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兩千四十九章: 高翰文的生財三招
光這一本冊子,想交差還是不太可能。
隆慶是完全學會了嘉靖的極限薅羊毛。
關於錢的問題,高翰文知道的還真不多。之前好些都告訴許儀這死太監了。不過目前這廝肯定還沒到京城麵聖呢。有些招高翰文知道,但是卻不好提出來。
比如兩個大明國策,就是按秦嶺淮河一帶劃線,往北賣的商品加征關稅就行了。另一個就是嚴禁農村人進城做工,就算去做工必須經過巡檢司統一的登記注冊審核與工錢抽水。
這一套下來,北方哪怕原本不合適發展工商業的,也能夠麵對南方的產品競爭,發展商品經濟,朝廷的商稅也能因此拓寬了。而且把更多的農戶牢牢鎖定在農村種地,也能降低糧食價格,為城市工商業降低生活成本。
萬一有大麵積逃荒去城裡打工的,由於這種高壓管製成了黑戶,自然也會自覺降低工錢,為城裡的工商業提供廉價勞動力與成本優勢。到時短時間在北方再造一個杭州城也未必。
但這種管製經濟怎麼說的,以大明目前的狀態,第一影響怕就是極大地促進福壽膏的私下傳播了。
浙江目前能夠控製福壽膏的最底層基礎設計就是允許廣泛的良民結社,這樣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對抗那些選擇性利用大明律例誘導欺負百姓吸食福壽膏的權勢戶。
而浙江也有廣泛的獲利渠道,權勢戶沒必要抬高自己風險,摻和這麼沒臉沒皮的福壽膏生意。
但這兩點,北方都沒有。一旦強化管製,本質就是強化地方權勢戶的權力。這時福壽膏這種灰色手段將成為權勢戶控製百姓的利器了。沒智商發展工商業作坊的,隻剩利用福壽膏一勞永逸這個發財法子了,有智商的更要利用福壽膏來控製手底下的作坊雇工。比起與雇主的情感,這種雇工吃住一起的情義太容易抱團尾大不掉了。
高翰文一隻手撓了撓腦袋,一時間真的有些大腦宕機。
第(1/3)頁
第(2/3)頁
眼前的三位錦衣衛校尉是很麵熟的,就是之前在京城醫學院百戶所見到的三位。很明顯是自己那弟子秦百戶領隊過來了。至於為何一直不現身,那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高翰文也不想去過於猜測這些事情。
掏出冊子後,高翰文又埋頭寫關於錢的問題。
排除了一些過於缺心眼的,高翰文總結了幾條,第一就是挖礦,挖金礦,特彆是河南陝西交界處記憶中貌似有一處金礦,山東也有,遼東也有。這玩意要是找到了,自然是能坐地發財的。
理由嘛,杭州現在各種風水、算命、牽星術、煉金術等一大堆,有的是理由把這些地方點出來。
第二個,還是重申發債嘛。打麓川久發麓川債,開發遼東、西域就發遼東債、西域債。
這裡麵關鍵是名義的問題,完全可以讓權勢戶出頭來辦這個事情,本後朝廷各級衙門做好權力背書就行了。要是成功就皆大歡喜,要是失敗,就把權勢戶殺了,然後裝無辜說朝廷也被蒙騙了,現在懲辦了元凶,真正做到了為民做主。
那些被騙虧錢的,還得感恩戴德呢!
當然,成功了後如果不想對付承諾也可以這麼乾。
先前高翰文已經以衙門債的形式給了內閣建議,朝廷一直不置可否,大於就是抹不開麵子。現在有了權勢戶這個遮羞布大約就能推行了。
這個承諾目前看來最可靠的就是賣地、賣罰沒抄家權等。雖然現在還沒占了麓川,但可以提前賣地,有了看不見的地契,百姓自然會爭先恐後將其變現。遼東西域也是同理。
第三個,就要動朝廷的鹽引製度了。當前朝廷的鹽引由於各衙門嚴重超發,對於多數普通鹽戶來講,這種等一百年才能有機會交貨的期貨鹽引,跟空頭支票毫無差彆,純屬搶錢。
普通鹽戶的破產逃荒,直接導致私鹽泛濫。而私鹽背後呢,則是那些掌握鹽引發行權的各級衙門主官或者個彆實權勳貴。一方麵,超發鹽引,白占朝廷、鹽戶便宜,一方麵由於嚴重減產,自己又私底下搞私鹽。
第(2/3)頁
第(3/3)頁
現在的直接後果是,這鹽引,既換不來糧食,沒法執行開中法,換銀子同樣得大打折扣,連折色法也執行得履步為艱。鹽引本來是朝廷的財源,現在成了上下鹽官的財源了,朝廷反而成了鹽政背鍋的工具人。
這事,從後世的不粘鍋經驗其實很好解決,朝廷宣布所有已開發未開發的鹽場均為朝廷所有,然後拍賣各個鹽場的經營權,最後專注於收鹽稅,而不是乾其他騷操作。
這裡麵一大關鍵就是要確定拍賣的鹽場不能與任何權勢戶、或者地方豪紳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單一或聯合控製關係。
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要在每個拍出的鹽場形成相互製衡的股權關係,要讓第二第三第四股東與第一大股東有較大的持股差距,同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又足以享有查賬權。這樣由於一部分不參與經營,天然就有動機借助朝廷來製止控製人的為所欲為。
到時查稅還不方便嗎?
而且還可以為私開鹽場進行優惠,開發鹽場運營三個月內主動登記的,減免前兩年的鹽場租金。
隻要這個市場充分競爭,不要讓個彆鹽場或者鹽戶一家獨大,那麼相互之間也會相互監督誰偷稅漏稅。
? ?多謝多謝書友浪漫台風的月票,書友hpdw的推薦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