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時,船隻抵達了渡口,王平和沈彌帶著大群士兵站在渡口,揮舞著一匹匹綢緞,每個人臉上都笑開了花。
“有沒有弟兄傷亡?”甘寧高聲問道。
“受傷了十幾名弟兄,都帶回來了,沒有陣亡!”
甘寧一顆心放下,讓船隻靠邊,手下們抬著上百口箱子上船,還有幾百匹綢緞。
“有多少?”甘寧興奮問道。
沈彌低聲道:“至少有幾千兩黃金和幾萬兩白銀,還有十幾箱珠寶首飾,綢緞有八百多匹,具體有多少我們沒有清點。”
這時婁發也回來了,他去附近村落買來一大罐鹽用來醃製袁術的人頭,天太熱,不處理好人頭很容易臭掉。
甘寧點點頭,“先離開這裡再說!”
“主公,我們去哪裡?”
所有人都在看著他,甘寧低下頭沉思不語。
從劉表那裡出來,甘寧就在考慮自己當老板了,不再給人打工,不再看人臉色,但當老板要有本錢,要有人才輔佐,更重要是要有地盤。
他現在有了一些錢財,還有玉璽這個重要的政治資源,另外還有三百名對他忠心耿耿的手下。
他其實已經想好了去處,天時和地利都有了,可惜還是缺一個好的軍師輔佐自己。
就在這時,後來傳來一陣敲鑼打鼓聲,甘寧回頭,隻見一艘裝飾華麗的千石大客船向這邊駛來,幾名赤著上身的大漢在船頭敲鑼打鼓,船上插滿了彩旗,側麵好像還拉了一條橫幅。
待船隻駛近,甘寧才看清橫幅上寫的字,‘鄭天王恭迎東城高才魯肅!’
“魯肅?”
甘寧愣住了,什麼意思?魯肅現在不是在孫策那裡嗎?難道這個是孫策?不對啊!這上麵明明寫著鄭天王。
他見船蓬頂上插著一麵杏黃色三角旗,上麵寫著一個‘鄭’字。
他便問不遠處一名老漁夫,“請問老丈,鄭天王是誰?”
老漁夫望著遠去的客船冷笑道:“鄭天王就是鄭寶,九江郡那邊的豪強,就喜歡這個調調,不管彆人願不願意,隻管明搶硬奪,不過聽說他好像起兵造反了。”
甘寧已經想起來了,魯肅確實因為祖母去世離開了孫策,後來又被周瑜勸說,重新投效孫權。
那麼這位鄭天王恭迎魯肅是真的。
魯肅啊!自己剛打瞌睡,有人就送枕頭來了。
看來老天爺確實眷顧自己,不光給自己開了一扇窗,還貼心地給自己裝一個空調。
甘寧的心思立刻開始活躍起來。
條幅上寫魯肅是東城人,他急忙問道:“請問老丈,東城縣離這裡多遠?”
“大概有一百裡左右!”
“有沒有河道可以抄近路?”
“有!有一條小河可以直接過去,近了差不多三十裡。”
甘寧大喜,“煩請老丈替我們帶路,我會給老丈五貫辛苦錢!”
他昨晚截胡了傳國玉璽,今天他還要再截胡一名大才。
三國赫赫有名的魯肅此時就在東城縣家裡。
去年,周瑜帶著魯肅去投奔了孫策,由於和孫策政治誌向不符,魯肅便萌生了去意。
不久祖母病逝,魯肅便以為祖母辦喪事為借口,向孫策辭職了。
此時閒居在家的魯肅接到好友劉曄寫來的一封信,信中說,有個叫鄭寶的豪強在巢湖起兵,招募了上萬士兵,這個鄭寶怎麼怎麼胸懷大誌,怎麼怎麼禮賢下士,總之比孫策強一百倍。
這個時候的魯肅已經二十八歲了,大丈夫三十而立,他卻一事無成,他心中充滿了焦慮和彷徨,同時又滿懷對建功立業的渴望,他急切想找到一位能成大事、且能重用自己的明主。
好友的來信讓魯肅動心了,他開始收拾行裝,決定去鄭寶那裡看一看。
而就在這時,涅槃重生的甘寧笑眯眯地出現在魯肅麵前。
魯肅將這個從未謀麵,卻從千裡之外來拜訪他年輕男子請進客堂,雙方以賓主落座,魯肅又讓小童上了茶。
“在下巴郡甘寧,久聞先生賢名,今日得見,實屬三生有幸!”
魯肅又驚又喜,內心著實小小傲嬌了一把,自己的名聲也傳到巴郡了嗎?
“壯士過獎了,魯肅才疏學淺,實在慚愧!”
甘寧又自我介紹道:“我年少時莽撞輕狂,後來讀書漸漸明了事理,曾任巴郡小吏,由於州牧劉焉病亡,劉璋上位,其人昏庸無能,反對者眾多,我不滿劉璋,便棄官率三百人離開巴郡,前來江東建功立業。”
魯肅點點頭,“恕我直言,江東風雲際會,劉繇失敗,袁術衰亡,孫策已成大勢,甘壯士想在江東建業,已經不是最好時機了。”
甘寧微微笑道:“我的目標其實並非江東!”
“哦!不知壯士目標何處?”
甘寧提筆,在紙上寫下‘柴桑’二字,魯肅撫掌大笑,“壯士好眼力!”
