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174章 元光,你來說說該怎麼辦吧

第174章 元光,你來說說該怎麼辦吧(1 / 1)

推荐阅读:

“首先我想講講為什麼說這是技術革命。

一直以來阿美利肯都習慣性在媒體上渲染人工智能是未來技術奇點,這一技術奇點實現後,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會和沒有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會拉開難以彌補的差距。

同時人工智能替代勞動力,又會幫助勞動力昂貴的發達國家實現製造業回流,進而打擊我們國家的製造業。

也正因如此,阿美利肯對人工智能寄予厚望的同時,也在想儘一切辦法打擊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在各方麵進行圍追堵截,芯片就是他們圍追堵截的核心。

這是過去幾年時間裡,阿美利肯構建的戰略核心邏輯,他們需要靠AI維持甚至是拉開在科技上的優勢,要靠AI實現製造業的回流,需要擺脫對華國製造業的依賴,讓全世界都擺脫對華國製造業的依賴。

而這也是我們所恐懼的事情,因為老實說我們的自然資源稟賦並不算優秀,如果被迫失去全球市場的話,我們會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

那麼他們的戰略可行嗎?當前是否處於技術革命階段,技術革命又是否如同阿美利肯所定義的那樣?

我下麵要說的,都是基於我的角度,給出的我本人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夠給各位一些借鑒。”

陳元光在選題的時候猶豫了非常久,因為未來是平行時空,和現代時空並不是完全一致,這也導致你無法借鑒關鍵曆史節點去警示,當然即便一模一樣,陳元光也不會去講這些。

把講課內容局限在技術發展曆史上就很合適。

以蒸汽時代過渡到電氣時代,有一些科幻作家寫過類似如果人類沒有發現電,那麼會發展出複雜而繁瑣的蒸汽機,構建出一個蒸汽朋克的時代,但是這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因為電的可觀察性決定了,人們早晚會發現電的優勢,進入到電氣時代,區彆隻是時間早晚。

技術發展需要的時間會有差彆,選擇正確的道路會加速這一進程。細節上也會有差彆,但根本演化進程是沒有差彆的。

“我認同這一觀點,那就是我們現在正處於這一輪技術革命的早期。

並不是隻有AI能夠加速科研的進程,互聯網技術、現代交通體係、通信體係等等,這些加速了科學家之間的交流、知識的共享,降低了試錯成本。

這些都加速了科研的進程,隻是因為現代科研的問題越來越難,問題愈發細分,大眾容易理解的重要問題被前人解決的差不多,各種吸引人們注意力的東西存在,導致科學家很難靠科研成就破圈。

從互聯網發現以來,人們在很多領域都有大量成果湧現,我們的生活被前所未有的改變了,這種改變的速度甚至還在加快。

現在我們正處於這一輪技術革命的早期,這沒有任何問題,隻是我認為這輪技術革命的核心絕不僅僅是人工智能。

如果說第一輪技術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機,第二輪是電力,第三輪是計算機技術的話,那麼第四輪顯然會更加的多元化。

從技術發展過程也能看出來,蒸汽機的核心都是圍繞蒸汽而來,無非是蒸汽在不同應用場景的不同表現形式,蒸汽應用在火車上就是蒸汽火車,應用在船上就是蒸汽船,在紡織上則是蒸汽紡織機。

而電力,它的模式要更廣泛,電力本身之外,還有電池、石化工業等等,它有更多的技術點突破。

第三輪就更多了,芯片、網絡、軟件等等,而到了第四輪怎麼都不可能隻有人工智能這一項技術。

阿美利肯渲染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性,某種意義上這是他們在新時代從華盛頓到華爾街根據自身需要,不約而同地構建的戰略欺騙計劃。

他們先把自己給騙過了,反而是一些企業家會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不經意間透露些許真相。

能源和基礎材料的突破是AI突破的基石。光芯片技術突破都不夠,哪怕英偉達芯片的算力再提高十倍,芯片之間的網絡連接不用更低延遲的材料來互聯的話,它依然無法達到宣傳中的效果。

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需要大量配套技術實現突破,我認為這其實不是人工智能時代,而是太空時代,人們真正意義上走出地球,大規模利用太空中的資源。

人工智能隻是其中的重要篇章。”

陳元光這些話說完後,大佬們頻頻點頭,有頂級科學家下定論,無疑能讓他們放心不少。

大家都很清楚華國和阿美利肯在技術上有差距,而且還是不小的差距。

大家更明白了,陳元光為什麼一直要做太空采礦這樣的項目,這是他的知行合一。

“常溫超導、機器人、半導體、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核聚變、清潔能源等等,這些都會是關鍵點,阿美利肯可能在某些個領域實現領先,但是不可能在所有領域實現領先。

同樣的,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目前在常溫超導和清潔能源上是領先地位,在半導體上已經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突圍,拓撲半金屬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我們可以依托該技術逼迫一些外國來找我們合作。

