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除了救援,還有秩序
東方紅,太陽升。
5月16日的清早,一道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迅速傳向了全國,八百餘名官兵英勇挺進北川,順利爆破了剛剛被國家列為“一號風險”的唐家山堰塞湖。
剛剛查出,便已被爆破,按理說,不用這麼大肆報道。
但關於北川的好消息不可多得,每一條,各個媒體都在絞儘腦汁地去報道,振奮人們的信心。
同天,16日清早,大首長在鏡頭前,向全體參與救援的官兵發出了號召:
“現在,地震已經過去88個小時,抗震救災工作仍然處在搶救人員的關鍵時刻,救人還是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決不輕言放棄!”
15日下午,克服了各種情況,調動了60架軍用直升機,30架民用直升機,進入震中,用於運送傷員、專業救援人員和急需的救援物資。
震區原有的20架已經冒險連續高強度飛行的軍機,壓力驟減。
至此,10萬人的救援隊伍,已經進入所有鄉一級以上單位。
舉國振奮。
各國也在密切關注國內動向。
許多國家的軍情部門則透過衛星圖像和救災過程,忙著評估中**力水平和戰略能力。
中國實行“三線“建設以後,把軍事國防工業轉移到內陸,四川地區成為軍工重鎮。核武、航空和電子等最敏感的機構均在這裡,地震後,國際社會最擔心的其實是核設施的破壞和輻射外泄的危機,各國的衛星偵測對此已有評估,隻是秘而不宣。
同時對比的,還有美中救災中表現出的軍事實力。
在美國的卡特裡娜颶風災害發生後,美軍也在第一時間出動了救災部隊。
不可否認,解放軍的裝備與美軍還是有一段距離,而在救災中顯示出來的最大差距在於直升機的數量,還有就是大型工兵器械。
由於直升機數量少,限製了解放軍的機動性和兵力投放速度。
32年前,解放軍也出動了大量部隊前往唐山救災,那時解放軍主要是強行軍進入災區,士兵們靠兩條腿吃飯。
這次,救災部隊都是機械化部隊,甚至進入成都前可通過民航和火車運輸,但是進入災區之後,道路被毀,餘震不斷,泥石流隨時威脅道路使用,於是直升機作用尤為突出。
綜合各種媒體報道,截止今日,軍方救災直升機應不超過一百架,而美軍的直升機基本是呼喚多少來多少。
而美軍“騎一師”所有兵員,都可搭乘直升機。
然而,解放軍精神不但彌補直升機不足,更做出其他國家軍隊難以複製的奇跡。
地震之初,因餘震和大雨,加上崇山峻嶺,直升機無法降落震央。解放軍一方麵超高空跳傘,一方麵派突擊隊強行軍進入,表現出為民精神和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傳統,令全球軍人敬佩,也令解放軍的對手敬畏。
當然,大災當前,各國的間諜衛星在監控之外,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些衛星照片,用於人道主義救災。
國家的無奈,乃是在機械化實力的桎梏下,將保衛邊境和抗震救災兩件事同時托起,一邊都不能垮。
無數投身國家工業的人,在振作精神,將這悲痛與無奈化為動力,誓不能讓國家再次陷入這樣的無奈。
與此同時,唐家山堰塞湖八百勇士,再次列為前中後隊,向北川進發。
……
穿過山林,進入了一段還保留著震後原貌,尚未能搶修的公路。
根據他們的情報,機械化部隊將在今天下午搶修至這裡,約在明天完成進入北川的最後一段路麵和修複。
來的路上遇到件怪事,洪水明明已經過境了,他們靠近北川縣城時,卻看到一顆代表撤離的信號彈“嗖”地飛起。
今天的餘震,已明顯減少,大家快速穿過滾石之間,比來時少了許多謹慎。
但今天,天有薄霧,天氣比昨天更加炎熱。
還沒到10點半,地麵已經在發燙,東側的烈陽把他們濕潤的衣服曬得直冒煙。
一些戰士,已經在搖搖欲墜。
三個隊長,領頭走在前麵。
“快!快!快!”金旅長大聲呼喝,不讓他們倒下。
方淮也在邊走邊擦汗。
“唐山震後的搶險救災中,搶救時間與救活率的關係為:半小時內救活率為95%,第一天救活率為81%,第二天救活率為53%,第三天救活率為36.7%,第四天救活率為19%,第五天救活率為7.4%。
一天比一天低啊,生存幾率,每天都在減半。
現在已經90多個小時了,第四天馬上就要結束,恐怕休息不了了,堅持到機械化部隊進城吧。”
金旅長點頭,又看了看方淮和陳大隊長。
“我們第一天在車上睡了半覺,倒是才兩天沒睡,你們呢?堅持得住不?”
方淮和陳大隊長互看了一眼。
消防和水電部隊運氣不好,來前都沒得到完整的休息時間,很多人都沒睡過一個覺。
尤其是消防。
解放軍武警遇到救援,都得叫消防去個人,在這裡,消防力量是十分寶貴的。
大家都是極少的時間輪休,他們更難停下來。
也許,幾十分鐘的打盹,是有的。
方淮歎了口氣:“克服吧。”
陳大隊長沒說什麼,卻指著前麵的拐角道:“前麵有人,好像是解放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