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313章 機器人的“湧現”效應

第313章 機器人的“湧現”效應(1 / 1)

推荐阅读:

從網友到專業人士們都驚呆了。

像百度、阿裡、華為這些科技大廠投入的都是千億規模的資金去搞無人駕駛,像蔚小理這些新能源車企同樣氪重金投入到無人駕駛賽道中去。

前者寄希望於做服務商,後者寄希望於給自己的新能源車賦能。

現在突然從天而降一套掌法,告訴你們這幫人搞的技術路線,無論是激光雷達也好,還是攝像頭也好,都是錯的,機器人才是王道。

這就好比大家都在練武術,我練九陽真經,你練辟邪劍法,突然冒出個人,他練的是仙術,一招就把所有人給打趴下了一樣。

這是大家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從申海到燕京,從加利福尼亞州到華盛頓,但凡和無人駕駛沾點邊的公司都在開會。

我們要怎麼辦,之前的計劃是否還應該繼續,之前的投入是否還該繼續投入。

投入吧,L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搞定,彆人的L已經在城市裡跑了,還是申海如此複雜的路段。

不投入也跟在陳元光背後搞機器人的技術路線,問題是大家現在都不清楚對方是怎麼做到的。

說白了,機器人無非就是眼睛處有兩個攝像頭,本質上還不是機器視覺方案嗎?

可都是機器視覺,陳元光主導的無人駕駛為什麼要平白無故加機器人這一環?

無數研發人員把陳元光最近一次接受央媽的采訪翻來覆去地看,從陳元光所說這是顛覆性的人工智能技術,他們絕不信僅僅隻是為了裝逼而增加的機器人。

在上午這輛捷達剛開始跑的時候,從業人員們實在不相信,甚至懷疑這是不是一個愚人節玩笑,也就是說看上去是機器人在開,實際上跟蘿卜快跑的一些無人駕駛一樣,背後有人在操作。

後來隨著觀察視頻越來越多,這個可能性被排除了,因為捷達沒有經過改造。

又有人提出,光神去瑞典不是要機器人替身麼?這會不會是機器人替身,背後實際上還是人在開。

這個傳聞沒多久就被滴滴給否了。

“我們確定現在正在申海市內運行的車牌號為滬A****的白色捷達,是機器人在進行無人駕駛,後台沒有任何真人乾預。

該白色捷達已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過超過萬公裡的實路測試,期間從未出現過交通事故,該機器人經過滴滴內部技術團隊觀測,除了常見接送客人外,還能完成加油等常規操作。”

滴滴官方都出來說了,大家逐漸認識到,真是機器人在開車。

“我在某大廠搞無人駕駛,我們整個團隊都懵逼了,昨天看到新聞的時候,我們以為馬斯克是在開玩笑。

今天早上看到抖音的時候還抱有幻想,認為是特效。

等到那輛白色捷達滿大街跑的時候,我問了下所有搞無人駕駛的組心態都崩了,你們能想象嗎?現在連普通人駕駛汽車都越來越依賴輔助駕駛功能,一個機器人開著輛破捷達就在申海到處亂跑。

沒有輔助駕駛,沒有激光雷達,有沒有衛星我不知道,但它已經顛覆了我們所有從業人員的認知、馬斯克提到的東大的那個組我們也知道,那教授叫河原塚健人對吧。

大家可能會覺得東大在搞這個技術路線,所以這是有可能的,光神不過是在東大這個團隊現有技術路線上發揚光大罷了。

我想告訴你們,東大這個團隊主業壓根就不是無人駕駛,他們的機器人更像是玩具,在我們業內看來就離實用用十萬八千裡來形容都少了。

簡單介紹一下河原塚健人的項目,他們除了開車機器人還做烹飪機器人。他的目標是做一個通用型機器人,能夠像科幻電影裡的機器人保姆一樣,幫你做很多事情。因此開車隻是這些眾多技能中的一項。

