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湘鄉)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諸葛亮去世後總攬蜀國軍政事務。
劉備擔任荊州牧時,聘任蔣琬為州府書佐;劉備攻占益州後,蔣琬被任命為廣都縣長,不久又擔任什邡縣令。
劉備進位漢中王,蔣琬升任尚書郎。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聘任蔣琬為東曹掾,後來又提拔為丞相府參軍;
諸葛亮進駐漢中,蔣琬與長史張裔統管丞相留守府公務。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蔣琬升任長史,加授撫軍將軍,負責諸葛亮北伐時期的後勤事務。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去前夕,向後主劉禪舉薦蔣琬輔佐國政,蔣琬升任尚書令,不久又代理中都護,假節,兼任益州刺史。
次年,蔣琬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總攬全國政事。
延熙二年(公元239年),蔣琬升任大司馬,獲準開府治事。
蔣琬認為過去諸葛亮北伐,勞師遠征,路途艱險,打算從漢水順流而下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郡,因病未能行動。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蔣琬病逝,追諡為恭侯,他的兒子蔣斌襲爵。
時人及後世對蔣琬評價頗高,蜀漢丞相諸葛亮評價蔣琬是“社稷之器”,“讬誌忠雅”,堪當輔國重任。
晉朝史家陳壽、袁宏、裴鬆之都認為蔣琬寬厚中正,性情儒雅,在諸葛亮去世後主持國政,有功於國。
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清朝學者端木埰則認為,蔣琬之後,蜀漢後繼無人。
蔣琬二十歲的時候,就和表弟泉陵縣人劉敏因為才華而被人所知。
劉備擔任荊州牧時,聘任蔣琬擔任書佐。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占益州,自領益州牧,任命蔣琬擔任廣都縣長。
劉備曾經有一次外出遊覽,突然來到廣都縣(今四川成都南部)視察,
看到蔣琬各項事務都沒有處理好,當時蔣琬醉酒不醒,劉備勃然大怒,論罪就要把蔣琬處死。
所幸軍師諸葛亮為他求情,認為蔣琬是輔佐朝政的大才,不是當縣官的材料,
他主政以安民為本,不做表麵工程,希望劉備能再考察一下蔣琬。
劉備夙來敬重諸葛亮,因此沒有將蔣琬治罪,但是免除了他的職務。
但是沒過多久,蔣琬又被劉備重新啟用,擔任什邡縣令。
劉備進位漢中王,征召蔣琬入朝擔任尚書郎。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主劉禪繼位。
丞相諸葛亮受命輔佐後主劉禪,開府治事,聘任蔣琬為東曹掾。
後來,諸葛亮以益州牧的身份舉薦蔣琬為茂才,蔣琬卻將機會讓給了劉邕、陰化、龐延和廖淳,
諸葛亮對蔣琬表示舉不避嫌,才能夠讓其他被舉薦的人感到安心,以表明人才推舉的重要性;蔣琬聽從,升任丞相府參軍。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上駐紮在漢中,蔣琬與長史張裔統管丞相留守府的公務。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蔣琬取代張裔擔任長史,加授撫軍將軍。
諸葛亮多次興兵北伐曹魏,在此期間蔣琬一直負責後勤事務,給前方部隊籌備糧食和兵員。
諸葛亮每次都稱讚蔣琬,誌向忠誠,是值得托付大事的人。
不久,諸葛亮又秘密上表後主劉禪,如果自己發生不幸,朝政大事可交付給蔣琬接替。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蔣琬升任尚書令。
不久,後主劉禪有擢升蔣琬代理中都護,假節,兼任益州刺史。
次年,蔣琬又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封為安陽亭侯。
