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裡,棒梗等人就漸漸地適應了挑水的生活。
因為挑水實在辛苦,他們刷牙洗臉不舍得浪費,都是一人隻用一茶缸水。
再後來,六名知青就明確分工了,男知青們負責挑水拾材,女知青負責做飯洗衣。
到了春耕春播的大忙季節,可就累壞了這六名大城市裡來的知青們,他們打小沒乾活這麼重體力活。
什麼挑糞抬筐,拉犁耕地,拉耬耩地,一天下來,彆說讓他們做飯了,就連讓他們吃飯他們都懶得端碗。
好在知青們有國庫供應糧,不用挖野菜,不用為吃飯發愁。
經過了春耕春播,經曆了秋收秋播,農村最苦的勞動知青們基本都體驗過了,他們幾個人也慢慢適應了這裡地艱苦生活環境,挑水挑擔也非常熟練了。
沙梁壩大隊雖然也播種冬小麥,可坡地乾旱,冬季會有很多麥苗被凍死,一畝地的產量很難達到一百斤,遇到冬季乾旱,有時連麥種都收不回來。
所以啊,沙梁壩大隊很少種小麥。
知青們第一年有商品糧,每個月還有一點白麵,當地的老鄉們,除了年三十的那頓餃子和大年初一吃頓白麵饃,平時根本就吃不到白麵。
知青們每次吃白麵饃,都會給村裡的娃娃和老人送去嘗一嘗。
轉眼就到了這年的初秋,知青們的口糧眼看就斷頓了,其他人正在發愁的時候。
棒梗卻沒有坐以待斃,他立即把跑去大隊部,這個情況告訴了孫支書。
孫支書說隊裡就有一點麥種和備用的春播種子,並沒有多餘的儲備糧。
好在那時田間的紅薯葉和馬齒莧還有一些野菜能充饑,還不至於挨餓。
秋收前的那幾天,知青們徹底斷頓了,就在知青們為無米之炊發愁時。
孫支書背著半袋子玉米麵端著十來個雞蛋來到了知青集體戶,笑著說:“這些玉米麵你們先吃著,再有十天半拉月新糧就下來啦,就算再難,有鄉親們在,絕對不會讓你們挨餓。”
看著孫支書背來的玉米麵,棒梗心裡有些震撼,他打小就是個自私自利的人,根本想不到,有人在自己家還餓著肚子的情況下,卻在想著彆人,於是他說:“孫支書,您把玉米麵都給我們送來了,你們一家人吃什麼呀?”
孫支書笑了笑說:“我家夠吃,我家夠吃。”
第二天中午,棒梗和劉玉蘭去孫支書家送麵袋子。
見孫支書一家四口人在吃午飯,發現他們一家人吃的卻是菜團子,喝的是玉米麵稀粥,那粥稀的都能照出人影。
看到那一幕,劉玉蘭感動的當場都流淚了。
而棒梗,心裡也是不敢置信地道看著眼前的一目,他不明白,怎麼會有這麼傻的人,寧願自己受苦也要照顧彆人。
其實,棒梗他們幾個知青們不知道。
他們這些知青們的人均口糧在沙梁壩大隊是最高的,他們的口糧比普通社員家要多三分之一。
隻是知青們不會合理安排用糧,才導致了糧荒。
社員們春天就開始挖野菜吃野菜,什麼米蒿、薺菜、灰灰菜、馬齒莧都吃,能曬乾的還曬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初夏的洋槐花、榆樹葉也要摻合玉米麵蒸菜饃,就連秋天的蘿卜纓子、紅薯葉子等也都曬乾儲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正是因為這樣,鄉親們才不會挨餓。
這年秋後,有兩名跟棒梗同期而來的知青選擇應征入伍離開了沙梁壩大隊。
臨離開沙梁壩前,他倆和棒梗等人一起又到村前的溝裡看了看社員們吃水的那眼水井,大家早就有心把那眼水井往深裡挖一下,可下麵都是堅硬的岩石,尖鎬和老钁頭根本無法刨挖。
鄉親們的吃水問題,一直是知青們最想解決的大事情。
有來必有往,隨著兩位熟稔摯友的離去,沙洲壩又迎來了幾位新麵孔。
鑒於棒梗等人在隊伍中的資深地位,加之他們作為僅存的兩名男性知青,自然而然地,棒梗被推舉為這群知青的領頭人,肩負起隊長的重任。
