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無限超進化 > 第四百四十七章:奇特葬禮

第四百四十七章:奇特葬禮(1 / 1)

推荐阅读:

牧良急忙跪下道謝,做足孝子的本分後,挑起工具就走。

連夜在懸崖頂上找個避風處,挖了一個深坑。

與子書銀月一道,將一個裝了幾根獸骨的長木櫃,擱置在小木筏上,借著月色劃到岸邊沙灘。

壬海一家,遠遠地注視。

牧良假意抹了兩把眼淚,背起木櫃,向山頂走去。

子書銀月跟在後麵,想起父親的不幸,真情自然流露,很真實的悲慟哭泣。

感染得遠處的壬海奶奶、媽媽,都抹了一把鼻子。

牧良將空木櫃放進坑洞,學電影裡巫師,跳了一段怪異的舞蹈。

惹得正悲傷難抑的子書銀月,都止住了哭聲,呆呆地看著他怪模怪樣地跳來跳去。

牧良一見她的神情,擔心這場完美的演繹被戳穿,趕緊停止了動作,拜倒伏地三跪九叩頭,撒了一把土。

招呼對方快點壘墳,掩埋夯實後,在墳頭插入木牌,用碳筆畫上先前老爺子教他寫的名字。

最後,2人跪地行禮,總算糊弄了過去。

牧良擔心子書銀月露出馬腳,先將她送回木屋,這才歸還了工具,向觀禮送彆的壬海一家人,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自此,對這家人真正有了好感。

危難之際見真情,牧良將老媽告誡的話,當成了衡量人心的標尺。

包括盜取的錢幣在內,該隱藏的東西,都料理清楚了,剩餘的就是等待機會。

兩人無懼彆人偷窺或覬覦,開始了如荒島一樣,有規律的鍛煉。

晨曦做吐納、勻體操,鞏固精煉精神磁場。

有了空閒,牧良帶著遮擋頭角的子書銀月,由壬海引路,熟悉兩村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

兩人抽空,各訂做了2套普通衣服,買些禮物,順道拜訪了其他兩位村長,獲得了道義上的認可。

在壬海爺爺的指導下,購買了一些簡單的漁具,在木筏周圍捕獵趕潮的魚蝦。

加上儲備的野菜粉、野果乾,暫時不需要為生計操心。

這樣的日子,過了3天。

第4天風向未轉,漁船無法離岸西行,漁民們可以趁機休息,或做其他事情。

上午9點。

牧良被告知,隨隊前往海角府城,一起辦理相關手續。

出發前,2人穿上新做好的藍色無領短袖衣、寬鬆長短褲,腳蹬厚實布鞋,經過一番刻意裝扮,早早守候於出村的路口。

上午10點半。

2輛載人馬車,3輛以食鹽、海產品為主,裝滿貨物的四輪馬車,整齊地停靠在村口。

這次壬海爺爺帶隊,村裡出動了9名身強力壯的成年大漢,各自手持刀槍箭弩,展開押運工作。

這些人在出發前,都知道了發生在牧良2人身上的事情,麵對2人的恭敬神情,有的微笑安慰一句,有的點頭表示同情,有的則相對冷漠一言不發。

有幾人,重點瞥向子書銀月用碳墨水染黑的頭發,留意了一下她遮掩頭角的檀木發簪,沒說什麼立在了一旁。

這個世界競爭殘酷,生活不易。

這個社會的傳統觀念,崇尚自身實力。

牧良看在眼裡,也未特彆在意。

自己2人年少力單,事事需要照顧,隻會給村裡帶來負擔。

缺少庇護的弱者,自然是彆人眼中的累贅。

壬海爺爺將一切看在眼裡,對著站在麵前的9個大人2個少年,照慣例叮囑防範事項。

安排其中4人,坐第一輛載人馬車開路,3人駕駛貨物馬車,在中間跟隨。

牧良2人,態度稍好的另外兩名,與壬海爺爺一起坐在最後一輛馬車上壓陣。

子書銀月第一次進城,對沿途的風景,自然好奇的緊,不停地觀望查看。

遵照事前囑咐,隻看不說,保持低調。

不過,她很快就興奮起來,指著數棵大肚子樹,說著結巴的本地語言,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

牧良暗覺好笑,明白她所指,正是類似地星的波巴布樹,又稱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擁有發達粗壯的肉質主乾,高度不過20米,胸圍可達到15米粗,最粗的需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

猴麵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在雨季時拚命地吸收水分,貯藏在肥大的樹乾裡,其儲存量可達12萬升之多。

在乾旱季節,猴麵包樹便成了人們的理想水源,能夠在枯水時節,為人們提供救命之水,解救因乾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山野居民,甚至是獸類,所以又被稱為“生命之樹”。

生長在這個星球的波巴布樹,則顯得更加高大壯碩,儲存的水量更加驚人。

本地人的稱呼不同,對於這種具備蓄水功能的大樹,同樣心存敬意十分愛惜,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損毀它。

