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怎麼還發火了呢”老二的老婆冷笑道。
“我這不是看在一家人的份上在幫你嗎月蘭小妹!”老二的老婆陰陽怪氣的開口道。
“我兒子沒你說的那麼差,不至於去當保安。”沈月蘭臉上露出微微的怒火。
“嗬嗬,是嗎”老二的老婆再次冷笑一聲,話語之中充滿了譏諷。
“真是好心當作驢肝肺呐。”
“月蘭小妹,你至於這樣嗎”遠處忽然又傳來一道聲音,那是老三的老婆,向著沈月蘭走了過來。
穿著打扮十分的妖豔,走起路來扭動著水蛇腰,一步三晃的樣子,看著就是一個狐狸精,加上那張整容臉,活像一個綠茶表。
而且帶著一臉的尖酸刻薄,是沈月蘭最不願意見到的一個。
她算是沈家裡麵,最容易和人發生矛盾的那個人。
“月蘭小妹,都是一家人,二姐隻不過是好心想要幫幫你,你不領情也就罷了,怎麼還這樣子說話呢”老三的老婆譏誚道。
“我說的是實話,我兒子怎麼樣,是我兒子的事,輪不到彆人說三道四!”沈月蘭再次反駁道。
“哼,說的好。”
“你兒子比起沈家的第三代如何”老三的老婆嗆聲道。
“三妹,請不要侮辱沈家的第三代!”這個時候張翠萍也來了,她是沈玉成的老婆,大家都得管她叫一聲大姐。
即便是沈月蘭也不例外。
“大姐。”
“喲,還知道我是你大姐呢”張翠萍譏誚道。
“我以為你忘記了呢”張翠萍揚著臉開口說道。
“你兒子是校級嗎”
“你兒子有公司嗎”
“你兒子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嗎”張翠萍一連串的反問讓沈月蘭啞口無言。
畢竟她的確說不出來,她現在整個人都不在狀態,總感覺腦子有些轉不過來。
這是洛塵已經修複好她失去的那一部分神魂,並且在趕來的路上,對沈月蘭有所影響了。
“說不出來了吧”張翠萍輕笑一聲。
“既然你說不出來了,人家二妹幫你,你憑什麼不領情”
“還把好心當作驢肝肺”
“彆說比沈家的第三代,就是比起些普通人,你兒子又如何”張翠萍再次質問道。
沈月蘭還是無法反駁。
“從小在縣城長大,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你兒子真有那麼好”
“指不定以後走什麼歪門邪道呢”張翠萍嗆聲道。
“夠了,我兒子怎麼樣”
“怎麼還不讓人說了”
“我們這些女人啊,有句老話就是母以子貴!”
“我們的兒子,我們可以很驕傲的列舉出一個又一個的光輝事跡和成就!”
“你兒子呢”張翠萍冷笑一聲。
“既然你覺得你兒子不差,你倒是說啊”張翠萍一張嘴簡直是一挺機關槍。
如果正常狀態下,沈月蘭還可以和對方你來我往幾回合。
但是現在她實在不再狀態,甚至有些暈乎乎的。
剛好這個時候,沈家的幾個人和沈天君也來了。
隻是沈天君看向沈月蘭的眼睛裡,已經沒有了那種父親看女兒的感覺。
反而有種看向陌生人的冰冷無情。
這讓沈月蘭心裡一陣絞痛。
畢竟那可是她的父親啊。
沈月蘭手中提著一個袋子,袋子裡是沈月蘭去找裁縫做的一套衣服。
裁縫隻是在一邊幫忙,衣服是沈月蘭親手做的。
沈月蘭把袋子遞了過去。
“爸,送
你的禮物。”沈月蘭避開沈天君的目光。
但是沈天君就那樣冷漠的看著沈月蘭,沒有去接袋子。
許久之後,沈天君才冷漠的開口道。
“收回去吧,我丟不起這個人。”
沈月蘭瞬間有種心碎的感覺,淚水奪眶而出。
“小妹,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爸怎麼能穿這種衣服呢”沈玉成在一樣開口道。
“以爸的身份和地位,能夠穿嗎”沈家老二也開口道。
“爸從來隻穿法國設計師做的衣服,這種衣服,太丟人了。”
“你確定是來送禮物,而不是來讓爸心裡難受的”沈家老三落井下石!
沈月蘭終於把袋子收了回來。
這衣服的確檔次不夠,布料隻有幾千元,比起一套衣服幾十萬的沈天君來說,的確掉檔次。
但是沈月蘭沒錢啊,這錢她又好意思開口去問洛塵要。
而且這是沈月蘭親自做的,是她的一份孝心。
“月蘭,為了你的那個不爭氣的兒子,值得嗎”沈天君看著沈月蘭,沒有一點憐愛。
“爸!”沈月蘭心裡雖然難過,但還是不許有人說洛塵壞話,哪怕是她爸。
“怎麼”
“連你爸也要頂撞了”沈天君忽然被氣笑了。
“俊風葬禮那天,我去看了看他。”
“你可知道他怎麼說”沈天君搖搖頭道。
“他居然跟我說,他看不起沈家!”
“嗬嗬,好啊,好的很啊!”沈天君冷笑一聲。
“這就是你兒子”
“這就是你和那個姓洛的兒子”
“這就是姓洛的教出來的兒子”沈天君嗬斥道。
“居然連沈家都看不起”
“他以為他是誰”
“狂妄,無知,而且自大,本事沒有,脾氣倒還挺大!”
“那天跟我說話,都帶著一股教訓的語氣!”
“那種目空一切的感覺,就連我都跟不上!”
“剛剛你們的爭吵我也聽見了。”沈天君仿佛在訓話一般。
“你覺得那孩子哪裡好了”
“為了那孩子,你可以拱手想讓幾十年打拚下來的商業帝國”沈天君搖搖頭笑了笑。
“月蘭,我給你一個機會!”
“今天,如果你肯和她斷絕母子關係,那麼我還可以讓你再回沈家!”沈天君逼迫道。
“如果今天你還是堅持,沒關係,今天之後,你就永遠也彆回沈家了。”
“爸!”沈月蘭的眼淚直流。
“彆叫我爸,我把話說的已經很清楚了,你如果不和他斷絕母子關係,那麼今天,我們父女的關係就徹底斷了吧。”沈天君傲然的開口道。“我希望你想清楚了,想好了!”沈天君瞪著沈月蘭開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