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南池,匈奴單於定下既定戰略:由右賢王伊稚斜,率領幕南諸部八個萬騎,合右賢王本部三個萬騎,共計七萬餘騎,大舉入侵北地、隴右二郡!
至於軍臣掌控下的單於庭本部,以及追隨單於庭自幕北而來,至幕南過冬的幕北諸部,則暫駐南池蓄勢待發。
——說是蓄勢待發,其實就是觀望,根據戰況的進展伺機而動。
若伊稚斜成功攻入北地、隴右,甚至是將戰線推到關中北門戶:簫關,那軍臣自然會下令,讓伊稚斜率兵猛攻簫關,自己則大肆洗劫北地、隴右二郡;
若戰事不利,軍臣自也樂得伊稚斜損兵折將,再降罪於伊稚斜乃至幕南諸部,甚至是將幕南諸部明年上繳單於庭的牛羊牧畜提高些,也沒人能挑得出毛病。
總之就是無論如何,軍臣都穩賺不賠。
伊稚斜自也明白軍臣的意圖,索性也定下此戰的戰略目標:深入漢人腹地,以圖‘右賢王伊稚斜’勇武之名傳遍草原,為日後奠定深厚的名望基礎。
而在伊稚斜引兵離開南池,朝著北地郡西北門戶:朝那塞進發的同時,北地郡守程不識也已經率領大軍,正式入駐朝那塞。
隻是大軍雖然已經入駐朝那塞,自發前來參軍的北地丈夫們,卻依舊是絡繹不絕。
若來的是尋常人,程不識倒也不必分心——隻將整編之事交給麾下將領,自己專心構築防線即可;
但這一日,朝那塞外來了一隊人。
約莫十七八號人,均是一人二馬,弓、甲齊備!
為首那青年二十出頭的模樣,卻是生的五大三粗,身後還背著一柄十石重弩:大黃弩!
如今漢室,禁甲不禁劍,禁弩不禁弓;
這隊人馬能人人披甲,為首那青年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背著大黃弩這樣的大殺器,堂而皇之的前來參軍,顯然是來頭不小。
本以為,是某位公侯家中親侄,又或是某位將軍家的小子。
待得知那人的來頭,饒是官至封疆大吏的程不識,也是當即來到了兵營外的征兵處……
“可是故北地都尉孫卯——孫公之子,故義渠校尉孫辟疆當麵?”
遠遠看見兵營外,那隊明顯不俗的兵馬,程不識人未到而聲先至,隔著幾十步的距離,便已是麵帶敬意的拱起手。
便見那隊人馬中,為首的那青年循聲回過頭,待看見程不識衣袖之上,那標識度極高、專屬於都尉一級將官的赤紅色袖帶,青年頓時大驚失色!
趕忙迎上前去,不等程不識反應過來,便已是拱手單膝跪地。
“故義渠校尉孫辟疆,見過程將軍!”
···
“將軍名揚天下,區區小子微末之身,何勞將軍親至啊……”
見孫辟疆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雙眼更是眨眼間便蒙上一層薄霧,程不識也免不得一陣感傷。
稍紅著眼眶,將孫辟疆從地上強拉起身,唏噓感懷著上下打量一番;
又滿是欣賞的重重點下頭,在孫辟疆肩頭重拍了拍。
“故北地都尉孫將軍,臨匈奴十四萬精騎壓境而未懼絲毫,率北地都尉五千壯士,於朝那塞死戰殉國!”
“——久聞孫將軍遺孤,年十四便生得七尺,為義渠校尉,具手刃虎狼之力、萬夫不當之勇!”
“更官至義渠校尉,率北地騎士千人,端的是將門虎子!”
“今日一見,非但不覺得傳聞有絲毫誇大,反倒還覺得傳聞,將孫校尉貶低了稍許?”
毫不吝嗇地表達著對孫辟疆的誇讚,程不識那平日裡幾乎看不出波動的死魚眼,此刻卻是死死鎖定在了孫辟疆身後——那柄光是賣相,都讓人一陣膽寒的巨弩。
大黃弩!
如今漢家,除床弩之外,威力最大、射程最遠,射手門檻也最高的超遠程、超大殺傷武器!
作為十石重弩,即便是足張,凡是能完成裝箭的人,都無不是萬裡無一的猛人!
