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兩千七十八章:定調倭國
很快,李如鬆火急火燎進宮彙報東洲火銃的測試結果了,與此同時,還讓人拿了一大摞各式火銃。
“皇上,目前測試結果是,東洲火銃的射程與破甲能力都遠勝於朝廷軍火,他們的破甲射程為240步,杭製180米,朝廷這邊僅160步,杭製120米。”
“好在倭國多山地叢林,射程優勢難以發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對方在大田城駐守的是一名年輕的將軍小西行長。年輕雖然缺少經驗,但是也更容易全力發揮火器的優勢。”
“朕不是要聽這些的,南鎮撫司不是也在研製火器嗎?”
很顯然,李如鬆這些長他人誌氣的情報,把隆慶帝氣得夠嗆。雖然脾氣好,但這樣被來回憋氣,也得該發脾氣了。
“臣此來也是要報告,南鎮撫司最新的研製成果,定裝十發彈夾拉栓火銃。”
李如鬆一邊說,一邊拿出一個非常怪異的火銃出來。與其說像火銃,更不如說是個十字架。倒是有些像泰西教門的聖物了。
“這東西,能夠超過東洲火銃的射程?”隆慶好奇地問道。
“不能,這個破甲射程為200步,杭製150米。但勝在射速極快,一個彈夾裝上後,隻需要輕輕拉動槍栓就能扣動扳機激發,動作迅速能做到一息雙發。這種火銃要是配備給騎兵,將發揮出遠超弓箭的效果。
輕騎兵佩一銃四彈夾在野戰來回遊擊,敵人就隻有據城自守。隻有防守沒有進攻,敵人是堅持不了多久的。當初蒙元戰勝兵戈武器全麵優勢的南宋。根本也在於南宋沒有騎兵無法巡回野戰。蒙元可以迂回包抄,而南宋隻能龜縮不前。凡有妄動,隨時都會有野外糧道斷絕的風險”
“不對,倭國的弓箭不是也挺厲害的嗎?”隆慶在杭州-南直隸熏陶過後,對軍事還是很在意的。
“皇上,我們最新的是黃火藥,火銃破甲能力已經全麵超越弓箭。倭國弓箭同樣不能比。而且,弓箭射箭極度消耗體力,野戰,騎兵的體力消耗更快。這一點臣還是有信心的”
“難得你有信心了,倭國實在太近,且事關石見銀礦。你有推薦的督師的人選嗎?”隆慶一臉嚴肅地問道。
“譚大人如何?”年輕的李如鬆這會兒一激動就把譚綸的名字說出來了。隻是一說出來就有些後悔自己經驗不足了。這事豈是自己一個愣頭青的武人應該參合的。
立刻幾乎是滿頭大汗起來。
“哈哈,你有救駕之功,又曾與朕在杭州、南京相伴多日。朕不說出去,就不礙事的。你回去準備一份自己的奏疏吧。”
隆慶看出李如鬆的緊張,趕緊出言安慰道,順便李如鬆說出的這個名字也是隆慶喜歡的。譚綸在南直隸休閒太久了,雖然之前犯事,不太能入閣,但如果能去穩定倭國局勢也不錯。
畢竟倭國國主都火燒眉毛要直接棄國棄家直接投奔大明了,再讓朝廷墨跡下去,石見銀礦怕就成彆人的了。
剛送走李如鬆,司禮監掌印太監滕詳就送過來一堆最新的情報。由於李如鬆重心放到軍事上,情報的壓力自然就轉到東廠這邊了。
三十多本各冊書籍,全都是朱雀國公開宣傳的東西。
這麼不見外,把自己的建國機密泄露出來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 ?多謝多謝書友hpdw的推薦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