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京城人的習俗,過了“立秋”,就算是秋天了。
劉禹錫的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其意是說人們自古以來每到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而劉之野卻認為秋天更勝過春天,有一股昂揚向上的精神。
老舍曾說過,春天要住杭城,夏天要住青城山,而秋天一定要住在京城。
因為,京城的秋天便是天堂。青天下的馴鴿飛聲陣陣,紫禁城的紅牆燦爛奪目,中山公園、北海的菊花齊姿綻放,鱗次櫛比的胡同,到處都是黃葉飛舞。
鬱達夫也說過,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秋天的北京城很美也很短暫,長空萬裡,雲無留跡,當熱烈的陽光灑向這座古老的城市,它頃刻間散發著時光倒流之美。
在京城生活過的人們想必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就算是再忙,可能到了秋天,也一定要去地壇公園裡踩踩金黃的樹葉。
秋天的地壇,紅的楓葉、黃的銀杏、綠的鬆柏,配上紅牆綠瓦和澄藍的天空,沒有了古人口中的萬裡悲秋,多了些沉寂和寧靜。
從小在胡同裡長大的劉之野也認為,秋天是燦爛的、秋天是美麗的。
而且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家裡孩子們儘情撒歡的時候。
由於工作需求,劉之野頻繁穿梭於軍區與劉家莊之間,偶爾因時間緊迫,他便會選擇在南鑼鼓巷那座古樸的四合院中休憩。
閒暇之餘,他會刻意放慢步伐,細細品味這個時代的景致,深知這樣的光景,再過數年,或許隻能深藏於記憶之中。
劉之野行走在南鑼鼓巷區域內的胡同裡,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最具老京城色彩的秋天,在這縱橫交錯的胡同裡,滿是經典的京城特色老房子。
沿著南鑼鼓巷一直往前走,走到儘頭過馬路就是北鑼鼓巷了,這裡位於東城區安定門街道。
北鑼鼓巷,北起安定門西大街,南止鼓樓東大街,東與花園北巷、花園前巷、車輦店胡同、謝家胡同、分司廳胡同、北下窪子胡同、大經廠胡同、大經廠西巷相通,西與東絛胡同、千福巷、朗家胡同、紗絡胡同、淨土胡同、琉璃寺胡同、華豐胡同相通。
清代屬鑲黃旗,稱北鑼鼓巷,名稱來源一說以平民命名的鑼鍋巷即鑼鼓巷;另一說,此處因多鑼鼓之商,又在鼓樓東大街之北,故得名。
最近幾年,這裡又被改名為“讚軍街”。
北鑼鼓巷算是京城最美的胡同之一了,這裡入秋後,黃葉飛舞,古韻十足,高大的老樹黃葉搖搖欲墜,枝葉垂落,隨便一拍就是一幅美景。
大多數人可能隻聽說過南鑼鼓巷,卻沒有聽說過北鑼鼓巷,京城究竟有多少條胡同,京城人自己可能都搞不清楚。
曆史上的京城就以胡同眾多而著稱,民間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的說法。
像什麼東牛角胡同、輸入胡同、米市胡同、青雲胡同、儒福裡、大川胡同、教尉營胡同、百順胡同、百花深處……,就數不清。
這年月,胡同裡外老百姓們的生活是閒適的,他們曬白菜、曬被子、嘮嗑、吵鬨、寫信、遛狗、逗鳥、散步、乘涼……
生活裡也有逼仄,狹小的屋子,晾曬不開的衣物,沒處打轉隻能在屋外洗頭的婦女,以及簡陋的公共廁所等。
也有辛勤的勞動,坐著馬車上班的青年,賣西瓜在露天睡覺的大爺,拉貨的板兒爺,兜售高倍望遠鏡的小商販,等著被雇主挑選做保姆的鄉下小姑娘,找活兒乾的民工,還有給樹打藥的綠化隊等。
不過,老舍還說過,這衣食住行,在京城的秋天裡,是沒有一項不使人滿意的。
論天氣,不冷不熱。論吃的,蘋果、梨、柿子、棗兒、葡萄,每樣都有若乾種。