便是如今的雁門郡守,故中郎李廣,當年便是因為可以操持大黃弩的本領,就讓太宗皇帝驚為天人;
尤其是在李廣當著太宗皇帝的麵,露了一手單憑腰、臂之力,臂張大黃弩的絕活之後,太宗皇帝更是當場驚呼:若是在太祖高皇帝年間,李廣這樣的人,是能夠封萬戶侯的!!!
如今漢室,尚武之風極盛。
第(1/3)頁
第(2/3)頁
而在軍中,無論是底層士卒,還是高層將官,也都帶著極為濃厚的慕強心理。
這裡的‘強’,可以是個人武力,可以是兵法韜略,甚至可以是滔天背景。
但最直觀、最讓人為之折服的,無疑便是出色的個人武力。
就好比當年,李廣臂張大黃弩,便俘獲了太宗孝文皇帝的心——今日,孫辟疆單憑身後背著一柄大黃弩,便無比順利的得到了程不識的認可。
如果隻是故北地都尉孫卯的兒子,程不識就算是懷有敬佩,也頂多會把孫辟疆帶在身邊——安排在自己的中軍大帳,負責參謀之類的輔助工作。
但有了那一柄大黃弩——僅僅隻是一柄被孫辟疆背在身後的大黃弩,就已經讓程不識堅信:哪怕拋開政治成分不說,孫辟疆單就是個人武力,也絕對可以做自己麾下的一員大將!
更何況孫辟疆曾經,也做過獨立於北地都尉之外的騎兵部隊:義渠校尉的主將。
能率領一千騎兵——尤其還是心高氣傲,自幼便能得到朝堂中央優待的北地騎士,孫辟疆本就至少具備了校尉之才。
而且孫辟疆很年輕。
假以時日,這位曾經的騎校尉,便是成為漢家的騎都尉,乃至騎將軍,程不識也絲毫不會覺得奇怪。
“孫校尉來得正好!”
與孫辟疆寒暄一番,又看了看孫辟疆帶來的那二十來號親衛精騎,程不識終是深吸一口氣,將話題引回了正軌。
“若某記得不錯,孫校尉任義渠校尉之時,麾下兵卒一千,當俱為義渠精騎?”
聽聞此言,孫辟疆隱隱有了猜測,便也微微點下頭。
“蒙先亡父餘蔭,又太宗皇帝、孝景皇帝垂憐,忝為義渠校尉,率北地騎士千人,俱為義渠良家子……”
得到自己意料中的答案,程不識隻沉沉點下頭;
再三按捺,也終究沒能壓下好奇心,遂再問道:“既為義渠校尉,又為何辭官?”
說著,程不識還象征性的昂起頭,在周圍掃視一周。
“某為北地守三載,也不曾聽聞北地,有一支義渠校尉?”
見程不識問起此事,孫辟疆隻稍顯落寞的低下頭,又故作堅強的擠出一絲強笑。
“先孝景皇帝二年,末將身母喪而告假。”
“次歲,吳楚七國謀亂關東,孝景皇帝乃調北地義渠都尉,於弓高侯帳下聽令。”
“——周太尉下令奇襲淮泗口,弓高侯踏雪一擊,一舉擊潰吳楚數十萬叛軍。”
“卻鮮有人知:弓高侯麾下那三千輕騎,便有一千人,乃某夕日麾下義渠校尉……”
聽到這了,程不識也總算是明白了前因後果。
——如今漢室,雖然還沒有後世,父母雙親離世時,兒女當守孝三年之類的說法,但在父母故去時請幾個月假,去操持父母的喪葬事宜,也完全是人之常情。
孫辟疆身母喪,饒是武將之身,也沒人能說這三兩個月喪假有什麼不對。
怪隻怪孫辟疆運氣實在不好——喪假期間,剛好就碰到吳楚起兵,朝堂調孫辟疆麾下的義渠都尉去關東。
若是孫辟疆沒請假,估計就是孫辟疆官升一級,以義渠都尉之類的將銜,率領本部兵馬去關東,在韓頹當麾下聽令。
結果孫辟疆喪假,整個義渠校尉除孫辟疆這個主將外,都被調到了韓頹當帳下。
再後來,周亞夫奇謀斷吳楚叛軍退路,韓頹當親率輕騎三千奇襲淮泗口,麾下那三千騎兵,凡是能活下來的,恐怕都已是一飛衝天。
就程不識所知:那三千騎兵當中,哪怕是戰前地位最低的‘卒’,戰後也得了三四級爵位,更是直接被彼時的太子、如今的天子榮留在了長安。
坊間傳聞:參加過那場戰鬥的騎兵,幾乎全被當今天子榮藏在了上林博望苑,說是作為騎兵教官。
隻等邊牆一帶的馬苑出欄一批戰馬,博望苑便會開始操練一支完全由騎兵組成的都尉部;
這支騎都尉,便會以那些被劉榮‘藏’起來的騎兵來作為教官,練成之後,則極有可能直接以這些教官充任將官。
最底層的‘卒’尚且如此,曾跟隨韓頹當奇襲淮泗口的將官們,那自然更是前途無量。
——光是當年,便有上百人直接被任為中尉,成為了漢家的儲備軍官!
