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年月,荒國國君病逝。
隨著荒國國君的去世,也意味著荒國的王位競爭來到了最後一步。
按照荒國的傳統,國君去世兩年內要選出新君。
方法非常簡單。
國君去世的一年後,八十一道地方諸侯前往王都,或者派遣代表前往王都進行首次圖林大會。
即國王選舉大會。
第一輪選舉大會中,如果有人能得到半數以上的支持,則直接成為新任國君。
如果沒有人能得到半數諸侯的支持,則票數最多的兩名進入最後的角逐,其他人失去繼續參與王位競爭的資格。
第二年進行二次圖林大會。
本次依舊是獲得半數以上票數的參賽者當選。
隨著國君的去世,二王子和三大諸侯的競爭也到了白熱化。
太昊年月,二王子遇刺,死於大王子之子手中。
同年月,三大諸侯之一的肥水侯遇刺身亡,隻剩下雁南、允虎兩人。
競選進行到這裡,已經再也沒有情麵可講,雙方幾乎是殺紅了眼。
除了不斷向各路諸侯許諾,便是對自己的競爭對手進行殘酷打擊。
暗殺行動不斷。
不過哪怕是這樣混亂的局麵,所有人都遵循著一個原則。
不可以向其他諸侯出手,亦不可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暗殺可以,但宣戰不行。
而在兩大諸侯混戰之時,三王子已經完成暗中發育。
在方源的支持下,他悄咪咪地收攏了上任國君留下的大部分政治遺產,合計十三位諸侯的支持。
除此之外,方源為他拉攏了不屬於三大派係的諸侯十二人。
這便是二十五票!
已經接近總票數的三分之一!
隨著肥水侯身亡,三大勢力都向肥水侯曾經的支持者發出了邀請。
方源有著天庭的情報,向他們提出了遠高於雁南和允虎的報酬。
倒不是三王子更有財力,恰恰相反,是因為雁南和允虎本身的勢力太強。
雁南掌握二十二票。
允虎掌握二十一票。
曾經的肥水侯有十三票。
他們已經有太多支持者,不可能給肥水侯的支持者提供太多的報酬,否則基礎盤都繃不住。
三王子可沒有這樣的顧慮。
他本就一無所有,拿著空頭支票賣的不亦樂乎。
太昊年月,首次圖林大會召開。
三王子以三十三票的成績奪得第一。
雁南以二十五票的成績居於第二。
至此,雁南和允虎才發現自己被三王子耍了。
這個陰險的家夥從頭到尾就沒打算退出競選!
但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三王子究竟是什麼時候拉攏的那麼多諸侯!
倒不是他們愚蠢。
實在是各路諸侯都不傻,除了他們各自派係的鐵杆,其他諸侯絕不會輕易給出明確的答案,自己究竟支持誰。
這就造成雁南和允虎都以為自己把握最大。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隨著第一次圖林大會結束,允虎出局,被宗族元老強製帶去了祖廟。
至於以後得結果,那便是要看新君的想法了。
而此次之後,雁南已經遠遠落後三王子。
八票的差距啊!
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整個圖林大會總共才八十一票而已。
這個差距幾乎預示著雁南的失敗。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隨著第一次圖林大會結束,三王子立刻向允虎曾經的支持者發出了邀請。
響應者眾多。
沒有人是傻瓜。
雪中送炭,他們未必會做。
可錦上添花,很多人非常樂意。
三王子隻差八票就能當選,雁南差了足足十六票啊。
僅僅半年時間,三王子就確定了絕對優勢,得到了四十五票的支持。
而雁南不得不考慮最後一個手段。
刺殺!
現在隻剩下兩位參賽者,如果乾掉三王子,其他諸侯也就沒得選了。
太昊年月,雁南在三王子出巡期間發動刺殺。
此次刺殺集合了雁南所有高端戰力。
三百一重天的修士,三位二重天的修士。
其中包括雁南自己!
他也是二重天的戰力。
這是最後一搏。
贏了,大家一起吃香的喝辣的,最起碼未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穩了。
若是雁南長壽,大家百年的榮華富貴也不是沒有可能。
若是輸了,自然更沒有什麼好說的。
然而此次出巡,本身便是三王子的計劃,讓雁南狗急跳牆的引蛇出洞計劃。
目的非常明確,徹底乾掉雁南,防止意外變故。
畢竟哪怕沒有這次誘餌行動,雁南也一定會狗急跳牆。
此次行動,三王子大勝。
毫無懸念的大勝。
因為他事先邀請了六位二重天的強者前來支援!
這些人都是秘密前來,除了三王子的少數心腹,幾乎沒有人知曉。
六位二重天對戰三位二重天,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太昊年月,雁南刺殺三王子失敗,被斬殺當場。
此戰之後,荒國新任國君的問題再也沒有懸念。
同年七月,圖林大會再次召開,三王子如願成為新任國君!
此事被荒國各大諸侯傳唱。
事前從未有人想過三王子會是最後的贏家。
在他們看來,三王子,二王子,這些都是注定要出局的廢物,絕對不可能有獲勝的機會。
然而現實卻如此魔幻,最不可能獲勝的人,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扭轉乾坤,成了最後的贏家。
不可謂不精彩。
不可謂不傳奇。
但對三王子而言,這僅僅是開始。
也僅僅是度過了初期的困難。
當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刻,他與諸侯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競選前,雙方是合作關係。
諸侯支持他,是因為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勢,強大國王。
而不是因為雙方真的關係好到密不可分。
成功後,雙方除了合作關係,還多了一層競爭關係。
因為諸侯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勢,強大的國王,意味著對三王子,哦,現在應該是荒國國君了,有著壓製的心態。
這就造成了很尷尬的局麵。
三王子曾經看似勢力最強,支持者最多,實則真正的鐵杆心腹最少,手下並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力量。
現在成功登基後,諸侯們的支持隨之減弱。
他如今的政令最多也就出了王都,在王都附近的京師地帶有效。
出了京師,那就要看諸侯們的心情了。
他也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表現的非常低調,沒有過分刺激各路諸侯。
如此五年,轉瞬即逝。
五年的低調,五年的發展,三王子終於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心腹,屬於自己的力量。
太昊年月,三王子以神南道道主三年未曾進貢,褻瀆國君為名,讓其前往王都受罰。
神南道道主自然不從。
自三王子登基之後,不去朝貢的諸侯多了去了,沒有三十家也得有二十家。
大家都是這麼乾的,憑什麼針對我。
我要是去了,還能回來嗎?
三王子當然知道神南道道主不會來。
他也沒指望對方乖乖聽話。
同年九月,三王子令心腹大將畢盛為將,方源輔佐,率軍五萬前往討伐。
實則是以方源為主。
隻是方源畢竟不是王室血統,這才不得不勉為其難擔任副手。
此戰,方源大勝。
太昊年月,神南道道主被俘虜,全家三百二十五口被押往王都。
消息傳出,荒國震動。
曾經多年不去朝貢的諸侯紛紛向新王俯首稱臣,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怠慢王室的意思。
您要相信我們啊。
同年四月,方源率軍返回王都。
借著大勝的功勞,他終於向三王子提出了自己的願望。
:..cc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