蔣琬接替已故丞相諸葛亮主持蜀國朝政,當時因為丞相諸葛亮剛去世不久,蜀國上下都麵臨危險的局勢,眾人無不感動恐懼。
蔣琬受到提拔重用,地位在群臣之上,但他既不感到憂傷,也不覺得喜悅,神態舉止完全和平時一樣。
因此,眾人就逐漸對他感到佩服和認可。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蔣琬率大軍北上防備曹魏入侵,駐紮在漢中。
次年三月,後主劉禪擢升蔣琬為大司馬,並下詔給蔣琬,命他開府治事。
大司馬府的東曹掾楊戲,生性高傲而不講禮節;
蔣琬平常和他談論事情,他經常故意不回答。
有人因此想陷害楊戲,對蔣琬說楊戲怠慢於上級,應該治罪。
蔣琬卻為楊戲說話,認為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楊戲不回答自己的話,是因為他有不同的看法,
既不願違背本心表示讚同,又不便公開反駁表示反對,才會默然無語,這正是楊戲的爽快之處。
擔任督農的楊敏曾詆毀蔣琬,說他做事糊塗,不及前任主政的諸葛亮。
有人把這話告訴了蔣琬,督察百官的官員請求對楊敏追究治罪。
蔣琬卻認為自己的確不如前任主政大臣諸葛亮,沒有什麼好追究的。
督察百官的官員一再要求,要追查楊敏詆毀蔣琬做事糊塗的言論。
蔣琬還是表示,不必追究。後來楊敏因違反法度被關進監獄,眾人都擔心他必死無疑;
然而蔣琬處理這件事時卻毫無偏見,楊敏得以免判重刑,蔣琬為政時從不因個人好惡偏離正道。
蔣琬認為,過去諸葛亮多次進攻秦川之地,因為道路險陡、運輸艱難,始終未能成功;不如順漢水東下進攻曹魏。
於是下令大量製造舟船,想乘船經由漢水、沔水走水路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郡。
然而,碰巧蔣琬舊病接連發作,他的謀劃沒有得到實施。
而群臣認為,如果走水路東征曹魏,如果不能成功,想要回軍返回就非常困難,不是良策。
後主劉禪派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薑維等人,前去漢中向蔣琬說明了走水路東征的壞處。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蔣琬向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己過去六年屯兵漢中,卻始終沒能取得什麼成果,為此憂慮不已。
如今曹魏強大,隻有聯合東吳首尾夾擊,才能實現吞滅曹魏的誌願。
但是吳蜀兩國共同約定向曹魏發起進攻,已經有兩三次,卻都沒能實現預定計劃。
考慮到眼下艱難的局麵,唯有進取涼州才是上策;因此蔣琬推薦薑維擔任涼州刺史。
如果薑維率大軍進占河西地區,自己可以率軍接應,作為後援。
蔣琬認為涪縣(今四川綿陽)水陸交通連接四方,如果東、北兩麵出現外來威脅,趕往援救都比較便利。
於是,蔣琬率軍從漢中退回,轉而駐守在涪縣。
然而此時蔣琬的疾病也日益嚴重,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蔣琬因病去世。
蔣琬死後,被追諡為恭侯,他的兒子蔣斌繼承了他的爵位,擔任綏武將軍、漢城護軍。
蜀漢丞相諸葛亮評價蔣琬“讬誌忠雅”,“社稷之器,非百裡之才也”,認為蔣琬與費禕、董允等人都是忠正賢良,
能赴國難的大臣,隻要後主劉禪能親信他們,興複漢室指日可待;自己死後,國家大事可以托付給蔣琬。
晉朝史家陳壽評價:蔣琬方正嚴肅而有威儀;費禕寬厚通達而善於與人相處,
兩人都能繼承諸葛亮定下的製度,因循而不改變,因此蜀國邊境才能長期無事,國家才能保持穩定。
晉朝史家袁宏評價:蔣琬立身不忘中正,並未一味因循守舊,本質上性情儒雅,在丞相諸葛亮去世後,
承當輔佐國政的重任,提拔任用賢能而自己保持恭謹,長此以往,實在是值得敬重。
晉朝史家裴鬆之評價:蔣琬與費禕主持朝政,完全遵循諸葛亮定下的製度,
從不為了功勞而妄自行動,讓國家政事有所荒廢,對外打退了魏國的進攻,
對內保持國家安穩,治理小國的辦法,修生養息的道理,沒有比他們做得更好的了。
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評價:蔣琬改變諸葛亮時期的謀劃,想讓軍隊乘船順漢水、沔水而下,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兩郡,並非是好計策。
