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63章 我大秦一統,不止疆域所至,更應心誌一統、理念同歸!!

第63章 我大秦一統,不止疆域所至,更應心誌一統、理念同歸!!(1 / 1)

推荐阅读:

當這一段天幕視頻播放完後,各朝代的帝王們紛紛麵露異色,眼中光芒閃動。

在之前的彈幕交流中,他們早已聽說朱元璋極為器重此子。

也知朱標才華不凡,太子之位根基穩固。

但直至此刻,才深刻意識到朱標不僅僅是穩——

這哪裡還是太子?

分明是大明真正的第二任皇帝!

他的手腕和格局,令帝王們側目!

既能施仁政,又不失鐵血果斷。

從他經手三案的過程就可見一斑。

朱標自幼研讀儒學,春風化雨的理念早已銘心刻骨。

但他並未拘泥於教條,而是將經義化作治世之術。

該溫和時,則潤物無聲;

該動雷霆時,也可手起風雷!

……

大秦!

“好太子!真儲君!”

始皇不禁脫口而出,語氣中儘是讚歎。

他目光轉向扶蘇,語調略顯深沉:

“扶蘇,你通讀諸子百家,可曾從這朱標身上學到些什麼?”

大秦興於六國之上,當時尚未受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影響,各家學說並立爭鳴。

扶蘇不僅熟讀儒學,亦研習法家理法。

但從其言行舉止中,顯然儒家影響更深。

此時此刻,始皇內心竟有一絲羨慕朱元璋之意。

明太祖育有此子,實屬帝王之幸啊!

博學多才而不為書本所縛,能仁能威!

治國之道,本該兼具恩威並施!

這也是始皇苦心希望扶蘇明悟的道理。

因此才將其派往上郡,置於蒙恬麾下磨礪!

唯有仁政而無威嚴,是無法治理好泱泱大秦的!

扶蘇沉吟片刻,方鄭重回道:

“父皇。”

“兒臣認為,對待百姓,應以仁政安撫,讓他們能休養生息,樂業安居。”

“對待禍國害民之徒,則須雷霆萬鈞,絕不可心慈手軟!”

“昔日兒臣曾疑慮父皇坑殺方士手段過重,今日再看,父皇之意恐不止表麵。”

“那些妖言惑眾之輩,確實該誅!”

“而父皇之舉,或也是欲藉此肅清歪理邪說,整頓思想之綱!”

“我大秦一統,不止疆域所至,更應心誌一統、理念同歸!”

“唯有如此,方能基業千載不朽,萬世流傳!”

扶蘇並非愚鈍之人。

被貶至上郡之後,他開始深刻反省自身的得失。

從前他一直不明白,父皇為何執意要屠戮那群方術之士。

不過是巧立名目騙些金銀,胡言亂語傳些流言罷了。

可如今再回頭細思,

父皇痛下殺手,絕非僅僅是為了肅清謠言那麼簡單。

更深層的意圖,是在敲打那些自視清高的士林之流。

在諸侯混戰的年代,百家爭鳴自然有其存在的土壤,各種思想可以並存——

可如今大秦一統,異端思想流派,隻會破壞初立的政權根基。

“哈哈哈,甚好!甚好!”

嬴政聽到扶蘇的領悟,忍不住仰天大笑。

“看來你這一趟上郡之行,確實有所得,朕心安矣。”

當聽見兒子終於明白自己的苦心,始皇那冰冷的心境,忽然生出幾分慰藉。

寡人所求的江山,並非隻是疆域遼闊!

是人心歸一,是思想歸整!

是萬民所向,舉國同聲!!

若不能達此般境遇,土地再廣,又有何意義?

若得此成就,六國殘黨,也不過是井底之鱉!

……

大漢!

未央宮中。

看完朱標親自督辦洪武三案的全過程後——

漢武帝對這位太子愈發讚賞!

“好一個儲君,真不愧是好太子!”

劉徹心中竟泛起些許嫉妒。

朱元璋為朱標延請名師教誨——

而自己為劉據安排的老師,也絕不遜色。

可為何兩人最終的差距如此懸殊呢?

“據兒,你要多向朱標那樣的太子看齊。”

“這才是朕心目中真正的理想儲君!”

“不可一味施仁施恩,慈悲若無鋒芒,隻會帶來禍端。”

“該出手時,就得毫不留情。”

“…………”

劉徹最為賞識朱標的一點,便是他出手果斷,從不猶豫。

開國功臣?

即使動搖了國家根基,也必須嚴懲不貸!

這三宗大案雖然手段稍顯嚴酷,但他覺得執行得非常到位。

不嚴懲怎能震懾那些野心勃勃的權臣?

漢武帝掃了劉據一眼,隨即補充道:

“當然了,朕並非看不起你。”

“隻是希望你能多向他學習,借鑒彆人的優點罷了。”

“………”

不知為何,自從那段經過魔改的李承乾視頻播放完後——

各朝皇帝對待太子的態度都變得更加謹慎和客氣了。

……

大唐!

李世民與李承乾依舊溫情滿滿,父子相處融洽。

兩人一邊觀看那段關於朱標的視頻,一邊討論道:

“明太祖的太子,確實頗具才乾。”

李世民對朱標的才能頗為認可,

但緊接著又說道:

“不過,他殺伐的氣勢似乎過於濃烈。”

“如此嚴厲,朝臣們人人自危,又怎能安心輔政?”

“光靠鐵腕鎮壓,最後隻會引來反噬。”

李世民登基後,從未清算過有功之臣。

即使有人觸犯律法,他也極儘寬容。

像侯君集那樣參與叛亂的功臣,李世民都儘力保全其命。

所以看到朱標父子對待臣子的殘酷方式,李世民覺得過於冷酷無情。

李承乾笑著說:“父皇所言極是。”

“對於犯錯的臣子,不必非得極刑相逼。”

“當年您懲治長孫順德的手法,也頗有成效。”

各代朝廷都難免有貪官汙吏,大唐自然不例外。

曾有一位名叫長孫順德的官員,收受民間賄賂二十匹綢緞……

李世民知曉後,並未重罰他——

反而頒布詔書,賜予其二十匹綢緞,

但要求他親自背回家中。

長孫順德心驚膽戰,卻隻能尊重皇命。

他艱難地將綢緞逐一扛起,幾乎在途中累死。

這事兒在京城傳開後,掀起軒然大波!

這番“獎勵”讓他當眾顏麵儘失。

從此成了眾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如此懲治手法,卻意外有效。

聽李承乾提起此事,李世民忍俊不禁大笑:

“想杜絕貪腐,光靠殺伐是不夠的。”

“大明的官員的俸祿確實偏低。”

“這不就是逼人去貪嗎?”

李世民笑著搖頭感歎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