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2抗爭“好好好,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來,乾了這杯!可惜範平與範地不在,要不咱們兄弟五個就能好好聚聚了。範安,趕緊給老爺我說說,這次去東邊見沒見到正主兒,事情談得咋樣了?”
矮壯男人對兩人的表態非常滿意,一把抓下方巾露出個大禿頂,帶頭舉起酒杯仰脖灌下。而後用手背摸了摸嘴,眉頭一挑,笑臉立馬全無,大眼珠子配上大光頭,還有滿臉的橫肉,凶相畢露。
範永鬥,祖籍山西介休,晉商中數得上號的大戶,鹽茶、木料、糧食、布匹、鐵器、錢莊都有涉及,家族產業遍布大江南北。
從明初開始,範家就在宣府鎮與蒙古人做生意,曆經七代人,不光創下了很大家業,還與塞外各族建立了很緊密的聯係,並博得了不小的好名聲,被稱為: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剛開始範家是為邊軍運送軍用物資的生意,相對簡單,隻要按照規定時間和數量,從內地把軍糧等物運到邊關就可以拿到銀鈔和鹽引。
到了明代中後期,晉商的好日子到頭了。由於白銀的大量輸入,朝廷調整了鹽業政策,從開中法改為折色法。任何商人都可以用白銀購買食鹽販運到各地出售,打破了晉商集團的壟斷地位,另一個商人集團迅速崛起,徽商。
徽商雖然起步較晚,在朝中的勢力沒有晉商牢固,卻占據了地理優勢,與手工業最發達的蘇州、揚州等地同屬南直隸,走動起來非常方便,不用像外地商人那樣寄附商籍,逐漸在商業競爭中占據了上風。
麵對此種不利局麵,晉商不得不另尋出路。也可能是受到了江浙商人走私出海的啟發,很快就把眼光從南下逐步轉移到了北上,開始和北方遊牧民族在正常貿易之外增加了暗中走私禁榷物資的活動。
從一開始用糧食、鐵器換取毛皮山貨,慢慢發展到盔甲兵器,甚至還有各類工匠,數量越來越大,種類越來越多,一發而不可收拾。
至於說同一個蒙古部落為什麼會在幾個月內連續購買糧食和鐵器,還拿出產自遼東的山參、珍珠、金砂做交易品,賣出去的貨物都被拿去乾什麼用了,又是什麼人在購買,商人們無不心知肚明。
可明白歸明白,生意該做還得做。正常生意不可能有這麼高利潤,有些東西不能碰,它是人性最底層的本能,一旦碰了就會上癮,欲罷不能。
範家也好、晉商也罷,他們和寧波商人有關係嗎?為何陸懋龍要問範家人還在不在呢?要說關係肯定有,範家隻是商人,除了商屯的糧食之外本身不生產任何商品,無論糧食布匹還是盔甲武器都要從彆的商人手裡進貨。
而與蒙古部落交換來的皮毛山貨也得賣給其他商人才能獲得利潤,寧波商人就在其中,且因為錢莊買賣而關係緊密。
明朝的錢莊除了兌換錢幣、發放高利貸之外,還經營著一種不算太稀奇的業務,鑄造私錢。拜大明糟糕的金融體係所賜,市麵上流通各地寶源局出品的製錢數量很少,難以滿足市場流通,私鑄銅錢就有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