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朱柏重回皇位高居於龍椅之上,觀望朝中文武群臣的狀態。手下文武大臣更是議論紛紛。“皇上此言雖有道理,可絕不當如此啊。”“是啊,這可如何是好?”“此地荒蕪不堪,民生問題又能如何解決?”麵對手下大臣,朱柏保持沉默,他在等待,等待有其中一人向前勸誡自己。果不其然,戶部侍郎卓敬第一個站了出來。“皇上,能否聽臣等一言?”“此地絕非是皇都設立最佳之地,據臣所了解,此地之氣候雖屬溫地,然荒蕪不堪,實在難以用作皇都啊。”“切衛藏之地多為高地,平民皆無法呼吸,遠至於此的藏民更是稀少,漢人若初次立於此地,必受不了其氣候所擾。”“古往今來,秦皇漢武或是李唐盛世,且無一人敢於此處為都,這般人煙稀少,這般危險窘迫,實在無法如此啊。”卓敬聲情並茂,所言更是繪聲繪色,甚至硬是跪拜在了地上。跪求朱柏千萬不要將此地設立為皇都,否則日後將會造成極為不堪的影響。兵部侍郎更是趁此機會迅速上前。“卓大人所言甚是,元朝覆滅,我大明朝立於華夏之地稱王稱霸已有數十年矣。”“其覆滅之緣由,據臣分析有二,其一,朝廷**,人民稀少,儘管一統華夏之地,然還是我漢人居多。”“其二便是元人多以遊牧為生,可耕種卻是古往今來我漢人立命之本。”“衛藏之地不宜耕作,百姓無法安生啊,且加上其地是空氣稀薄,所道之人皆為此困擾,久而遠之便會身染重疾。”“客死於衛藏之地,我等倒無所謂,為國為君更願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然聖上萬金之軀,若稍有閃失,如何向祖宗江山設計交代?”“後繼之君又有誰能夠繼承?”見到此二人冒死進界,一馬當先,其他大臣也紛紛上前闡述自己的觀點。“沒錯,皇上且先三思啊,若如此,政治中心驅離中原,東南之地若遇外敵又應如何抵禦呢?”內閣大臣,文武百官聽到了朱柏的分析之後,也是第一次產生了分歧。自朱柏從事以來,手下能將賢臣居多,但自始至終,無論朱柏所做的任何事情,他們都表以絕對的支持。對朱柏更是唯命是從,這次卻又都在勸阻朱柏。文武大臣都紛紛上前闡述此地之差異。中原之地實為黃泉中心之地也,若當真遷都也應當以中原之地為主,其次便是再向北而行。這樣南北兩地皆有完善的內政建築,即便後世大明出現分歧,也可以以此作為緩衝,日後再圖統一天下之事。可這下子被調到了西北。倘若中原之地淪陷,若想在西北養兵,回首中原可就難了。西北之地不善民生,雖有遼闊土地,卻人煙稀少,軍隊尚且可以贍養,和百姓應該如何?“臣等自知皇上英明,但仍念皇上以中原之地為都,切不可遷都伊犁呀!”眾位大臣紛紛跪拜,朱柏卻保持沉默。環顧四周除內閣以外,所有人都是這副狀態,內閣之中唯有劉伯溫恢複了哪些?剛才他還嚇了一臉煞白,現在卻又突然沉默。就整體戰略而言,恐怕也僅有劉伯溫一人知曉了朱柏真正的緣由。其學生解縉見劉伯溫未動,自己更不敢貿然禁言,生怕此刻錯誤的決定影響了自己未來的仕途。朝中更是分為兩派,其中一派便是以劉伯溫為主,不乾預,不支持,靜觀後效之勢。另外一派則是全力勸阻,寧可被殺頭,也絕不希望朱柏將皇都設立在伊犁。“若將皇都設立於此,我漢人又應當以何謀生?”“中原之地氣候溫差皆適合耕作,一旦轉移至藏區,其後果和後世影響都不堪設想啊。”“皇上,請您三思啊!”諸位大臣陳述了所有不能夠遷都伊犁的原因,以健康,民生,軍事,經濟等多方角度試圖勸阻朱柏。朱柏卻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沉默,隻是在聽他們講述著其中緣由。自己卻是一言未發。“上皇執掌華夏之地時,也曾想過遷都,卻僅是遷都北平而已。”“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天下君主敢向藏區遷徙皇都,還望聖上三思,切不可做出違背祖宗之事。”這群大臣瘋了一般瘋狂勸諫,即便得知朱柏的目的是為了掌控整個歐亞大陸。卻仍然不予理解,此事應當從長計議,先穩固國內,在向外圖才是上策。倘若遷都,其弊大於利也,即便他們相信聖上菩薩心腸,霹靂手段。卻也仍然不相信,遷都行至伊犁也仍然能像南京那般順利。“是啊,皇上,古往今來,多少英明之主,多少治世之臣,今天一念之差,便鑄成大錯,使得一將功成而萬古枯矣。”“念陛下切勿效仿古人之錯,而成萬古之憾啊!”朱柏的臉色開始出現了變化,他沒想到朝堂之上勸阻的聲音會有如此之多。更沒想到他們竟然會以此等角度作為出發點來駁斥自己的想法。看來這般賢能之臣,其戰略角度卻也隻局限於華夏大地而已。若不能圖以世界,明朝現在儘管強盛,日後也難免衰敗。隻有在自己平生之時,將一切不定之事定矣,方能平萬事之憂!劉伯溫站在朝堂之下,回顧周圍的大臣,欲言又止。他似乎已經明白,皇上心意已定,任憑文武百官如何勸諫切,也隻能如此了。武將的想法和文臣卻有不同。“聖上直言我等一介武夫而已,實在無法想通,我等隻知道聖上所到之處,必有臣子相連。”徐達也在此時表態。她的想法隻有一個,很簡單,就是無條件支持朱柏的想法。無論他想遷都還是想要發兵,僅需一個命令,便是萬死不辭。然而朱柏仍未表態,他還在繼續觀望,僅是聽他們講。pS希望兄弟們能夠看得開心!求催更!求發電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