光刻機領域之前的龍頭尼康,這是一家霓虹企業,他們已經在私下和我們進行接洽,這家霓虹企業對於合作的渴望非常迫切。

光刻機,目前華國離搞定全國產的n都還有一定距離。

而要是和霓虹的尼康合作合作,我們能夠把拓撲半金屬的工藝製程很快突破n,拓撲半金屬的n等效換算成矽的話,相當於製程直接突破下了n,我們可以用更小的單位p來形容了。具體和幾p等效不好說,因為做矽的西方國家們他們自己都沒不敢去想,到了p之後芯片算力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強度。

這些是我們的優勢,因為我們很難在所有領域都實現突破。

前麵有提到現代科學的細分領域越來越多,科學家乾的活也越來越具體。

細分領域這麼多,資源是有限的,到了今天,要是想在所有領域都自研,自己突破,這太難太難,幾乎不可能。

阿美利肯做不到,我們同樣做不到。

我們也許未來能做到,但是現在是做不到的。

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生產力決定的,生產力決定了我們最多隻能有百分之多少的人培養成科研人員,這個數量很有限,進而決定了我們投入到研發中的資源有限。

這裡的科研人員可以是大學、研究所、學術組織的科研人員,也可以是企業的科研人員,很多時候企業的科研人員戰鬥力還會更強。

所以,我們要是想在這一輪技術革命中實現優勢,我們需要把資源投入到關鍵技術的研發中去。

靠著關鍵技術研發突破,來控製整個產業鏈發展。”

陳元光覺得有必要舉點例子來說明這個想法。

“還是講光刻機吧,我感覺大家應該對光刻機最熟了。”

在座各位都露出微笑,很明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光刻機都經常上nican。

像當年緊急成立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就是坊間傳聞的大基金,大佬們都印象深刻,一期募資了一千多億,二期募資了近三千億,兩期加起來超過了四千億,間接撬動的社會資本更是超過了萬億規模。

更重要的是該基金的早期高管們一大半都進去了。

某位大佬把這拿來當成典型案例講過。

“如果回到千禧年,我們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要想全產業鏈把光刻機給搞出來,這幾乎不現實。

像蔡司和cyr,前者做鏡頭,後者做光源,想買他們不可能。

而我們可以選擇去把控最關鍵的技術,比如說光源。

控製整個供應鏈上下遊做不到,那麼把資源集中在光源上,這樣就能保證其他國家離開我們,也無法把光刻機給造出來。

而阿美利肯可以讓其他國家的企業妥協,要求他們配合,聽他們的話,把企業搬遷到阿美利肯本土去。

但是他們無法這樣要求我們。

在大量領域,集中資源做關鍵技術的攻關,然後大規模應用,來實現在技術領域的反超。

現在鈣鈦礦已經達到效果了,因為鈣鈦礦是很熱的領域,我們率先實現大規模工業化之後,國外光伏企業並沒有放棄鈣鈦礦電池的研究。

他們甚至在工業化量產上實現了一些突破,但是沒用,因為他們的技術沒我們的好,無論是良品率還是光電轉化效率上都不如我們。

簡單來說,因為技術差距,用國外自研的鈣鈦礦投入00塊隻會產生塊錢利潤,而用華國的技術,投入00塊能產生塊錢的利潤。

這個差距還在隨著華國量產的鋪貨而進一步提高,這逼的國外企業不得不放棄。

而我們掌握了鈣鈦礦技術,就在光伏產業上掌握了主動權,阿美利肯不得不給華國的鈣鈦礦技術開綠燈,讓我們緊急進口。

這就是掌握關鍵技術的好處,我們能夠深度嵌入到未來技術革命後全球產業中去,甚至因為我們的技術是關鍵技術,能夠分到更大的蛋糕。

我的講課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各位抽空,下麵是答疑環節,歡迎各位提問。”

陳元光說完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佬們很給麵子。

“元光,你講的很好,我們都老了,雖說很多都是理工科出身,但是在對前沿科技的認識上肯定沒法和你比。

所以我還是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你。

那就是你剛剛提到的關鍵技術突破,按照我的理解,是不是越是關鍵技術,它的研發難度就越大?”

“一般來說是這樣。”陳元光點頭。

“而按照我的理解,現在的科研環境,其實是唯論文論,有論文才能評教授、評各種頭銜,如果學者們去做類似的關鍵技術前沿研究,他們在物質條件的獲得上就天然弱於其他做更簡單問題的同行。

他也許做一輩子都沒有成績,但是能力卻比其他學者更強,而其他做容易課題的學者,他們在物質條件上要比這些學者更充裕。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科研評價體係,對於攻克關鍵問題是存在不適配的情況。

而擺脫唯論文論的評價體係,一樣會有問題,那怎麼判斷誰能力更強呢?是不是隻能依賴於同領域已成名的專家來給定論,誰更強,誰更弱?

那麼前者是科舉製,後者是舉孝廉,前者固然有問題,後者更不妥。本身學閥已經夠被青年學者們詬病了。

我們應該怎麼做,能夠實現你所描述的目的,又能夠避免評價體係主觀化的困境。”

陳元光覺得有點被問麻了,他連企業管理都不怎麼親自下場,這種涉及一整個管理體係的問題,有點太難為他了。

這下真成“啊,我?”了。

本章完

:..00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