剩下的,也都是遭到了各方勢力的哄搶。
第(2/3)頁
第(3/3)頁
有人去了飛狐軍,又或是棘門、細柳等野戰軍;
有人做了功侯貴戚的親兵統領,雖然仕途黯淡,卻也算是一條坦途。
也有人躋身宦場,做了關東,以及關東地方的郡尉、縣尉等武職。
總而言之:當年,從孫辟疆手裡走出來的那一千北地騎士,早就已經融入和漢家的方方麵麵,就是沒有一個人回到北地,繼續做孫辟疆麾下的騎兵。
部隊編製都沒了,孫辟疆這個光杆司令騎校尉,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再加上一段時日之後,開始有人亂嚼舌根子,說孫辟疆號騎校尉,麾下卻連一個騎兵都沒有,平白領著郡衙比千石的俸祿;
孫辟疆好歹也是英烈之後,自受不得如此屈辱,當即便辭了官,回家生悶氣去了。
若是不出意外,孫辟疆大概率要在家窩到北地再出一批騎兵,且這批騎兵得到了郡守的征召。
眼下這狀況,倒也算是歪打正著,加快了孫辟疆回歸行伍的進程。
“既如此,某也不繞彎子了。”
知道了孫辟疆的遭遇,確定孫辟疆不是因為個人原因——尤其不是因為犯了原則性錯誤,才從義渠校尉一職曆任,程不識也終是圖窮匕見。
“此戰,陛下特許某儘召北地可戰之兵,於朝那阻胡蠻大軍南下。”
“不曾想此番,某一張征兵令,卻引得北地上千騎士自發而來,欲從軍報國。”
“——時至今日,單就是自備弓馬而來的北地騎士,便足有一千二百餘人之多;”
“若是再加上弓馬嫻熟,卻不曾跨馬而來者,怕是兩個騎校尉,都容不下這些騎卒……”
程不識適時止住話頭,孫辟疆自也是聞炫音而知雅意,當即便故作遲疑的緩緩點下頭。
“兩部騎校尉,末將當可治其中一部。”
“餘下一部,程將軍或可另尋良將。”
“至不濟,也可將此千餘騎儘皆打散,各位斥候、信使。”
聞言,程不識不由得嘴角一抽,麵色也頓時有些尷尬起來。
上千騎兵,全部打散成斥候?
開什麼國際玩笑!
須知眼下,程不識手中,算上最初的北地都尉部四千兵馬,以及幾千自發而來參軍的步卒,滿共也就不到一萬人!
不過萬人的部隊,配上千斥候?
這等蠢事,反正程不識是做不出來。
——上千兵力,哪怕忽視他們的騎兵屬性,將他們全部編為步兵,對如今的程不識而言,也是相當不菲的兵力!
本就是缺人之際,卻浪費這現成的上千兵力,程不識就算是得了失心瘋,也會對這個方案提出質疑。
知道孫辟疆是在等自己主動開口,程不識稍一沉吟,便也不再遲疑;
當即便滿是鄭重的一拱手,對孫辟疆便是一拜。
“孫將軍英烈之後,又久為義渠校尉,某,實仰慕將軍之賢名久矣!”
“今大戰在即,某空得騎卒二千而無將可治,實暴殄天物。”
“——若此番,匈奴以數萬兵力而來,若無次騎卒二千遊蕩於外,與朝那互為掎角,某縱陛下潛邸舊臣,也斷無力久駐朝那而不失。”
“為今之計,唯懇請孫將軍,為宗廟、社稷計,暫令某麾下騎都尉一職!”
“儘掌這二千北地精騎,遊離於朝那方圓百十裡,助某與胡蠻斡旋,以待援軍進抵。”
“願孫將軍,萬莫推辭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