。
通俗主要是滿足大眾的娛樂需要,嚴肅側重於具體時期社會、政治、階級層麵問題,反映時代,反映人在時代和社會中的處境,比如《子夜》、《林家鋪子》。
而純,則更多的是麵對人本的困境。
比如,對死亡的默想、對生命的沉思、對生存的探索這些與生俱來的問題。
這三種類型之間並沒有一條明確的界限,一部作品可以既是純,同時又是通俗的。
(ps:這三種類型的劃分,來自石鐵生。)
「沙沙。」
「沙沙。」
範漢生和林賢治專注地記錄著方老師的觀點,這些可都是無價之寶啊!
簡單地分析了一番之後,方言麵對台下的學生,反問道:
「那麼,你們有誰能告訴我,《紅樓夢》這部通俗的世情,到底是不是純?」
「這……這……」
有一個算一個,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畢竟,站在他們麵前的,可是第一個提出「華夏古典四大名著」概念的方老師!
「那麼,《水滸傳》這部講述豪俠的算不算武俠?」
方言環顧四周,「算不算嚴肅呢?」
孔捷生硬著頭皮道:「方老師,我不知道《水滸傳》算不算嚴肅,但如果說《水滸傳》是武俠,我第一個不同意!」
「《水滸傳》確實不是一本武俠。」
「武俠,起源於唐代,最早是作為"傳奇"的一支。」
方言慢悠悠地從武俠的源頭說起。
唐代的傳奇可以分為彆傳、劍俠、豔情、神怪四類,其中,劍俠類便是武俠的前身。
後來慢慢地發展成了「俠義」,武俠文化在華夏的創作中,一直延綿不斷。
一直到1922年,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問世,被公認為武俠的鼻祖。
跳出了明清的套路,俠客不再是官府的附庸,或招攬的義士,以文亂法、以武犯禁,俠客背靠著一個與朝廷規則不同的武林世界,首開了武林門戶之爭。
聽到這裡,範漢生看到陳國凱等人提出異議和疑惑:
「可方老師,不管怎麼說,武俠都不可能是嚴肅。」
「是啊,我也想不出來,怎麼把"武術"和"純"聯係起來?」
「我看過的武俠,好像沒有一本像方老師說的,是關於直麵人本的困境。」
「………」
這些問題,林賢治感覺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
武俠,或者武術題材的,真地能登上大雅之堂嗎?
「在這裡,我向同學們推薦幾本書。」
方言伸出第一根手指,「老舍先生的武俠題材,《斷魂槍》。」
「老舍先生寫過武俠?!」
一個個瞪大了眼睛,一副「我讀書少你彆騙我」的樣子。
「老舍先生本意是想寫成長篇,名為《二拳師》,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未能成形,隻是將其中的主要情節抽取而出,寫成了《斷魂槍》……」
方言能說出這些,全都歸功於沈雁氷的傳道授業。
一聽到老舍寫過武俠,不少膈應武俠的學生們沉默下來。
「第二本,魯迅先生的武俠題材,《鑄劍》。」方言伸出第二根手指。
「啊?」
「魯、魯迅先生也寫過武俠!」
不單單是在場的學生,就連林賢治和範漢生也大為震驚。
「第三本,是高子峰先生的《黃飛鴻》,這是第一部把粵語方言引入的武俠作品。」
方言伸出第三根手指:「你們不是想要深挖粵東文化的根嘛,這也很值得參考。」
範漢生喃喃自語道:「孤陋寡聞,孤陋寡聞呐!」
林賢治深以為然,正當以為方老師的話講完的時候,他伸出了第四根手指。
「還有一本武俠,可能很難找到了,而且也沒有寫完。」
「因為作者無限期停更,它的名字叫《巾幗英雄》。」
「你們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嘛?」
眾人紛紛搖頭,當聽到方老師公布的答案時,震撼得無以複加。
「方、方、方老師,作者真的是總、總……」
「不錯,作者怹去拯救我中華民族了,所以自此無限期停更。」
方言點了下頭,「而且怹對文藝工作有一句評價,我的老師讓我務必銘記於心。」
林賢治聚精會神,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句話記下來。
「人民喜聞樂見的東西,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方言掃視一圈,一臉嚴肅。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