而且他隻是一個助理教授,現在去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去了。

他搞的這個機器人隻能在特定環境裡,速度隻能開到kh,而光神搞出來的這個機器人,他幾乎是按照時速的上限在申海市內狂飆。

之前他的這個機器人,說當成笑話看有點過了,但絕對沒有誰真正意義上重視過這條技術路線,而且我也絕對不信光神是因為受到他的啟發才做的這個項目。

最後現在所有人都在等消息,到底是什麼技術路線,我們後續要怎麼做,根據我最新的消息,雷總應該去打探去了,大家等著吧。

我們內部交流群都說,這輛白色捷達在申海市內開得越久,大家的心態就越爆炸。”

還沒等到中午,大把的人想要體驗這輛號稱是第一台機器人開著上路的捷達。

有蹭熱度的網紅,也有從業人員。

才短短半天時間,鹹魚上就已經有黃牛開始賣白色捷達門票了。

“老板,鹹魚上有黃牛在賣白色捷達的門票。”

“什麼?白色捷達?光神搞出來的那輛機器人駕駛的白色捷達麼?”這也能賣?蔚來自動駕駛團隊的負責人在聽到之後第一反應就是什麼神通廣大的黃牛。

“沒錯,就是那輛。”

“怎麼賣?”他無比好奇,他們怎麼能賣。

“我們先預定,預定好希望上車的地方,然後他們在打車過程中會選擇我們希望上車的地方作為途經點,然後當捷達到了途經點之後,我們上車就好了。”

“可他們怎麼保證一定能打到呢?”

“所以是先預約,他們內部肯定有很多台手機,然後好像在交通管理部門有內部信息,能夠獲得該捷達最近所在位置,他們就會同時在白色捷達所在位置周邊飽和式下單。

最後總有下單成功的。

至於下單成功,但是人還沒到怎麼辦,隻要你願意給錢,滴滴是有超時等待費的,最多能等你三個小時。

這麼長的時間綽綽有餘。

那個黃牛給我看了他們的成功訂單,他們已經成功了一單。”

黃牛的操作不得不讓他感慨,蛇有蛇路鼠有鼠路,黃牛的嗅覺就是靈敏。

“多少錢?”

“萬rb,他的說法是需要多台手機飽和時下單,還不一定能保證成功率,所以收費會很高。”

“給吧,這點錢公司報銷。”

對個人來說,這個錢很貴,對公司或者網紅來說,這個錢並不是不能承受的。

滴滴車司機則很絕望,蘿卜快跑來搶生意,機器人也來搶生意,一時間覺得自己簡直就是食物鏈的最底層。

像雷君是去找陳元光打聽消息,一些企業的高管是直接找到林甲。

從早上捷達事件開始發酵,林甲的電話就沒有中斷過。

“Robin,這你放心,光甲航天不會做無人駕駛生意,機器人它隻是技術層麵進行驗證。”

第一個打電話過來的就是百度的Robin,他沒辦法不急,百度的基本盤都快要被騰訊給挖空了。

百度無奈之下才allin的無人駕駛,前腳才和你光甲航天簽完戰略合作協議,整個框架性合作協議如果完整執行下來的話,總金額超過了兩百億rb。

這合同簽了連一年時間都沒有,你現在告訴我機器人無人駕駛才是未來?

Robin坐不住了,真金白銀的砸下去,我們不是戰略合作夥伴嗎?我這個戰略合作夥伴怎麼不知道你們技術都已經到了L了。

無論是Robin還是百度都無法接受,百度賬麵上還躺著一千多億的現金,可港股百度的市值都快要跌破八百億rb了。

“Robin,因為保密協議的緣故,我都不太清楚這背後具體的技術細節。

我更沒有辦法給你一個結論,相關技術是否會開源,以及技術路線到底是什麼。

這個項目不屬於光甲航天,這是元光主導下,由自然基金委員會的一些青年學者參與的項目,和光甲航天沒有關係,我知道的時間不會比你們早到哪裡去。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彆急,我一定會在知道的第一時間和你信息共享。”

