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級也就算了,可降薪屬實難以接受,易中海還盼著發工資來盤活自己的日子,自然是要想辦法自救一波的。
於是,在考慮到自身的情況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易中海無奈之下選擇背刺之前跟他合夥作弊的工人。
在易中海看來,自己的這波操作應該是能將功補過的,如果沒有他的告發,領導們哪裡知道軋鋼廠還有其他人也違規了呢?
這個時候易中海滿腦子都在想怎麼才能保住自己的工資,因為他是真沒錢了,幾次事故導致他窮的叮當響。
從大院首富到首負,感覺就是一下子的事情,存了那麼多年的錢,就那麼幾天給敗的一乾二淨。
問人借錢是不可能的,易中海擺不下臉,所以他隻能選擇背刺來戴罪立功。
但易中海玩這一出,直接和間接的得罪了一大幫人。
首當其衝的就是被易中海背刺的工人,違規不違規先不談,如果沒人告發,與易中海做交易的工人是能安然無恙的。
可易中海這麼一告發,又恰好是在風頭上,想來那人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其次就是現場圍觀的領導和股東們,有些事兒鬨大了那是沒辦法,再加上和外麵的老百姓們產生了關聯,就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小也沒轍,畢竟鬨大了沒法兒輕易收場。
可廠子內部的事情,無論是貪汙**也好,敗壞風氣也罷,那都是自家的問題,應該是關起門來自己人處理,而不是在外人麵前大肆宣揚,這不僅會被人看熱鬨,更是會對軋鋼廠的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
一個單位的名聲好壞會產生兩種後果,第一是對下,老百姓們要找工作,優先考慮的就是這個單位的名聲好不好,薪資待遇,工作內容,還有就是內部的管理是否合理且正規,試問誰願意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下工作呢,指不定哪天就欺負到自己頭上來了!
第二就是對上,這會兒的單位想要爭取到大訂單,主要還得靠地方領導的扶持,因為這個時候的國內產業還沒和國際接軌,也沒有所謂的外貿,既然指望不了出口,就隻能想辦法內部接單,有訂單才有飯吃,要不然再有錢的大戶人家也架不住倒貼啊!
但問題是這個時候的國家百廢待興,到處都是缺口,有的缺人,有的缺活兒,然後又沒有發達的交通工具進行運轉,根本沒辦法維持一個良好的生產循環。
於是,手握權力的領導們就成了一些單位的救命稻草甚至是貴人,可前提是自家的單位得有資本去接活兒,要不然幫也是白幫。
老百姓們要工作,商人們要生意,領導們要功績,正常情況下是可以合作愉快的,可如果廠子的名譽受損,不僅老百姓不樂意來乾,怕是領導們也得三思了,畢竟他們也得注重個人的口碑,要多留意群眾們對自己的評價。
總之,易中海這波操作屬於是自掘墳墓,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行為,妥妥的損人不利己。
以後工人們會主動對易中海敬而遠之,也不會輕易和他有交集,甭管是心裡話或是無心之言都得提防些,因為指不定哪天就被出賣了,畢竟易中海是有前科的。
領導們更是會想辦法把易中海邊緣化,不可能再給他任何上升的機會,甚至還會找機會針對他。
要不是這個時候技術好的工人難找,恰好軋鋼廠是區部數一數二的大廠,總是能收獲大量的生產任務,也對勞動力的要求比較高,就易中海這樣同時得罪多人的行為,怕是和賈東旭一樣,也被直接開除出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