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隻有space能做到的事
第342章 隻有space能做到的事
很多時候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當年蔚來在融資的時候,並不是直接找的合肥,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找了湖州、杭城等多個城市,希望從他們手裡融145億左右,那次也找了江城。
江城一直希望能夠發展新能源車,最後沒有談成一來是因為那個時間點,19年年底、20年年初,江城方麵哪有精力去管你蔚來融資,自己遇上了天大的事。
二來是因為當時蔚來的情況確實不樂觀,蔚來當時麵臨的局麵是股價即將跌破1美元,麵臨在美股退市風險。
美股的規定就是每股單價跌破1美元就會被警告,警告發出的90天裡,股價如果沒能重回1美元以上,那就會被退市。
此蔚來在20年的時候就麵臨了這樣的危機,而老賈的法拉第未來,彼未來動不動給你整個幾十股合一股的大活,就是為了每股市值不跌破1美元,為了賴在納斯達克,為了它那個殼子能在納斯達克。
老賈的法拉第未來整出了八十合一、三合一、四十合一,連續三次合股,總比例高達9600倍的頂級好活。
你在它上市的時候花96000美元買了9600股,到了今天,股價從10美元跌到了2美元不說,你9600股變成了1股,更是離譜到家了。
說回蔚來,當年江城沒有給蔚來融資,合肥國資接盤了,投資112.6億元獲得了蔚來24.1的股份。
放在今天來看,單純從交易的角度沒有賺多少。如果放在整個城市招商引資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賺大了。
因為當時用這112億撬動了1020億元rb的投資。
放到今天來看,帶動了整個徽省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
某種意義上,投資很多時候都是基於預期,之前要是知道蔚來能起死回生,江城咬咬牙也就簽下來了。
在那個時間點,江城的稟賦是要比合肥更好的,合肥港也是內陸港,但從量級的角度,連江城港的三分之一都沒有。
考慮到蔚來隻有國內市場,江城的位置同樣遠勝於合肥,在汽車產業鏈上,在20年的時候,江城勝的就不止一籌了。
到了今天,哪怕200億rb的投資,還拿不到股份,相當於無息貸款借給你,都要咬牙從space手裡把這個項目給拿下。
本質上還是好的項目搶著給你送錢。
強者恒強的邏輯在投資這件事上體現的淋漓儘致。
“書記,我現在沒有辦法給你一個答複,因為江城能開出來的條件,其他城市一樣能開出來。
而且這不是我一個人能說了算的,space特斯拉有股份,要建的工廠是我們和大眾合資建的,大眾也有決定權。
江城的誠意我看到了,但我確實沒有辦法給一個明確的答複。
我回申海之後一定和林甲說,讓她著重考察江城的環境,把江城納入到我們重點考慮的城市中來。
如果可以,我是很希望能夠為江城做點什麼的。”
江城給的誠意確實足夠了。
因為在2027年,東大的地方招商引資邏輯已經變了,從燕京收緊了地方能開出的籌碼。
準確來說,23年開始吹風,24年就開始動真格了。
24年8月的時候出台了一部叫做《公平競爭條例》的行政法規,裡麵寫的非常清楚,地方沒有法律法規或者燕京許可,不能提供稅收優惠。
