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 第341章 躲進小樓成一統

第341章 躲進小樓成一統(1 / 1)

推荐阅读:

inf

第二天,《長安日報》率先登出了昨天座談會的新聞。

但是,報道的重點顯然有一絲絲的偏差,從“西部電影”,轉移到了方言的“尋根文學”。

而這並不是個例,長安,乃至陝北的媒體,有一個算一個,連篇累牘地宣傳“尋根文學思潮”。

《文化藝術報》、《陝北日報》、《漢中日報》等報紙的文藝版塊,長篇大論地探討起來。

在如此的推波助瀾之下,“尋根文學”一下子引起全省作家、編輯以及讀者們的關注和討論。

更何況,提出“尋根文學”的這個人可是方小將!

大街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排隊搶購報紙的場麵。

王天樂飛快地騎著自行車,來到位於銅川的陳家山煤礦,輕車熟路地走向一處窯洞。

此時,陸遙坐在屋裡,麵前堆放著如山般的資料和筆記,整整幾十萬字。

這些全是自己費了兩年半的時間,一點一點地搜羅起來的,甚至把全省、市、縣各級的報紙都收羅過來,目的就是為了在《走向大世界》裡,把陝北城鄉改革時期的社會麵貌,統統寫出來。

“哥!哥!”

“天樂,你不在編輯部裡呆著,怎麼跑我這兒來?“

“哥,出事了。”

王天樂本來是礦上的采礦工人,後來在大哥的幫助下,調到《延安報》當記者。

陸遙這麼做,既是想提攜兄弟一把,也是拿他當觀察對象,新作裡的“孫少平”就以他為原型。

“大事還是小事?我不是說了嘛,如果沒有什麼大事的話,就不要來打攪我。”

“哥,這回真是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不會又是你嫂子來信催我回家吧?”

“不是,這事跟嫂子沒關係,跟方言方老師有關!”

說話間,王天樂從公文包裡遞上厚厚一疊的報紙,但凡是省內的,基本上都在裡頭。

陸遙粗粗地一看,上麵都是關於“尋根文學”的定義、觀點、見解,以及本報編輯部的評論。

“作家們寫實際問題,寫很多牢騷和激動,也應該把目光投向更深的層次,在立足現實的同時,又對現實進行超越,去揭示一些決定民族發展和曆史文化的謎……”

“岩子真的是‘不語則已,一語驚世’。”

一目十行,一邊瀏覽報紙,一遍感慨道“文壇又要鬨出大動靜啦!”

“可不是嘛!”

王天樂說,僅僅《延安報》的編輯部,圍繞著“尋根文學”,爭論不休,吵翻了天。

陸遙遺憾道“隻可惜我當時不在現場,不能跟岩子麵對麵聊聊,坐而論道。”

“現在也不遲。”王天樂說,“哥,方老師估計還要在長安待一段時間,要不我們現在……”

“算了,平窪、忠史他們會去的,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鬨,時間緊迫,我要把精力放在創作上。”

陸遙搖了搖頭。

“可是……”

王天樂心急如焚,趁著這個機會,既可以把大哥勸回西影廠,跟嫂子一家團聚,又可以憑著這層關係,有機會接觸到傳說中的方小將,以《延安報》記者的身份,做個“尋根文學”的專題采訪。

“岩子又乾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陸遙呢喃著“我可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尋根文學”猶如滾滾的洪水,從陝北滿溢而去,向著全國各地蔓延。

畢竟,與會的編輯和記者不隻是陝北的,也有來自《文藝報》、《文學報》等報紙期刊。

前腳座談會剛結束,後腳便第一時間用電報或者電話,把消息傳達到遠在千裡之外的編輯部。

一篇篇關於方言以及“尋根文學”的新聞,火速出爐,霸占著報紙的重要版麵。

《文學應深深紮根在故土上、人民間》、《尋找文化之根》、《方言與“尋根文學”》……

而在湘南,一篇名為《文學的“根”——漫評方言的“尋根文學”》赫然登在《湘南日報》上。

古樺和韓少恭等湘軍坐在一起,圍讀著這篇文章。“少恭這篇評論,可以說儘得岩子的真意。”

“我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韓少恭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在這裡發揚湘楚文學的時候,岩子已經提出了一個更加宏大的目標,把文壇這些年冒出的‘湘楚文學’、‘嶺南文學’統統納入‘尋根文學’的版圖裡。”

古樺說“是啊,也虧岩子想得出來,‘尋根文學’,文學的根,這個名取得好。”

在場的所有人不無交口稱讚,都能敏銳地感覺到尋根文學有著一片前所未有的藍海。

“本來打算把《爸爸爸》作為‘湘楚文化’的作品發表,現在看來要改一改了。”

韓少恭道“我準備拿來支持‘尋根文學思潮’。”

古樺說“不如這樣,乾脆就寄去《人民文學》發表,岩子現在就是《人民文學》的編輯。”

“就這麼辦!”

韓少恭滿口答應下來,“不管是誰在弘揚華夏民族地域文化,我都要來幫幫場子。”

“不隻是你,我們也一樣!”

古樺作為文學湘軍的領軍人,代表湘軍,第一時間地響應了方小將“尋根文學”的號召。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不單單是湘軍和陝軍,粵軍、晉軍、川軍、奉係等各地新軍,紛紛打出“尋根文學”的旗號。

倒是在華東地區,不像其他地方一樣,一呼百應。

相比於滬市,“尋根文學”在江浙和江南的吸引力更大一些。

杭城,富春江之濱。

李杭育看著有關於“尋根文學”的文藝理論點評,兩眼不停地冒光。

“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

“我原本以為我寫的‘葛川江’係列是錢江文化,吳越文學,沒想到其實是一種文學尋根啊。”

“方老師不愧是方老師,真的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回想起自己的《最後一個漁佬兒》、《沙灶遺風》,回顧著文裡的錢塘江一帶的“弄潮兒”質樸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整個人瞬間開悟,身心立刻陷入一種極度的輕鬆和喜悅。

耳畔邊,仿佛能聽到大江大潮的浪濤聲。

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

就在文壇鬨得沸沸揚揚之時,“始作俑者”的方言正在與美同行,暢遊秦王宮。

巍峨的城樓、磅礴的宮殿、高聳的城牆,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莊嚴霸氣。

雖然相比於橫店影視城的秦王宮,麵積不夠大,景點不夠多,建築也略顯粗糙,但在80年代初能有這等規模的影視基地,還要啥自行車!要啥自行車!

方言和龔樰、朱菻等人走在狹窄幽長的複道上,也就是秦國大臣平時進出宮殿的通道。

“這得多少錢呐?”

龔樰踩在黑色地磚上,忍不住驚歎。

“《大秦》也許會是全國電影廠裡目前投資規模最大、演員陣容最空前的一部電影。”

方言笑著看向朱菻,恭喜她即將在電影裡扮演“嬴熒玉”,就跟《商鞅》話劇裡一樣。

“這還要謝謝方老師。”

朱菻至今還記得,當初要不是方老師親自點將,興許自己還在衛生所當檢藥員呢。

其實治病救人也沒什麼不好,不過影壇對於她來說,更加心馳神往。

“不用這麼客氣。”

方言擺了擺手,就聽到背後傳來“方老師”的喊叫聲,於是回頭一看。

隻見鐘惦斐領著自家的兒子,主動地打起了招呼。

“方老師,您好,我是《世界圖書》的編輯,鐘阿城!”

“你好你好。”

方言眼前瞬間一亮,想不到此行還有意外收獲!

(本章完)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