至於京城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恐怕就是樂園中的禁果吧,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
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紅的“勝芳蟹”剛好下市,而劉家莊地區的栗子也香聞十裡。
除了時令的瓜果,在老京城人的生活中,自打一入秋便開始貼秋膘了。
新鮮出爐的烤鴨,和著蔥絲瓜條抹上醬,往薄餅裡一夾,香酥脆爽。片好的鴨皮,趁熱蘸上幾點白糖,是真正的入口即化。
當深秋的風吹得再冷些時,老京城的家家戶戶就要圍著熱氣騰騰的炭火鍋子,就著糖蒜,蘸著麻醬,吃銅鍋涮羊肉了。
而土生土長在京城的劉之野最愛正陽樓的烤羊肉,每次去吃都能讓他吃得滿嘴流油,大快朵頤。
這樣的光景,想一想都覺得幸福。
這二十四節氣中,有秋分和春分相對應,它們分彆又是和立秋、立春相關聯的。
也就是說,立秋和立春是秋天與春天的開始,秋分和春分則是說秋天和春天都各自過去一半了。
所謂“分”,是均等的平分。
俗話說的平分秋色,是這個意思;清詩裡說的“雁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也是這個意思。
秋分到了,意味著深秋來臨,和夏天裡的仲夏是一種相同的氣候象征。
這時候是秋天最好的時候,不冷不熱,涼爽宜人,即便人們常說是“一場秋雨一場寒”,那秋雨再涼,也是爽快的。
在京城,這是一年四季最好的季節,秋高氣爽,陽光明亮,卻不再灼人。
有歌在唱:“那段盛夏燦爛的過,長過一聲:葉落……”葉落了,也是金黃色的,絳紅色的,可以作為書簽,夾在季節的記憶裡。
在京城地區,這是水果大量上市的時候,即便在這交通還不發達的年月裡,沒有南方的水果,京城本土自己的水果品種也不少。
這時候,來自京城“花果山”劉家莊地區的水果,像什麼雅爾梨、沙果梨、白梨、水梨、蘋果、林擒、沙果、檳子、秋果、海棠、歐李、青柿、鮮棗、葡萄、晚桃、桃奴大量上市。
又有帶枝毛豆、果藕、紅黃雞冠花、西瓜等品種豐富的水果們,就開始走進了京津地區的千家萬戶裡。
如今,在劉家莊的廣袤山區,曆經十數載的不懈耕耘,已蔚然成林約六七十萬畝的果林。
這些果實不僅滋養了釀酒與食品加工等產業,其剩餘之量,更是綽綽有餘,足以滿足京津兩千萬人口的消費需求了。
在這片土地上,每一顆果實都承載著汗水與希望,編織著屬於劉家莊的豐收傳奇。
每當“秋分”前後,京城大街上會應時應令擺出許多大小攤子,專門賣水果,叫作“臨節果攤兒”。
當然,最集中也最熱鬨的,當屬前門外的果子市。
這是一條小街,北起鮮魚口,南至珠市口,不過長一裡地,卻是果攤兒鱗次櫛比,批發兼零售,如同現今西紅門外的新發地。
“果子市在前門東……列燈火如晝,出諸果陳列,充溢一市。”
這時候,京城大街上還有一景,便是賣糖炒栗子的。
“每將晚,則出巨鍋,臨街以糖炒之。”
“每日落上燈時,市上炒栗,火光相接,然必營灶門外,致礙車馬。”
巨鍋臨街而火光相接,乃至妨礙交通,想必很是壯觀。
而且,一街栗子飄香,是這時節最熱烈而濃鬱的香氣,蓋過了這時節的桂花香味撲鼻。
當然,上述等地的水果、乾果來源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京西劉家莊等地區。
過去秋分後,大街上另有一景,就是賣兔兒爺的。
這種兔兒爺是用黃土加水和泥做成的,燒乾之後,塗上顏色,大小不一,造型不一,有的騎馬,有的騎虎,有的穿著戲裝,紮著靠旗,摞成小山一樣,堆放在攤子上賣,有竹枝詞說“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爭擺兔兒山。”
這裡說的佳節,是指中秋節,秋分節氣是緊緊挨著中秋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