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砍不平 > 第九十六章對峙四年

第九十六章對峙四年(1 / 1)

推荐阅读:

之後王跟算命先生進行了深入交談,他對當今天下局勢表達了真知灼見,讓王法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先生真是胸有溝壑,不知先生大名”王法激動地說道。

“貧道姓吳,名玉孚,閒雲野鶴之人,空有一身抱負,卻沒有遇到明主!”吳玉孚感慨道。

“如若先生不嫌棄,可以屈尊到在下這裡高就做一個師爺。”王法伸出橄欖枝。

“固所願爾,貧道不勝榮幸!”吳玉孚捋一捋胡須答應道。

隨後王法把吳玉孚安排好,提供良好的食宿和豐厚的工資,以禮相待。

縱觀古今,幾乎沒有一個成就大業的人,不攬儘天下賢人為自己所用。對於人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

鬼穀子裡麵講,要想計出必勝、謀出必成,就得耳聰目明、集思廣益、廣開言路。作為一個要成大事的領導者,也一定得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容人容事的度量。

隨後王法在吳玉孚的建議下改進了不少東西,受益良多,讓自己不得不感歎撿到寶了!

至於朝廷和蒼蓮教起義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隻有一些小規模的衝突。雙方經過你來我往的交鋒,都沒有討到便宜,各自都在蓄力準備新一輪的戰爭準備。

隨著朝廷提出“隨剿隨撫,但治從逆,不治從教,剿撫並施”的策略,將參與謀反之“亂民”與習教之“教民”區分開來處置,收效甚好。

同時皇帝司馬鬥又拿出一套實事求是的招撫措施,“其綏靖之法有三,或清查叛產,或量給流亡絕產,或於南山老林墾荒”,在墾荒地區,司馬鬥還增設提督、總兵加強軍事統治。

為加快平定蒼蓮教亂的進程,司馬鬥提出“不論教不教,但論匪不匪”的觀點,對蒼蓮教采取“迎截夾擊”的戰略,效果顯著,巴蜀蒼蓮教逐漸陷入困境。

合州知州龔景峰提出的“堅壁清野”與“寨堡團練”之策,已逐漸推廣並發揮作用。通過築寨堡、並村落,令百姓移居其中,將民間糧秣給養充實其內,又訓練丁壯,進行防守,從而切斷了蒼蓮教起義軍同百姓間的聯係,使之無法得到糧草與兵源的補充,力量日漸枯竭。

更為關鍵的是蒼蓮教內部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剛開始首領張正莫在朝廷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還有奮力拚搏開拓進取的精神。但是隨著連續打敗官軍之後張正莫逐漸滋生了驕縱的情緒,開始目空一切,盲目自大,驕奢淫逸,腐化墮落,陷入了曆史的怪圈。

隻有聖女唐貝兒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致力於發展民生,恢複商業,安定社會秩序,同時又加強軍隊訓練,時刻為戰爭準備著。

眼看教主張正莫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唐貝兒開始勸諫卻遭到了張正莫的訓斥。再加上其他頭目嫉妒唐貝兒,在一旁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使張正莫非常厭惡唐貝兒,責令她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伸手太長,僭越行事。

唐貝兒見教主張正莫一意孤行,不聽勸告,自己無可奈何,隻能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起義軍首領不思進取,導致上行下效,享樂風氣蔓延,軍隊戰鬥力大降,生存空間被官軍一步步壓縮。

就這樣春去秋來,時間過去了四年。

在這四年當中蒼蓮教起義軍的處境每況愈下。教主張正莫越來越剛愎自用,聽不得諫言,底下的頭目阿諛奉承,貪圖享樂,在與官軍的作戰中敗多勝少。

隻有聖女唐貝兒一直積極備戰,與兩江行省的官軍打的難分難解,不落下風。

然而巴蜀行省與兩湖行省的起義軍並未真正聯為一體,兩者仍然各自為戰,力量分散,因此蒼蓮教起義軍活動遇到極大困難,他們不得不離開綏寧府的根據地轉戰他處。這樣使得官軍終於奪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可以各個擊破。

反觀朝廷鼓勵地方團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地主武裝力量。他們積極參與剿滅蒼蓮教的軍事行動,戰績突出,剿滅了大量的起義軍,得到了皇帝司馬鬥的嘉獎,授予了不小的官職。

在蒼蓮教和朝廷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王法則開始了猥瑣發育,偷偷摸摸的發展自己的勢力。

一方麵王法不斷收留因為戰亂而成為孤兒的小孩子,還有被父母迫不得已賣出的兒女。

另一方麵王法積極招募各種工匠,建造自己的兵器作坊,夜以繼日的製造兵器和弓弩,當然還有更為重要的就是盔甲。

在華夏古代,有這麼一條非常奇怪的規定,那便是“禁甲不禁兵”,個人可以持有刀劍,但是如果私藏鎧甲便會治以重罪,唐律規定“私藏鎧甲達三領,絞”,而宋元更為嚴格,私藏全副鎧甲便會被處死。

在影視劇中,古代戰爭幾乎彰顯不出鎧甲的作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鎧甲在我**事史上沒有作用,事實上,鎧甲的防護作用是士兵戰鬥力的關鍵所在。

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開始出現了精鍛細密的魚鱗甲,“鎧如環鎖,射不可入”說明了這種鎧甲的防禦性能。

華夏曆史上重視弓弩的運用,而弩更因為射程和穿透能力被廣泛裝備,正因為如此,魚鱗甲因為防禦貫穿傷害十分卓越,而在古戰場上大行其道。

正是因為甲胄在戰場上的重要作用,所以曆代王朝都十分重視甲胄的管理,包括其原料供應、製造以及存放都有專人負責。

由於甲胄的製作成本極高,即便是熟練的工匠也要花費數月之久,所以沒有一定財力的人根本買不起甲胄,能夠擁有鎧甲,說明已經有了經濟實力,自然就有犯上作亂的可能。

在華夏古代的權力體係下,皇權是至高無上的,而能威脅皇權的便是有軍權的將領。

正是因為如此,曆朝曆代都對武將嚴加防範,並且有著極為嚴格的兵器管理製度,擅闖武庫等同謀反。

甲胄的製作成本高,耗時長,因此難以廣泛裝備部隊,隻有皇帝眼中的精銳才能披甲上馬,普通士兵是沒有甲胄可言的。

正是因為甲胄的稀缺性,曆朝曆代都采取“禁甲不禁兵”的政策,豢養私人武裝,很容易引人注目,但是也更容易發現,因此沒有禁止的必要。

但是私藏甲胄就不一樣了,由於盔甲的防護作用,使得普通人也有可以一戰的能力,最終不利於社會穩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