…………
69年12月,作為剛下鄉不久的“知青”易援朝,就從農村應征入伍到夏國人民解放軍京城衛戌區警衛二師,成為一名光榮的夏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當然,易援朝能夠加入警衛二師,與劉之野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
劉之野夫婦對這小子青睞有加,但易援朝的到來,並非全然出於他們的私情。他本身便是個出類拔萃的小夥子,心地純良,學業優異,隻是命運多舛,學業被迫中斷。
易忠海為了兒子易援朝的前途,不惜放下身段,親自上門請求劉之野的幫助。
而劉之野見易援朝是個可造之材,也不願讓他就此沉淪,便決定助他一臂之力,讓他投身軍旅,期望在部隊中繼續磨礪成長。
然而,此事一經劉海中耳聞,他便心生盤算。
其三子劉光天,今年亦踏上了下鄉之路,儘管平日裡他對家中子嗣多有疏離。
但念及自家血脈未來若能有所成就,終歸是喜事一樁。
於是,他與易忠海旁敲側擊,確認是劉之野在背後助力後,心中便萌生了新的打算。
新兵訓練結束後,易援朝分配到工兵團二營四連一排二班,修建開鑿戰備山洞,部隊駐紮在京城郊區西山溝,那裡崇山峻嶺,綠樹蔥蔥,山坡上到處是柿子樹,一到秋天,樹上掛滿了小燈籠般橙黃的大柿子,煞是好看。
易援朝剛下連隊不到一個星期,就聽說一連一名18歲的桓仁籍戰士在山洞剛剛爆破完,安全員還沒有檢查完山洞,他即沒戴安全帽又未經任何人允許,就手拿鐵鍬急匆匆冒著山洞內未儘的硝煙衝進山洞,結果被洞頂掉落的一塊石頭砸中頭部倒在血泊之中。
易援朝幾個新兵進洞施工前,連長非常嚴肅地結合血淋淋的案例,對他們新兵進行了安全教育。
開鑿岩洞分為三班倒,易援朝第一次進山洞是夜班,白班是負責鑿岩爆破的。
易援朝和戰友們戴好安全帽,手拿長把平麵鐵鍬等待在岩洞外,當山洞裡傳來幾聲轟鳴爆破聲,頓時硝煙彌漫在洞內。
伴隨著鼓風機往外擴散著,易援朝和幾名戰友未等煙塵退儘,一時頭腦發熱,忘記了連長的安全教育,顧不得有沒有危險,拔腿貓腰就往洞裡衝,結果被班長安全員當頭棒喝一聲:“你們不要命了!”
當洞內煙塵消儘,班長安全員帶著長長的鐵棍和手電筒,全副武裝進入洞內排除險情後,易援朝幾個才小心翼翼的跟隨班長進入洞內。
他們分成兩組,一組6人,每組配有一輛小型四輪翻鬥鐵軌車,山洞爆破前,在爆破麵岩壁地麵鋪上鐵板,爆破下來的岩石碎渣落在鐵板上,鏟起來容易多了,即使是寒冬,易援朝幾個也隻穿著短褲,光著膀子乾活。
洞內並排有兩輛翻鬥鐵軌車同時裝車,他們在翻鬥鐵軌車兩側用平板鍬拚命往鐵軌翻鬥車上裝石渣,大塊石頭鏟不動,隻能咬緊牙關抱起來,挺著肚子使勁裝進車裡,你爭我搶。
易援朝脖子上圍著白毛巾,不時擦汗,輪流裝車、推車,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
他們幾個新兵,一個個像隻小老虎一樣,生龍活虎的裝卸車。
翻鬥車裝滿後,易援朝和另一名戰友飛快地推著翻鬥車向洞外跑去。
第一次推車,求速心切,到卸車點沒有及時提前踩刹車,人隨翻鬥車險些一同翻到坡下,嚇了易援朝一身冷汗。
他們兩個小組不約而同的比賽著裝渣搬運進度。也不知乾了多長時間,岩石碎渣終於搬運乾淨了,易援朝幾人擰乾毛巾擦著滿身大汗,帶著勝利的喜悅走出山洞,仰望星空,滿心歡喜。
他們乘坐解放牌大卡車返回駐地,此時炊事班早已為他們準備好了可口的肉絲麵和洗漱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