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 第302章 釀酒廠、食品加工廠開工

第302章 釀酒廠、食品加工廠開工(1 / 1)

推荐阅读:

十月的秋風,輕輕拂過,帶走了夏日的炎熱,留下了清爽的寧靜。

秋收之後,劉家莊再次迎來了新的建設熱潮。

村民們齊心協力,投入到基礎建設和產業建設之中。在這片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孕育,新的故事正在上演。

自從劉之野與村委會書記劉元海等人共同策劃,決定推動水果深加工產業的發展,這個消息在村子裡迅速傳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村民們議論紛紛,對這個新的產業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也期待著這個產業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和經濟收益。

這可不是什麼村裡的小打小鬨的建材廠,這種小土廠,華夏遍地都是,毫無特色可言。

這是要貨真價實的、正規化的建廠辦企業。

雖然村子裡有著豐富的產業,包括稻田養殖、畜牧業、中草藥種植和水果種植等,但村民們普遍認為,無論規模大小,這些都屬於傳統的農業生產範疇。

如今,村裡的工廠建設計劃已經啟動。村民們突然意識到,他們即將從農民的身份轉變為工人階級的一員。

這種轉變帶來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或許,他們的經濟狀況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工人家庭,但身份的轉變並非單憑金錢所能衡量。畢竟,工人階級現在是“老大哥”嘛!

劉家莊即將迎來兩座新工廠的建設熱潮。一座命名為“劉家莊果酒廠”,另一座則是“山裡紅食品廠”。這兩座工廠的興建,無疑將為村裡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

這兩家工廠的建設審批過程得到了區裡和市裡的全力支持,它們是經過正規工商注冊的合法企業。

此外,酒廠和食品廠所急需的生產設備以及技術精湛的工人,都得到了市裡的鼎力相助,得以順利解決。

實際上,上層也有意探索新農村建設,而劉家莊恰好成為了這一探索的試驗田。

因此,京城葡萄酒廠、南郊葡萄酒廠以及京城食品廠紛紛派出數十名專家工程師,前來支援劉家莊的這幾家工廠,共同助力其生產建設。

與此同時,劉家莊開始從本村及鄰近村落招募工人,經過嚴格篩選,最終選拔出數百名身強力壯、具備基礎文化素養的年輕人。

他們被送往上述幾家工廠,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和學習,為未來的產生提前培訓生產工人。

一個成功的酒廠不僅僅依賴於先進的工廠、精良的設備以及技術嫻熟的工人。

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擁有獨特的生產工藝和精湛的釀造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問題上,似乎彆無他法,隻能尋求更專業的合作夥伴共同研發。

華夏農業大學和東山農業大學,恰好擁有這方麵的專業優勢。他們擁有頂尖的科研團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研發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華農大是國內最早的釀酒專業大學之一,其釀酒專業曆史悠久,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研究成果。

該專業主要學習葡萄酒釀造、啤酒釀造、白酒釀造等相關課程,同時也涉及營養學、化學、生物技術等領域,為華夏的釀酒行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而東農大釀酒專業始創於十年前,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已經形成了以釀酒微生物、釀酒工藝、釀酒工程等為主體的綜合性學科體係。

除了學習釀造工藝,同時也注重實踐操作和技能培訓,旨在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級釀酒人才。

在食品廠的世界裡,技術的門檻相對較低,但並不意味著缺乏精湛的工藝。

在老京城,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的食品企業,都彙聚了眾多技術人才。

這些技術人才,有的擅長傳統手藝,有的精通現代科技,他們的到來也將共同為食品廠的品質和口感保駕護航。

至此,“劉家莊果酒廠”將以其獨特的釀酒工藝和優質的原材料,立誌成為果酒行業的佼佼者。

而“山裡紅食品廠”則專注於傳統食品的加工與研發,致力於將傳統美食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

開工奠基之日,村委會成功地邀請了各級領導部門以及眾多合作企事業單位的代表,共同前來共襄盛舉。

而劉之野,也廣邀各界賓朋,共同見證劉家莊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劉家莊要建工廠啦!”

這個消息迅速傳播開來,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這年月農民們要辦大工廠,這可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

未來的“天下第一村”,如今還在吳書記的帶領下正在大乾苦乾,削高地、填低窪,拉直彎曲河道、將起伏的田地鋪平。

這個過程足足用了7年時間,真正的發家致富,還得等到很多年後事了。

直到69年那會兒,窮則思變,為了能夠改善生活水平,老吳才悄悄地在村裡建起了第一家五金廠。

而劉家莊的這一壯舉,就像是放了一個衛星一樣。

隨著村莊的日新月異,各項事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村裡的勞動力卻逐漸捉襟見肘起來。

劉家莊,一個擁有七千多人口的村莊,除去老人和孩子,幾乎每個人都忙碌著。

在這裡,大多數人已經轉型為產業工人,他們每天辛勤工作,為村莊的繁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沒錯,就叫產業工人。”劉之野肯定地說,並進一步闡釋道:“他們是種植業的辛勤耕耘者,養殖業的精心嗬護者,建築業的汗水澆築者,以及生產線上的精密操作者……”

因為這次不比以往地小打小鬨,而是正兒八經地辦企業工廠。

因為是集體企業,管理層和職工都優先從村裡選拔。

然而,適合擔任工人的村民數量有限,為了避免其他村民產生心理不平衡,決定將其他產業的人員也統一稱為工人。

大家夥都是工人,隻不過你是生產車間工人,我是種植工人,大家都是一差不多的待遇和地位。

這樣一來,不僅平衡了其他村民的心態,也會讓企業運作更加順暢。

1963年初春,經過四個多月的辛勤付出,兩家工廠以及為外聘人員精心打造的宿舍樓,已巍然聳立在村東進村馬路的兩邊。

3月1日,工廠的大門緩緩打開,標誌著它正式步入了試投產的新階段。

投產初期,一切運行得有條不紊,仿佛預示著兩家企業即將迎來繁榮的生產運營時代。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工廠內的機器轟鳴著,一千多名工人們忙碌著,一切都顯得那麼有序而生動。

三大爺劉元海親自兼任酒廠的廠長,而三叔公劉洪深則擔任食品廠的廠長。

自從工廠落成後,劉之野回老家的頻率就更加頻繁了。

他心係兩家工廠的生產建設,時刻關注著它們的進展。同時,他也牽掛著家中的父母,經常要回來探望。

經過數年的努力與等待,劉竟齋的夢想終於照進了現實。他如願以償地調回了村裡的初中教學,並且還擔任了副校長一職。

這個轉變不僅意味著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更代表了他對家鄉教育的深深執著與熱愛。

最初,劉竟齋對出任副校長的職務並不感興趣,他私下裡向劉之野坦言:“我渴望的,隻是回歸校園的寧靜,專注於教書育人,而非被繁雜的行政事務所困。”

然而,劉之野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深知村裡的初中以及未來計劃申請的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不願意將這些重要事務交給彆人去管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