甘寧又緩緩道:“曹操已平呂布,將與袁紹逐鹿中原,袁紹雖出身顯赫,但我觀其人剛愎自用,且優柔寡斷,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不足以成大事,必敗於曹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猛將謀士如雲,平呂布,逐劉備,在中原已成氣候,不可與之爭鋒。
江東孫策勢頭正旺,擁淮泗、東吳兩大士族集團支持,必能割據一方,我和他爭江東,無異以卵擊石。
而荊襄富庶千裡,劉表重文輕武,黃祖愚蠢無能,兩人皆守不住荊襄基業,正是我的機會,我以柴桑立足,火拚黃祖,力爭荊襄,再奪巴蜀,則天下三足鼎力,三國之勢將成,先生以為如何?”
甘寧當然想統一天下,但統一的基礎是先分,分了再合,沒有牢固的根基,拿什麼統一天下?
魯肅聽得如醉如癡,他著實沒想到一個年輕武將竟能將天下大勢看得如此透徹,人人都看好袁紹,但甘寧卻能看透袁紹本質,斷言他必敗,屬實難能可貴。
尤其甘寧三足鼎立論更讓魯肅驚喜,這分明和自己的南北鼎立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魯肅去年也曾獻此論給孫策,不料孫策卻心中不喜,他一心北伐,統一天下,魯肅的南北鼎立論當然讓他逆耳。
沒想到今天竟然從一個年輕武將口中說出,雖然是三國鼎立,但本質是一回事,恍惚間,魯肅心中竟生出一種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感。
甘寧也知道僅僅憑一番話打動不了魯肅,他必須要讓魯肅看到自己的本錢。
甘寧從懷中取出傳國玉璽,放在桌上笑道:“先生請看這是什麼?”
魯肅拾起玉璽細看,待他看清正麵的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他頓時大吃一驚,雙手不由抖了起來。
“此璽怎麼在將軍手中?”
甘寧微微笑道:“我率三百手下殺了袁術,從他手中奪得此寶,這就是我立業安身之憑。”
魯肅沉思片刻道:“將軍可願聽我一言?”
“先生請說!”
魯肅把玉璽放在案幾上緩緩道:“我勸將軍把此物獻給曹操,換取柴桑縣令身份,名正言順進駐柴桑,同時獲取曹操支持,和劉表黃祖爭奪荊襄,否則光憑將軍一個外鄉人,名不正言不順,就不會得到地方豪強支持,獨木難支,很難成大事。”
甘寧心中著實讚歎,不愧是魯肅,自己隻想到用玉璽換身份,但魯肅卻想到了用玉璽換取曹操的支持,境界明顯比自己高一籌。
“先生高見,正合我意!”
沉吟一下,甘寧又誠懇對魯肅道:“甘寧孤身一人,雖誌在天下,卻需積累跬步,以至千裡,可惜我身邊無謀臣,先生大才,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魯肅雖然有點動心了,但他還是多少有些猶豫,主要是他並不了解甘寧這個人,不知甘寧能力如何,是不是自己所期待的明主?
更重要是他已經答應了好友劉曄,為鄭寶效力。
甘寧看出了魯肅已經動心,他便抓住機會道:“甘寧雖愚鈍,配不上先生高才,但先生可以試一試,我們不妨以一年為期,若一年內我拿不下豫章郡,立不了根基,先生儘管另謀高就,甘寧絕不阻攔!”
這個辦法倒不錯,可以先試用一年,若此人不是明主,自己完全可以再投鄭寶,也順便用一年時間看看鄭寶這個人是否成器。
魯肅笑著點點頭,“那我們立字為據,以一年為期,若一年內將軍能拿下豫章郡,我魯子敬一定為將軍終身效力!”
兩人當即立下了字據,一式兩份,各執一份。
甘寧又命王平進來獻上聘禮,魯肅隻稍稍客氣,便欣然收下了。
魯肅這才知道甘寧不光奪了玉璽,還有袁術的首級和財富,這樣更好,有一筆財富可以招兵買糧。
魯肅便對甘寧道:“將軍可先去許昌見曹操,我去曲阿把母親接回,然後我們在東城彙合,一起去柴桑。”
甘寧想了想又道:“我索性派手下去柴桑為前哨,先安頓下來,先生覺得如何?”
“如此甚好,但事以密成,且不可過早露了鋒芒,被黃祖覺察,我建議最好以經商為名,悄悄采辦糧食,接下來用以招兵。”
甘寧大喜,當即采用了經商方案,眾人便分頭行動了,魯肅去曲阿接回母親,沈彌和婁發則裝扮為商人,率領大部分弟兄先去柴桑立足,甘寧則帶王平以及幾名手下乘船前往許昌。
送走了甘寧,魯肅將兄弟魯廷找來,對他道:“我已決定輔佐甘寧,你在家照顧好母親,他日我若有成就,你也不失郡縣之職。”
魯廷有些擔憂道:“我看這個甘寧放蕩不羈,頗有些匪帥之氣,兄長真決定輔佐他?”
魯肅取過案幾上甘寧寫的‘柴桑’二字,微微笑道:“不要被他表像迷惑,要看其本質,你看他寫的字,俗話說見字如見人,他的字雖潦草不拘小節,但下筆磅礴大氣,筆力深透,鋒芒畢露卻又不失收斂,由此可見,此人胸懷錦繡,絕非普通人,我沒看錯的話,他能成就一番事業。”
魯廷輕輕點頭,“兄長說得對,目不識丁者占城為匪賊,胸有錦繡者占城為梟雄,他應該比鄭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