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朝堂烏煙瘴氣亂七八糟,以至於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正是王法巧取豪奪大量土地的絕佳時機!
隨後王法派包打聽到鄉下四處奔波購買土地,沒有多長時間就買了近千畝的土地。看到這樣的結果王法非常滿意,繼續讓包打聽買地,多多益善。
經過包打聽的一番不懈努力終於低價購買了萬餘畝的土地,王法見此心裡樂開了花,感歎自己跨越了平民階層成為了教科書中萬惡的大地主,也勉強算是一方豪強了吧!
隨後王法開始製定優惠地租政策輕徭薄賦,來吸引無地的農民成為自己的佃戶。消息一出效果不錯,大量的無地農民蜂擁而至,爭先恐後的要當佃戶。
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王法終於感受到了古代農民對土地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因為那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且沒有彆的出路!
經過幾天的忙碌,底下人彙報已經招募了萬餘農民成為自己的佃戶。王法對此很高興,這些佃戶將成為自己霸業的基礎,忠誠度可以大大提高,不用擔心反叛,稍加訓練就可以形成不弱的戰鬥力。
隨後王法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分地工作。
清晨在一望無際黃土地上聚集了大量的農民,他們翹首以盼,眼睛裡充滿了希望和期待,那是活著的期望!
不久之後分地的人趕到,分地工作熱火朝天的展開了。
忙完這些之後王法又把目光瞄準了其他的府縣之地,於是他決定趁熱打鐵,最大化的占有破產農民的土地。
就這樣王法讓包打聽帶著人奔波於各地,用合理的價格收購土地。靈魂來自現代文明社會的王法終究做不到毫無人性的壓榨這些勤勞善良的農民,而是儘量幫助這些可憐的農民。
華夏古代自商鞅變法的幾千年以來農民一直遭受朝廷的剝削和奴役,即使改朝換代也不過是換個皇帝繼續剝削和奴役他們,這是因為曆朝曆代皇帝一直秉承著邪惡的法家思想!
與儒家思想相比,法家的思想就有些令人脊背發寒了!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
到了戰國末期,韓非子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範圍更是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商鞅以增強軍事和經濟為目標,通過一係列的變法,實現了秦國的強大。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製度、稅收製度等,提出了嚴刑峻法,反對以德治國,《商君書》中,將“禮樂、詩書、修善、孝悌、誠信、貞廉、仁義”稱為“六虱”,認為應該全部消滅,實行文化**主義政策,將秦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時期的法家,一切國家利益至上,為以富國強軍的目的。
曆史教科書對商鞅讚譽又加,殊不知商鞅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考慮,把百姓當做牛馬一樣的牲口對待。
商鞅是一個可怕的思想家,號稱是一個闖入人間的惡魔,他是秦國謀臣,他是一個真正的思想家,當然,是一個邪惡的思想家。
商鞅在他《商君書》為統治者總結了禦民五術:
愚民:統一思想。
2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
4.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5.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即通貨膨脹或狂印鈔票);人窮誌短。五者若不靈,殺之。
商鞅的邪惡有兩點,一個是他的思想對於老百姓的可怕,一個是他的思想成為秦兩千年以來所有王朝統治人民的共同方式。
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則認為:倘若,沒有一個明確的獎懲製度,每個社會分子都會在“人性本惡”的驅使下僭越底線,成為無惡不作的墮落者。同時,人類在長期的好逸惡勞中,亦會使社會產生退步,變得貧窮且愚昧。
因此,韓非子認為:儒家主張的教化是蒼白無力的,若不結合利益和懲罰,並不能取得成效。韓非子主張期待堯舜之治,不如改革法治,禦之以術並恃之以勢,才是治國的不二方針。
韓非子的“人性本惡”論,將人性中醜陋的一麵展現給世人,雖說,有些偏執和極端,但亦不失其理。
韓非子的主張,無非是在宣揚他所倡導的“刑”與“德”的那一套,向統治者兜售自己的思想罷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韓非子本人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趨利者。
在這個時期法家思想就完全成為了為統治者服務的工具。秦始皇第一次讀到韓非的文章,就大為讚賞,聲稱隻要能見他一麵死也無憾。韓非的思想成為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基礎。
但是法家以性惡論為理論基礎,認為人天性自私自利,隻有嚴刑峻法,才能壓製住人性中的惡。
這種理論基礎就是不得人心的。
人性中固然有惡的一麵,但也有善的一麵。好的統治者就是要引導人們將惡的一麵轉化為善,並發揚光大。
基於這種人性假設,後期的法家以刑為主,先刑後賞,而且刑罰十分嚴酷,對於違法者一律采取酷刑,對於反抗者一律嚴厲鎮壓。
由於秦始皇對法家思想極度推崇,秦朝的文化**和嚴刑峻法也達到了巔峰,出現了“死人日成積於市”的淒慘景象以及“焚書坑儒”的悲劇。
秦朝統治者又不顧人民疾苦,修陵墓、築長城,屍橫遍野,這使得民怨越來越大,最後起義全麵爆發,導致秦二世而亡!
法治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以及人民的安居樂業。華夏古代的法家思想,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統治階級利益,卻讓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