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朱桓(1 / 1)

推荐阅读:

朱桓(公元177年—公元238年),字休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三國時期吳國著名將領,官至前將軍、青州牧,受封新城亭侯、嘉興侯。

朱桓早年擔任餘姚縣令,後升任蕩寇校尉,率兵征剿山賊盜匪,因功升任裨將軍,授爵新城亭侯,

接替周泰鎮守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城北)。東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仁率大軍進攻濡須,

朱桓分兵迎戰,僅有五千兵馬,諸將恐懼。朱桓激勵士氣,用計擊敗曹仁,因功升任奮武將軍,晉爵嘉興侯。

東吳黃武七年(公元228年),曹休中計孤軍深入,朱桓與陸遜、全琮兵分三路圍攻曹休,

在石亭(今安徽舒城縣境內)大敗魏軍。次年朱桓升任前將軍,兼任青州牧。

東吳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魏國廬江郡主簿呂習打算開城投降,全琮和朱桓率軍接應,因事情敗露被迫退軍。

廬江郡太守李膺率兵追擊,朱桓親自斷後,魏軍恐懼不敢出戰。退軍途中,朱桓與全琮、

偏將軍胡綜因指揮權發生矛盾,擅自殺人,後聲稱狂病發作,返回建業(今江蘇南京)治病。次年朱桓病逝,終年六十二歲。

朱桓剛烈而有謀略,輕財重義、愛護將士,得到下屬擁戴,稱得上一代名將,孫權對他頗為倚重。

但朱桓心性高傲,恥居人下,與全琮、胡綜發生矛盾而擅自殺人,東晉史學家孫盛將他比作虎狼,作威作福,孫權縱容他犯罪,有損國家法度。

孫權擔任將軍時,朱桓作為孫權的幕僚,被任命為餘姚縣令。朱桓前往餘姚上任,碰到當地發生瘟疫,

糧食短缺,朱桓發藥施粥,賑濟百姓,當地鄉紳和百姓都很感激他。不久,朱桓升任蕩寇校尉,

被授與二千人馬,前往吳郡、會稽郡圍剿山賊盜匪,又把潰散盜匪中強壯者充當士兵,一年時間就得到萬餘人。

丹陽郡、鄱陽郡山賊蜂擁而起,攻打城池,殺害劫持當地官員,四處駐紮。朱桓指揮手下將士輾轉征討,

將兩郡的山賊全部平定。不久,朱桓因功升任裨將軍,受封新城亭侯,後來又接替周泰鎮守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城北)。

東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二月,魏國大司馬曹仁率領數萬大軍進攻濡須(今安徽省無為市城北)。

曹仁打算出兵襲取濡須南麵長江中的中洲[a],假意放出風聲說要進攻東邊的羨溪(今安徽無為縣東北)。

朱桓分兵迎敵,派兵救援羨溪,大軍出發,突然得到曹仁大軍已經距離濡須七十裡的消息。

朱桓急忙派人召回救援羨溪的軍隊,軍隊還沒有回來,曹仁的大軍就殺到。

當時朱桓統領的軍隊隻有五千人,眾將士戰戰兢兢、心中畏懼。朱桓開解諸將,兩軍交鋒,

決定勝負的是統帥,而不是士兵多少。曹仁用兵打仗缺乏智謀勇略,而曹魏士兵怯戰,加之千裡跋涉,

人困馬乏;而吳軍據守堅固的城池,南麵通往長江,北麵背靠山嶺,以逸待勞,從形勢上分析,

百戰百勝。即使曹丕親自前來,也不足以憂慮,更何況曹仁之流。

朱桓的分析頭頭是道,眾將士備受鼓舞。朱桓隨即命令全軍偃旗息鼓,主動示弱以引誘曹仁攻城,

曹仁果然派遣其子曹泰率軍進攻濡須城,又另外派遣將軍常雕指揮諸葛虔、王雙等人,乘坐油船襲擊長江裡的中洲

曹仁則帶領一萬人馬留守橐皋(今安徽省巢湖市),在後方負責接應曹泰、曹泰等人。

朱桓首先派遣兵將前去攻打敵軍的油船,襲擊常雕等人,然後親自率軍抵禦曹泰的進攻。

曹泰攻城不下,隻得燒毀營寨退兵,朱桓乘機出城掩殺,兩麵夾擊大破魏軍,斬殺魏將常雕,生擒王雙,派人將常雕首級和魏將王雙送往武昌報捷請功。

這次戰鬥,魏軍被斬殺和淹死的士兵,有一千多人。孫權嘉獎朱桓的功勞,提拔他為奮武將軍,兼任彭城國相,晉爵嘉興侯。

東吳黃武七年(公元228年)五月,鄱陽郡太守周魴寫信給魏國大司馬曹休,假意投降魏國,

讓曹休派大軍前往接應。曹休不知是計,親率十萬大軍到達皖縣(今安徽省潛山市)接應周魴

同年八月,孫權親自來到皖縣,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朱桓和全琮為左右都督,各率大軍三萬進攻曹休。