魏興、上庸兩郡並不是魏國的重要城池,即使攻克了也不能向北進攻宛城、洛陽,何況水軍順流而下,
依靠的是水勢,水軍離開了河流就沒了士氣,當初劉備進攻東吳就因此遭遇失敗。
魏國憑借堅固的城池防守,就算蜀國軍隊發起十次進攻,也會有九次遭遇失敗。
因此蔣琬死後,費禕又被刺殺,而蜀漢無人可繼。
清朝學者端木埰評價:蜀漢優秀的文臣武將都早死,武將隻剩下一個趙雲,
文官隻剩下一個蔣琬,如向寵、董允及其以下的人,都不堪擔任大將和丞相的重任。
蔣琬早年擔任廣都縣長,碰到劉備巡視,蔣琬荒廢縣中事務,被劉備罷免官職。
蔣琬被免官之後,晚上夢見一頭牛出現在自家門前,流了很多血,蔣琬心裡很不安,於是去找趙直解夢,
趙直說:“夢中見血說明是非分明,牛角及鼻,有“公”字之像,你將來必定位至三公,這是吉祥的征兆。”
蔣琬不久就被重新啟用,後來果然位列三公。
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執政期間,政通人和,經濟複興,特彆是其“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的執政理念,
使得百姓安居,他心胸寬廣,不以公權報私仇,麵對頂撞冒犯之人,總能一笑了之,他執政十餘載,
不但遵循諸葛亮的治國方針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另一方麵派遣薑維率軍西進,尋找北伐戰機,
而他也是蜀漢政權後期的中流砥柱,為蜀漢政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便是蔣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二十多歲的時候便已知名當時,後跟隨劉備,以州書佐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縣長。
劉備曾以遊覽的名義突然到達廣都,見到蔣琬喝的爛醉,不理縣中事務,於是大怒,要把他治罪處死,
諸葛亮為他求情說蔣琬是輔佐朝廷的人才,不是當縣官的材料,他施政以安民為本,不注重表麵的修飾,
希望劉備再詳加考察,劉備素來敬重諸葛亮,便不對蔣琬治罪,隻是將他撤職。
公元219年,劉備為漢中王,蔣琬入朝為尚書郎。
公元223年,劉禪即位,諸葛亮設立丞相府,任命蔣琬為東曹掾,後被舉為茂才,
蔣琬因自己與諸葛亮親近而怕外人非議其任人唯親,於是不受此職,執意要讓給其他人,
諸葛亮說如果為了避親故而舍棄了有德之人,就會使百姓遭受苦難,後蔣琬升遷為丞相府參軍。
公元227年,諸葛亮駐紮漢中,蔣琬和丞相長史張裔統管丞相府的所有事情,至公元230年,
接替張裔任丞相府長史,加撫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出兵,都是蔣琬供給充足的糧食和兵源,
諸葛亮常稱讚他誌向忠誠高尚,是和自己共同輔助王朝大業的人,
又秘密向後主上表,說如果自己有什麼不幸,可以讓蔣琬來接替,將軍政大事交給他。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官代理都護、假節,
兼任益州刺史,並升遷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當時蜀漢剛剛喪失統帥,
眾人都感到危險和恐懼,而蔣琬受到提拔,地位在群官之上,他既沒有擔憂的神色,
也沒有高興的表情,神色舉止和平常一樣,因此眾人漸漸服了他。
公元238年,劉禪下詔蔣琬開府治事,次年加封大司馬,蔣琬率軍屯駐於漢中。
東曹掾楊戲生性傲慢不講禮節,蔣琬與他交談時,他竟不應答,
於是有人想再楊戲和蔣琬中間挑撥,說您與楊戲談話,楊戲居然不回應,
這是對上怠慢,而蔣琬認為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如果楊戲讚同我說的話,
則不是出自他的本心,如果反駁我的話,就會顯示我說的不對,於是隻能默不作聲,
不作回答,這才是真正的爽快人。還有督農楊敏曾詆毀蔣琬說他做事糊塗,遠遠不如他的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