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兩千四十五章:高翰文不相信正儒

第兩千四十五章:高翰文不相信正儒(1 / 1)

推荐阅读:

> 第兩千四十五章:高翰文不相信正儒

“你應當是熟悉泰西的。你在呂宋島應當是見過不少,裡麵就英吉利、弗朗吉、普魯士這些人要窮一點,一些原本的破產領地小騎士、佃農、奴隸都出來跑了海貿,或者說走私。你有對比過與大明同類百姓的差異嗎?”

高翰文沒有跟這廝講大道理。已經對自己觀念深信不疑的人,也隻有從其熟悉的領域入手才能崩解掉他的幻想邏輯。

“大明也有出去跑船的額,甚至就是疍民,對比一下這些與大明內地的百姓有和差彆?”

“這”高翰文這個發問,讓鄒應龍有些猝不及防。

“泰西那邊,最大的差異就是朝廷管不著,他們自始至終就沒有編戶齊民。講究什麼家臣的家臣不是我的家臣。疍民也是一樣,朝廷基本管不著。你問這個乾什麼?”鄒應龍問道。

“你再對比你看到的這些人的身體狀況,胖瘦、高矮、壯弱呢?”高翰文趁熱打鐵問道。

“當然是泰西人更壯實、疍民次之。最差的就是我在河南見到的佃戶了,一個個瘦得皮包骨”

這話沒說下去,鄒應龍也明白這個問題的症結在哪裡了。

在朝廷。沒有朝廷嚴管的地方,一個個都長得壯實,哪怕是破產去跑船、當漂泊的疍民,隻要不死,依然是強過朝廷治下的百姓。

但瞬間,他也反應過來,正儒不正是也提倡選賢任能嗎?

“你總不會認為問題出在朝廷本身吧,我們正儒正是要求選賢任能,隻要能選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哪有不成事的呢?”

“真的嗎?”高翰文又回複到三個字回懟模式。後世魯豫的這三個字真的是太好用了。

“怎麼不是?”鄒應龍理直氣壯地回複到。

“這樣吧,聽說河南也養羊。假設有這麼一塊草地,兩戶人都能放羊,誰放的羊多,誰賺錢。你認為這塊草地還能留下草嗎?”

“留不下,這不正是正儒解決的嗎?隻需要把另一戶人消滅了,隻有一戶人,不就能看著草的多少持續放羊了嗎?”鄒應龍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得意。這裡隱含的東西,天下間怕是沒多少人能想到。百姓就如這草一般,隻要有兩撥人存在,且草不能長腳,那任何一方單方麵的善政善意都毫無意義,因為另一方會看著差額,將多出來的集體收走。因此朝廷治理地方壓榨的最好辦法不是減稅,而是加稅。隻要多餘的都讓朝廷收走,地方榨無可榨,自然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土豪劣紳了。但問題

“是消滅了另一戶人,還是兩戶人掛在一個戶頭下麵繼續養兩撥羊呢?怎麼分清呢?”高翰文又回到了老問題上來。

“選賢任能呀?”鄒應龍明顯有些著急了,他不明白高翰文為什麼糾結這個,這麼簡單的答案,自古以來都推崇的,怎麼就在高翰文這兒過不去。

“你不是先前還跟柳常青推心置腹嗎?”高翰文又拿這事來惡心他。

“你不能逮著一點就不放吧。我承認是有眼無珠,但人難免走眼,隻要改過來就行了。等我後麵麵見今上,陳述正教真情,到時柳常青必然也是蹦躂不久的。”

鄒應龍說話的語氣,脹紅的臉頰,就差急眼了。

他有時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執著於讓高翰文接納自己的學問呢?

“你來天理大學堂,應該知道這裡有一門課專門是講對宇宙與對人認識宇宙包括認識自己的認識的假設的。能說說你們正儒的假設嗎?”高翰文看著急得臉紅脖子粗、完全沒有讀書人風度的鄒應龍,不得不換了個正經的話題。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