曹休得知中計,隻得率大軍退守石亭(今安徽舒城縣境內)。曹休本該從速撤退,卻自認為憑借大軍,足以與東吳展開決戰。

朱桓向孫權進諫,認為曹休因為親戚關係而被重用,算不上勇謀兼備的名將。如今兩軍決戰,

曹休必然大敗,然後從夾石、掛車逃跑,這兩個地方道路險峻狹窄,如果用一萬精兵攔住去路,

就能全殲魏軍,活捉曹休。朱桓請求率領本部人馬前往阻擊,倘若俘虜曹休,就可以乘勝長驅直入,

攻克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進而割占淮南,北伐曹魏。孫權詢問陸遜,陸遜認為朱桓的策略不可行,沒有采納。

朱桓率軍與陸遜、全琮一起在石亭(今安徽舒城縣境內)圍攻曹休的軍隊,曹軍亂作一團,

丟盔棄甲逃走,丟棄糧草輜[zi]重無數。曹休兵敗後果然率領殘兵逃到夾石(今湖北遠安縣洋坪鎮),

魏將賈逵聽說曹休兵敗,水陸並進緊急趕來救援,東吳軍隊這才撤退。朱桓從破曹休,次年因功升任前將軍,兼任青州牧,假節

東吳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魏國廬江郡主簿呂習請求東吳派兵接應,打算充當內應開城投降,

朱桓與衛將軍全琮率兵前往接應。抵達後,沒想到事情敗露,大軍隻得撤退。

廬江城外有一條大河,吳軍各部兵馬相繼渡河離開,朱桓親自斷後。廬江郡太守李膺整頓兵馬追擊,

準備等吳軍渡河到一半時發起進攻,然而看到朱桓親自斷後,魏軍卻不敢出動。

當時全琮是全軍統帥,孫權又派偏將軍胡綜來傳達詔命,參與軍事指揮。全琮因大軍出動卻沒有收獲,

商議之後,打算部署指揮眾將襲擊魏國城池。朱桓素來高傲,恥於受二人指揮,於是前去見全琮,

追問為什麼要臨時出兵。朱桓激動發怒,與全琮相互爭論。全琮想為自己開解,就說是胡綜的意思。

朱桓聽了更加惱怒,回到大營就派人去叫胡綜。胡綜到了營門,朱桓出去迎接,打算對胡綜動手。

有人從營帳旁邊的偏門跑出去,告訴胡綜讓他回去。朱桓出了營門,沒看到胡綜,知道是左右侍衛所為,

當即砍殺了向胡綜報信的人。手下佐軍前來勸諫,朱桓又把佐軍也殺了。朱桓聲稱自己狂病發作,

回到建業(今江蘇南京)治病。孫權愛惜朱桓的功勞和才能,才沒有對他治罪,下令讓他的兒子朱異代為統領部下,

又派醫官前去給他看病,幾個月後將他送回濡須中洲。孫權親自為朱桓置酒送行,希望他早日病愈康複,

再統率兵馬以圖伐魏。朱桓感念於心,表示願當重任,為國分憂。

朱桓輕財重義,他記性很好,和彆人見一麵幾十年都不會忘記,他部下有上萬將士,朱桓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認識。

朱桓愛護將士,又庇護他們的親屬,自己的俸祿和產業全都分給部下。後來朱桓病重,所有將士都為他感到擔心。

東吳赤烏元年(公元238年),朱桓病逝,終年六十二歲。部下將士及家屬,無不哀痛追思。

朱桓家無餘財,孫權特地賞賜食鹽五千斛,用來為他辦理喪事。朱桓死後,兒子朱異繼承了他的爵位。

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朱桓以勇敢剛烈而著名,生性高傲,恥居人下,每次臨陣交戰,