電話那頭的Robin都要罵娘了,不急才怪呢。

但他又不可能衝著林甲發火,在電話裡語氣要多溫柔有多溫柔,他在想,自己要是在林甲麵前估計都得淚灑現場,上演一出哭死董卓。

“林總,我沒有任何責怪你的意思,隻是這關係到整個百度以及百度數千名員工的生計,原諒我實在有些著急。”Robin說。

實在是心急如焚,光是看一眼港股百度的跳水慘狀,Robin就坐不住了。

更彆談後續開董事會被股東代表們詰難,被網友們嘲諷這些,這些和跳水的股價比起來都是小事。

“Robin,你放心,我雖然沒有辦法給你什麼結果,也沒有辦法做出什麼承諾,但是以我對元光的了解,最後應該不會是吃獨食。

而是會和大家進行一個利益共享的。

過去無論是拓撲半金屬還是鈣鈦礦電池,我們都是進行了技術授權,和上下遊企業進行了利益的共享。

更彆談無人駕駛不僅關係到百度、華為、阿狸這樣的科技巨頭,同時還關係到比亞迪、蔚來、小米這些造車廠,從國家層麵肯定也不會允許我們一家獨大的。”

“那就好,林總,有消息之後懇請第一時間通知我一聲。”Robin非常卑微,內心感到無比絕望。

老實說,技術共享對百度來說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噩耗,不如他們一家獨大呢。

百度自詡優勢就在於無人駕駛的相關技術領先,你把技術共享了,百度領先優勢蕩然無存。

蘿卜快跑和華為、五菱宏光聯手搞的無人駕駛網約車拚成本?拚供應鏈管理?這不是拿自尋死路嗎?

如果技術壟斷,那百度還有存在的價值。一旦技術共享,百度那才是真正完蛋了。

他現在內心非常絕望,就像是確診癌症的患者在等待第二次複診結果一樣。

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林甲的說辭也大差不差,她整個上午就隻有一件事,那就是接電話。

“元光,大致情況就是這樣。”林甲說。

陳元光說:“你可以和他們說,讓他們不用擔心,因為這技術壓根就不是用來做無人駕駛的。

這麼高的成本去搞無人駕駛壓根就不劃算。

我們之所以展示無人駕駛技術,單純隻是為了去驗證技術的合理性。

整個機器人的成本接近五千萬rb,單說製造成本,不包括技術研發投入,專利費用。

因此它在無人駕駛領域壓根就不具備性價比。

它的真正用途,以及實際技術細節也和無人駕駛沒有太大關係。

包括它迭代出來的無人駕駛算法,後續我們也會開源,但即便開源了,估計也沒有太大幫助。

所以大可不必這麼緊張,你就隻需要把成本告訴他們就行,說即便後續工藝流程優化,大規模生產壓縮成本,也不可能把成本降到百萬以內。

至於無人駕駛算法其實意義也不大,它訓練出來的無人駕駛算法,就隻是針對這輛車,這個機器人,變了一點,它也稱不上L.”陳元光說。

這搞得林甲非常好奇,“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陳元光說:“你可以理解成,我們培養出了一個專門的機器人司機,它就隻乾這一件事,它的經驗是從人類大腦裡提取出來的。

怎麼說呢,你可以理解成我們用一種腦機裝置提取了網約車司機的腦電波,然後把這些腦電波作為原始數據喂給了機器人。

然後機器人基於這些數據開始試著開車,先在實驗路麵開,然後去園區開,再到一些城市的新區開,最後才是普遍上路。

中間沒有任何人為的乾預,初始的模型它就會開車,但也僅限於最基本的行駛規則。

在大規模投喂網約車司機開車過程中的腦電波數據之後,它開始學會了這項技能,你可以理解成它把技能進行了複製。

但背後的原理、到底是怎麼實現的,我們一概不知。它有點類似人工智能領域的湧現。”

湧現效應在人工智能領域是指,原本的模型性能實現了陡增,數據上升曲線中的一個陡峭的躍遷。

像深度學習的“湧現”,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隨著神經網絡規模、訓練機器速度、樣本數量不斷增加,到了一定規模以後,忽然一下就“量變到質變”,神經網絡能力躍升“湧現”,把圖像識彆效果大幅提升。第二層是說,深度學習在圖像識彆領域表現極好,這個能力還迅速推廣到了其它計算機領域,甚至改變了其它學科,能力的應用範圍也實現了湧現。

很明顯,陳元光所指的是,當我們用人類大腦數據來培養機器人的人工智能之後,它的技能水平出現了“湧現”。

本章完

:..cc000

..cc。..cc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