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見劉姨(1 / 1)

推荐阅读:

而且他們的車廂是知青專屬,相對來說還比較安靜。

就算有一些社會上的閒人進來以後非常的顯眼,反正韓立一眼就能看出來。

他們一個是年紀偏大,因為現在已經是73年了,不是剛開始下鄉那會。

這會下鄉的百分之九十都是跟他差不多的孩子,剩下的百分之十是犯錯誤的人。

他們的精氣神在上車之前就已經散了,就跟一開始候振興差不多的樣子。

另外一個就是他們的眼神沒有學生們清澈,充滿了混跡社會的狡詐和無奈。

不過現在馬上就要到站了,迎接他們的將是未知的生活。

韓立拎著自己的大包小袋艱難的從火車上擠了下來,呼吸到外麵空氣就像重生一樣。

楊秀英跟郝紅敏緊緊的跟在他身後,她們同樣拎著、背著一大堆行李。

韓立自己的就把雙手占滿了,所以就不能做幫助女生的紳士了。

由於這裡是黑省的省會,根本不是他們要下鄉的那個地區。

還需要在倒一到兩次車才行,好在知青辦對這些沒出過門的孩子比較照顧。

早就在火車站外麵安排好了一排排的大貨車,按照指引各自登上要去的車鬥就行。

公交車?不好意思沒有。

韓立一看這個架勢,連忙招呼楊秀英跟郝紅敏快跑。

他們要搶先登上大貨車的車鬥,這樣才能占據前麵的位置。

車鬥的前排一會趕路的時候塵土最少,還不會被顛的那麼厲害。

儘管韓立有先見之明,但是他還是低估了現在的路況。

這一路他們就跟坐在簸箕裡麵一樣,不停的被拋起來、或者左右前後搖擺。

韓立經常練拳的地盤比較穩、平衡能力非常強,他受到顛簸的影響最小。

這也造成了他的兩條胳膊被楊秀英、郝紅敏當成了支撐點給緊緊抓在手裡。

變相享受了一把左擁右抱,在來回晃動的同時還能感受她們彼此之間的不同之處。

這時候不要說什麼男女之防,大家沒有被顛成一團已經相當好了。

他們這個車上一共27個人,其中還有四個受不了顛簸當場就吐了。

大家應付這種情況已經身心疲憊了,所有人都沒心情抱怨,更沒心情聊天。

一路顛簸到xx地區,剛一下車就增加了幾個嘔吐的對象。

其中有一個人差點把苦膽給吐出來了,臉色蠟黃、蠟黃的。

但是他們的行程還沒完。從xx地區到aa縣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不過這次到是換成公交了,而且是xx地區到aa縣的唯一一趟公交。

以後他們想要來市裡的話就需要坐這輛車,每天隻有一班車,錯過就要等到第二天。

這個公交車裡麵的油味很重,道路同樣很不平整,所以大家第二次苦難來臨了。

關鍵還不是人人有座,很多人都需要站著。

不過這時候大部分人都顧不上乾淨了,也不說車廂的地上有油沒油、有泥沒泥。

所有能坐的地方都被快速占領,隻求能讓自己舒服一點就好。

韓立的體力非常好,這時候他要還有耐心的數了一下車廂被的人數。

往aa縣的男生有29位,女生竟然有36位,這懸殊的男女差距讓韓立楞了一下。

不過隨即想到這個年代生不出兒子就使勁生,所以女多男少就不算奇怪了。

坐著公交車顛簸到了aa縣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的的鬆了一口氣。

畢竟曙光就在前麵,他們隻需要在這裡知青辦報名,然後就可以到鄉下休息一下了。

大家拎著各自的行李,集體跟在一位大媽的身後朝著當地的知青辦走去。

知青辦這裡已經有人在等著了,他們這些人的戶口全要在這裡落實登記。

要不然很多手續沒辦法走,就算到村裡也分不到口糧。

韓立在大家排隊的時候,找上了旁邊一位女同誌悄悄的遞過去兩塊大白兔。

“同誌,我想問一下咱們知青辦的劉翠花劉主任在哪?”

“你是誰?為什麼要找劉主任?”

“我是從四九城來的知青,劉主任她是我姨。”

“四九城來到,你叫韓立對吧?”

“對,您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呢?”

“我前幾天就聽劉主任念叨你來著,走我這就帶你過去。”

韓立拎著一個小包,跟著這位女同誌來到後院的一個房間裡麵。

見到了有些麵善的劉翠花、劉姨,這都是從原身的記憶中得知的。

自己小時候跟這韓媽上班的時候經常被這位劉姨逗,現在猛一見到印象還有。就是有點熟悉的陌生感。

“劉主任,你前兩天說的那個韓立到了,這孩子正在打聽你呢,我就給你帶過來了。”

“小祁,謝謝你帶我外甥過來。”

“劉主任那你們聊,我去前麵幫韓知青把手續辦一下。”

“劉姨。”

“小立都長這麼大了,不過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好看,談對象了嗎?”

韓立。

劉姨還是跟記憶中的一樣,性格裡麵充滿了東北婦女的爽朗。

“我還小不著急談對象,對了劉姨,我媽讓我帶了些您喜歡吃的東西。”

韓立從包裡麵拿出來從四九城帶來的一匣子紅螺果脯,還有一罐六必居的醬菜。

紅螺果脯曆史悠久,這個名字據說來自鞭子朝的康麻子所賜。

這裡麵裝的是杏脯、桃脯、海棠脯等,十幾樣果脯合在一起。

南方叫做“什錦果脯”,四九城稱這個叫“高雜拌兒”或“細雜拌兒”。

55年的時候四九城所有果脯老字號合並,成立公私合營四九城果脯廠。

由於在這個時代果脯供不應求,一年後就在懷柔建立了分廠。

果脯在這個時候屬於妥妥的奢侈品,屬於那種一上架就會被賣光的種類。

韓二姐給單位的同事提前打了招呼,這才讓她買到一匣子。

至於六必居就更不用說了,72年的時候恢複了招牌,產品就一直供不應求。

劉姨:“哎呀,這都是我那會愛吃的東西,你媽到現在還記得呢。”

“不過這些東西可不好買,排了很長時間的隊吧。”

韓立:“還行,我二姐在供銷社上班,比彆人稍微省點事。”

劉姨:“這孩子瞎說啥實話,你媽送來的東西我就收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