本地的動物依靠它生存,度過最艱難的旱季。

很多植物也依附它生長,形成了自然界的奇特共生關係。

牧良已經來去幾回了,不動聲色地東張西望,不時地詢問老爺子一些問題。

利用閒聊的機會,了解更多的信息。

壬海爺爺,顯然對這2個來曆神秘、聰明能乾、見機行事的小家夥很有好感,樂得有問必答,將自己知曉的見聞,慢慢地道來。

兩名大漢謹守職責,密切留意道路兩旁的動靜,隨時應付凶獸的暴起發難。

根據老爺子講述,這條進城的道路,有幾處經常出現凶獸襲擊馬車的情況。

這麼多年來,發生過無數次傷人事件,其中還有人丟掉了性命。

而且每隔幾年,就會有凶獸集體衝擊漁村的現象。

官府遠水救不了近火,隻能依靠村民自行防禦,擊退來犯之獸。

依靠曆年積累的各類陷阱設施,基本能夠應付過來。

獸潮,總是村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不過,福禍相依。

大山裡自然資源豐富,村裡除了飼養一些必備的家畜,獸肉、蔬菜、水果,基本都是從山野間攫取,倒也省去了不少的精力。

每當漁船不能出海的日子,兩村便會組織大量人手,進山打獵、收割、摘果。

大小陷阱,總能捕獲不少的獵物。

在未能掌控自然的前提下,人類再有智慧,依舊需要依靠集體武力,對抗野獸的反撲。

經年累月的角逐,村民們積累了豐富也應對經驗,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傷亡代價。

牧良了解到,這一趟出來,有幾個重要事情要辦:

一是向海角府交納賦稅,按人頭計算,既可分次交納,也可一次繳清。

數額不很大也是一筆負擔,相當於每家一個月打魚的收入。

村長負責代收,找機會進城上繳,這回就是要去繳費的,所以老爺子懷裡揣了不少錢。

二是出售集體自製的食鹽、海產品。

換取的銀錢用於修繕學堂、支付防衛費用、維修製造設備等公共開銷,一年下來收支平衡所剩不多。

三是變賣牧良一家收羅的物品,替兩個小家夥辦理戶籍手續,這算是額外的事情。

四是回程的路上,檢查一下狩獵陷阱,看看有沒有收獲,順道帶回村裡。

粗鋼車輪背負沉重的壓力,機械地滾動在凹陷不平的土路上,帶著車軸發出嘎吱的響動。

實心樹膠的緩衝,使得速度比木輪馬車快上一截,讓乘坐之人更為舒適一些,不至於顛簸過度。

觀察前方車上,相互照應提醒,快速趕路,所有人的表現,似乎都習慣了這種奔波的生活。

牧良看似天真無邪,實則散開自動磁場,保持暗中的警惕。

隻要出現意外,兩名壯漢應付不下,就會撥出綁腿上的全合金匕首,實施精準防守。

出門刀劍防身,早已成了村民們的標準配備。

牧良為了掩飾匕首的不凡,早就給金屬把柄做了個檀木手柄,連刀套也是檀木製作,外表十分平常毫不起眼。

據他初步所知,“牧子星球”名貴樹種比比皆是。

普通家庭,隨意製作的尋常家具,放在地星或星際間,都是奢華的代表,在這裡卻棄之如敝屣。

道路兩邊,遊蕩捕食的各類野獸,或許懾於車隊的強大武力,或許感受到了天敵般的威脅氣息,紛紛躲避或離去。

這一路上平安順當,中午稍過就抵達了熟悉的城門口。

中午的高溫陽光,迫使絕大多數人,都戴上了各式各樣的草帽或鬥笠。

牧良這一行人,自然也不例外。

子書銀月戴著中空的鬥笠,緊隨其後,隨著大人們一同進了城。

城裡消費不低,大家在路上吃些自帶的乾糧,就算是中餐了。

壬海爺爺帶著眾人入城後,立即將人、車、貨分成兩撥。

與他同車的5人,負責交納稅賦、申請戶籍登記等事,其餘人則負責剩下任務。

約好集合時間與地點,開始分頭行動。

老爺子指揮駕駛馬車的壯漢,穿行在熱鬨非凡的街道上,見縫插針地避過人流與車流,輕車熟路去往特定的收購場所。

一番貨比三家討價還價,賣掉了牧良籌集的四類物品,總共到手8個金幣、23個銀幣、77個銅幣,已經是價值最大化了。

5人辦完這一茬,又趕往東麵的府城衙門。

牧良遠遠就看見了,一座白牆黃瓦圍成的高大院落,肅立於街道北側一大塊青石廣場後,顯得非常氣派莊嚴。

壬海爺爺從包袱中,取出一套青色的單薄官服穿上,前胸後背都印有一個黃圈紋飾,內裡是個大大的黃色“癸”字。

一些代表轄地、類彆、職屬的標識,牧良2人暫時看不明白。

兩名壯漢已經下車,將馬車停靠在一旁專人看管的木樁邊,瞧見煥發威嚴的壬海爺爺,眼中閃動羨慕的神色。

村級官員,在府衙隸屬末尾,在村民眼裡卻是大官,代表官府擁有權力享受俸祿,樣樣都很誘人。

再小的官也是官,再大的兵也總是兵。

4個守衛,分列青色大門兩邊,見到村官領著兩個小孩過來,先是行了一禮,問清原委立即開門放行,絲毫沒有刁難的意思。

壬海爺爺同樣客氣地點頭招呼,在前邁過門檻跨了進去。

牧良2人緊跟其後,進了院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