包括財政獎補、稅收返還、出讓土地等等,都變得非常嚴格。
把以稅招商的模式給直接禁了。
到了這個時間段地方招商引資主要靠投資,地方國資給企業投資,以此來吸引企業。
很明顯,和靠稅收吸引企業落戶比起來,靠投資難度要大得多,你得擔心企業拿到投資來了然後垮了怎麼辦。
這種模式下的招商引資就特彆考驗地方政府水平,你不能瞎投資,吸引一幫和你地方現有資源一點都不匹配的企業來。
眾所周知,國資過去最厭惡風險,因為有不能虧本的紅線在,你投資可以,但你不能虧,你虧了這就關係到國有資產流失。
這不可能,哪怕段永平來了也做不到隻賺不虧的天使投資。
因此把以稅招商轉變成以投資招商的模式後,燕京在同年發布了所謂創投17條,全文叫《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政策措施》,裡麵加給國有資本的投資企業鬆綁,允許他們虧損。
提高招商引資難度、允許國有資本虧損、把消費稅交給地方這三者是一套組合拳。本質是為了提高地方的營商環境,敦促地方改善民生。
有沒有效果不知道,但初衷就是這樣。
到了27年這一套已經玩了有差不多三年時間。
因此在這樣的枷鎖下,江城的條件已經算非常好了,投資200億,然後允許你後麵自己拿錢來把股份原價收回。
說白了這都帶點遊走在紅線邊緣的意思了,相當於給你一筆沒有時間期限的無期貸款。
要知道當年申海給特斯拉的四百億貸款,還要3的利息呢。
“元光,好,有你這個承諾就夠了。
我還想多說兩句,這兩百億的投資隻是給space的,針對你們和大眾的超級工廠,我們圍繞超級工廠建的配套工業園區,這個由江城方麵出資來建。”
江城方麵不可謂不下血本了,底褲都要掏出來了。
江城一年的稅收大概在1400億左右,200億的投資,建工業園區少說又是500億,加在一起半年的稅收就沒了。
“我一定會把江城留在最後,後續林甲還要多叨擾你們了。”
“放心,我們一定隨叫隨到。”
等陳元光走之後,整個餐廳的氛圍要更自然一些,在座的人很少,剩下的就那麼四個人。沒有誰會不長眼到找美女來作陪,畢竟後續負責這件事的是林甲,這要是傳到她耳朵裡,或者被陳元光自己透露,那江城有可能直接出局。
本來江城就沒有什麼優勢。
省裡一個,江城兩個,江大校長,沒了。
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經常打交道,單論級彆,舒校長和他們都是一個級彆。
這幾年的行情,說不定舒校長就一飛衝天,學而優則仕,從校長變他們頂頭上司了。
因此大家沒有誰會太拘謹。
“哎,果然和你猜的一樣,即便我們一開始就把所有籌碼擺上了桌子,也得不到對方的一句準話。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和我們競爭的是申海、杭城、羊城這些地方。
和這些地方比起來,江城最大的優勢估計就是勞動力價格和工程師價格。”
由於房價以及大量高校集結,江城的位置又是九省通衢,所以同樣招工程師,在江城的話能比其他幾個城市至少低百分之三十。
“本來他們搞的就是智慧工廠,員工數量有限,這個優勢還不夠。”
大家議論紛紛,都在絞儘腦汁想江城到底還有什麼優勢,能夠讓space把超級工廠放在江城。
這時候,舒校長有些無法理解,他問:“這個工廠真的這麼重要嗎?