受到彆人節製指揮而不能自由行動,他總是要怒氣衝衝、激憤不已。但朱桓輕財重義,記性很好。

愛惜將士,家無餘財,得到將士擁戴。他病逝後,部下將士及家屬,無不哀痛追思。

東晉史學家孫盛評價:作為臣子而作威作福,於國於家都是禍患。朱桓這個人殘忍嗜殺,

好比虎狼,君王尚且不能隨意殺人,更何況他隻是將相。俗話說,得到一個人卻失去一個國家,孫權縱容朱桓犯罪,有損國家法度,得不償失。

南宋學者張蛑[ou]評價:自古以來依靠長江天險的人,屯兵占據險要,但能夠擊敗敵人取得勝利,

多數在長江北岸。因此呂蒙修築濡須塢,而朱桓以偏將的身份卻能擊退曹仁的大軍,諸葛恪修築東興大堤,

而丁奉以區區三千兵馬,能擊敗胡遵七萬人。轉弱為強,是形勢使然。

南宋學者章如愚評價:像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淩統、全琮、

呂範這些人,都是智謀足以統率軍隊,勇武足以擊敗敵人,沒有一個人是不稱職的。

宋末元初學者郝經評價:朱治、呂範因勞苦功高被重用,朱然、朱桓膽略勇武著稱,他們幾人都隱約有古代大將的風度。

三國時期,東吳將軍朱桓得到一個婢女。每天夜裡睡下後,婢女的頭就飛走了,有時從狗洞中進出,

有時從天窗中進出,飛翔時用耳朵當翅膀。天快亮了,頭又飛回來與身體複合。這樣的情況發生多次,

睡在旁邊的人覺得奇怪,有天晚上就點了燈去查看,發現婢女身體還在,頭卻沒了,體溫稍低,

呼吸也正常,於是就用被子把她的身體蓋住。等到次日一早,她的頭回來了。礙於被子遮住了身體,

不能和身體複合,兩三次都掉在地上。那頭非常憂愁,呼吸也變得很急促,看起來好像快要死了。

於是,旁邊的人就拿開被子。頭又飛起來,連接在脖子上。過了一會兒,她就氣息平和了。

朱桓認為這個婢女是妖怪,感到害怕,不敢再收留她,趕緊打發她離開。後來朱桓打聽了一下,

才知道這是她的天性。當時,參與南征的大將也常常擄獲落頭氏的人民。曾經有人用銅盤去蓋住了頭飛走後的身體,頭飛回來後沒辦法擠進銅盤裡麵。結果,這人就死了。

孫權在建業為朱桓送行時,朱桓忽然端起酒杯對孫權說:“臣就要離開陛下遠去了,如果能摸一下陛下的胡須,

臣此生就沒有遺憾了。”孫權聽了,微微地倚著案幾把頭伸了出去,朱桓上前捋須感歎說:

“臣今天可以說是捋到虎須了!”孫權大笑。後來,人們用“捋虎須”比喻冒犯那些厲害的人。

曹操曾率領大軍沿著濡須口這條行軍路線,被稱為“四越巢湖”。這意味著他跨越了巢湖地區四次,

采取這樣的策略來進攻東吳。這條水道不僅提供了便捷的軍事通道,還為曹操提供了策略上的優勢,使他能夠靈活機動,隨時改變進攻方向。

濡須口因此成為曹操與孫權交戰的戰略關鍵點,兩軍在這一水域展開激烈的對抗,爭奪著這片戰略要地。

這裡的水道縱深而曲折,使得軍隊在其間行進不便,戰場地勢複雜,為曹魏與東吳的軍事對峙增添了不少波折和變數。

為了加強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防守,吳國在塢口北部的濡須山下修建了濡須城,使得防線更為堅固。

濡須口外的江心處有一座島嶼,被稱為“中洲”。這個島嶼形成於江水泥沙的積聚,位置恰好在濡須口的江心。吳國在這座島上安置了守軍的妻兒老小,人數達到萬餘人。

中洲成為了一個特殊的居住區域,也是吳國軍隊的家屬安置點。這樣的安排不僅有助於維護守軍的家庭安定,同時也是對這一戰略要地的額外防護,確保濡須口的防線更加嚴密。

整個濡須口地區呈現出堅實的軍事防線,通過鞏固的城牆、木柵和島嶼的布置,吳國在這一區域展現了他們對於軍事布局的深思熟慮。

這樣的軍事建設使得吳軍能夠更好地應對曹魏的進攻,並保衛這一戰略要地的安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