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雲一行人其實並沒有打算在這地方停留,不過孫雲光似乎對向武雲介紹救國會下屬的村莊很是感興趣,因此,為了滿足自己昔日部下的解說欲,武雲還是在這裡停留了一會兒。
當然,這絕對不是因為村民們奉上的金銀財寶。
孫雲光作為武雲的老部下,自然知道怎麼輕鬆拿捏武雲,隻要有錢,這家夥就簡直可以算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好說話的人。
甚至都不需要花太多的錢,隻需要知會村子的村長一聲,讓他掏出來十幾二十兩銀子就可以了。
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洪武年間一個自耕農一年下來的收入也不過就是十幾兩銀子,一般也到不了十五兩,大概十一二兩出頭,不過這也足夠溫飽了。
匠人勤快而且手藝好的話,一年可能有個二十兩左右,這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一家人靠這些錢吃飽飯肯定是沒啥問題。
當然,這是建立在沒有饑荒,糧食價格沒有上漲的情況下。
而到了災年,這麼點錢顯然就不足以養活一家人了。
不過對於救國會治下的村莊來說,這顯然不會是什麼問題。大災之年影響不到這裡,外麵的兵荒馬亂,一般情況下也影響不到這裡。
哪怕是碰上了災年,收成不好,即便是救國會的‘仙人’們不出手,山林裡的獸類也是足夠喂飽這幾個村子裡的幾萬人好些年頭的。
總不可能說連續十年都是災年,天下大旱吧?而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也沒辦法,就隻能認了。
救國會治下的村莊不缺糧食,其自然也不會缺錢。這裡的農民們收入要比外麵的大明朝自耕農高很多很多。
每年種出來的糧食除了交公糧和儲存一部分用於自己吃外,其他的便是全部交給救國會專門負責這方麵的仙人到外麵的市場上去賣掉,然後再將得來的收入分發給村民們。
至於抽成,當然是沒有的,救國會的仙人們顯然也不需要這點抽成。但是他們卻願意為了自己這些泥腿子,這些按道理來說根本就不可能被他們看一眼的下等人去跑腿,去謀取福利。
這也是救國會在這座山裡深受尊敬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真心待民,民自然也會真心待你,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不過待在山裡雖然不愁吃喝,收入也不錯,但終究還是有一些弊端的,就比如和外界的交流雖然不是沒有,但也還是太過於稀少。
這也就導致了經濟流通不起來,除了每年進到山裡的商隊外,村子裡的人錢基本上是沒什麼地方去花的。
隻賺錢不花錢,這麼多年下來,基本上是個人家裡都已經存了幾百兩銀子了,而這獻給武雲的二十兩銀子,說實話,就是交給一個人來出,那人都不一定會眨下眼皮子,更何況還是分攤給村民們。
因此,這也就導致了武雲收到的‘供奉’遠遠超過了孫雲光的要求,足足八十兩銀子。
當這八十兩銀子被武雲一枚枚收進口袋裡的時候,胡媚娘注意到武雲的眼睛都快要眯成一條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