我們如果真的想招商引資,同樣的條件應該能夠吸引來像比亞迪、理想、華為這些頭部廠商吧。
單純從招商引資的角度,把這些廠商找來,產生的社會效益應該不會有什麼本質區彆吧。
這隻是我個人拙見,我有點想不明白。”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舒校長全程聽完後既感慨又滿腦子都問號,感慨是自己學生才短短七年時間就已經成為了東大舉足輕重的人物,問號則是因為他真不理解,新能源競爭都快要進入到下半場了,space和大眾的超級工廠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大眾是舊勢力,space是新生兒,兩者結合的產物,未必就會有好的結果。
外界都簡單他們合夥搞超級工廠會集合二者的優點,大眾豐富的經驗成熟的工程師,space先進的技術和天馬行空的設計。
但強強聯手真的會有好結果嗎?未必。
比亞迪和奔馳聯手搞的豪華品牌騰勢,一直半死不活,後來奔馳退股,比亞迪全資之後反而好起來了。
不是所有的強強聯手都能像問界一樣。
舒校長的話說完後,其他三人對視了一眼:“,你來回答一下吧。”
“校長,你說的倒也沒錯,從短期來看了,我們找比亞迪或者小米,是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
外號從來不騙人,外號能是神的男人,而且能成為東大公認的神,把時間線拉長,對江城汽車產業長遠發展來看,我們期望的效果隻有陳元光有可能能做到。”
對方說完後舒校長還是滿頭霧水,你們期望達到什麼效果。
這時候坐在對麵的人接過話來:“我們希望讓江城重新成為東大汽車產業的核心,成為東大汽車產值排名第一的城市。”
“單單一座超級工廠能做到這一點?”舒校長這下更不理解了。
“當然有可能能做到。
校長,我在這裡就不點名了,國內很多車企,他們給上下遊供應鏈的供應商開價格,是踩著對方的利潤線去的,算盤都要敲冒煙了,就隻給你留點辛苦錢。
甚至再過分點,連辛苦錢都不給你,你就隻能給我白打工。
我去年去渝都調研的時候,他們老總來接待我的,興致勃勃地和我討論,怎麼管理供應商,他們連政府補貼都能你算出來,然後政府補貼的錢都要給你拿走。
至於供應商怎麼賺錢,他們到股市上去賺錢。沒上市的把規模做大,上市撈一筆,上市了的,我給你訂單,你的業績上漲,賺股價上漲的錢。
這是很多車企的玩法,要不然為什麼能把終端價格壓低還有的賺。
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但對供應商來說,他們根本不可能有資金投入到再研發中去。
你剛剛提到的車企裡就有這類車企,我招來就隻有現在,沒有未來。
他來了之後,我們江城一萬多家上下遊供應商的技術沒有辦法升級,工藝沒有辦法迭代,就隻是賺眼前的利益罷了。
像特斯拉這種,他們是會給足了供應商利潤。
他們怎麼玩,他們是這樣玩,他提一個需求,你看看能不能做到,如果你能做到,那好,我把這一塊交給你來做。
我保證你第一年的毛利至少是50,如果這個需求足夠重要,80的毛利都沒問題。
但第二年就會給你降,第三年再降,在整個生命周期裡持續下降。
這樣的模式好處在於,通過前期給你大量讓利攤薄你的研究費用,後續持續降價,逼你要優化工藝降低成本,你也會跟著去逼你的供應商降低成本,整個供應鏈就被帶動的都要迭代工藝,降低成本。
一旦你能夠改良工藝,那這部分多出來的收益就歸供應商,這也從主動性上臂供應商把錢投入到研發中。
這套最早是蘋果的玩法,特斯拉也這樣玩,我們讓space進來,他們會采取類似的策略,帶動整個供應鏈一起進步。
更不用說,背靠光神這樣的核心競爭力。
按照一直以來space成立的願景,可是要把太空采礦的礦石作為其原材料。
原本大家還不太信,隨著常溫超導、hb的出現,外界普遍認為這一天長則十年,短則五年就會到來。
太空采礦之後總要冶煉吧,這也是配套產業,意味著會一起放在space超級工廠周邊。
“對,說的沒錯,而且這一回可不僅是space,如果隻是space,走高端路線的space,產量是有限的,即便帶動產業鏈發展,這個帶動效果也有限。
這可是space和大眾合夥的超級工廠,那麼意味著大眾的汽車也會在這建,隨著歐洲市場出讓給我們,大眾的走量車型才是重頭戲。
因此,我們如果站在整個江城汽車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這次的招商引資,其他國產新能源廠商都沒有辦法取代space。
即便其他國產新能源車企,他們也采取類似的供應鏈培養手段,他們也沒有辦法和space比,因為他們在很多地方有很多工廠。
而space和大眾建的工廠,將會是space唯一的工廠。”
江城能想到的,其他城市沒有理由想不到,招商引資一直都是地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種甜蜜的煩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