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賈逵(1 / 1)

推荐阅读:

賈逵字梁道,初名衢,後改名逵,出生於河東郡襄陵縣。

他是西晉大臣賈充之父,同時也是晉惠帝皇後賈南風的祖父。賈逵是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將領。

賈逵先後進入政府擔任郡吏,曆任縣長、郡守。

漢末時期,他進入丞相曹操的府中任主簿,並得到曹操的信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賈逵積極主持了喪事,堅決排除秘密不發喪的議論,及時舉行了曹操的葬禮,並保護了璽綬,帶領曹操的靈柩返回鄴城。

“曹丕任命他為鄴令,後又調任為魏郡太守。曹丕繼位後,任命他為豫州刺史,負責處理與孫吳的江夏一帶的軍事,並封他為關內候,後又進封陽裡亭候。”

“太和二年(228年),賈逵與曹休、司馬懿一起對孫吳發動進攻,他率領滿寵、胡質等人從西陽出發,攻擊吳軍據點東關。”

“在曹休被吳軍圍困於石亭的情況下,賈逵成功擊退了吳軍,解救了曹休,並保全了魏軍的主力。”

“賈逵在任期間取得了不少政績,他組織民眾大力開發水利,改善了當地農田的灌溉條件,”

“同時還疏浚了中原地區的一些河道,開通了長達兩百餘裡的運河,為交通運輸提供了便利,因此被世人稱為“賈侯渠”。”

“太和二年(228年),賈逵在任上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被追贈諡號為肅侯。”

“賈逵去世後,他為豫州吏民所懷念,他們刻製了他的石像,立起了碑文,建立了祠廟,以此記念他的功績。”

“賈逵世為著姓,但少孤家貧,甚至冬天連棉褲也沒有。”

“有一次,他在妻兄柳孚家借宿,天亮後隻好穿著柳孚的褲子走了。”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封郭援為河東太守,派遣他與並州刺史高乾,又聯絡南匈奴單於,三路兵馬聯合起來,在臨近牽製曹軍。”

“郭援攻打河東,所經城邑攻無不克,唯絳邑有賈逵堅守,怎麼也攻不下來。”

“他就召南單於並軍急攻,賈逵勢單力孤,抵擋不住,城池即將被攻破。”

“這時絳邑父老為避免城破後被屠殺,於是隻得向郭援開城投降,承認其為新太守,但也與郭援有約定,就是不能殺害縣長賈逵。”

“郭援早聞賈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於是派兵將他抓來。”

“郭援見到賈逵後,要求賈逵向他這位新太守叩頭,賈逵不僅不叩頭,反而義正辭嚴地斥責。”

“郭援惱羞成怒,就下令將賈逵處死。絳邑的吏民聽到消息後,都站在城上高喊:”

“郭援左右的人也深為賈逵的氣節所感動,紛紛替他請命。郭援無可奈何,隻得赦免賈逵。”

“在此戰爭之前,有一次,賈逵經過皮氏時,看到這裡地形險要,”

“當絳邑城快要失守時,他先派偷偷地把印綬送還郡裡,而且使人告知郡守要趕緊占據皮氏這座城。”

“郭援攻下絳邑後,準備繼續進兵。賈逵恐其先占領皮氏,於是以計策迷惑郭援謀士祝奧,郭援於是被拖延停留了七日。”

“郡守聽從了賈逵的意見,占領了皮氏城,才不至於全郡淪陷。”

“後來,郭援將賈逵囚於壺關,放在一個土窖中,用車輪蓋住窖口,並派人看守,準備適當時候再殺之。”

“當時有一個姓祝的看守,與賈逵非親非故,而聽到這些話後,敬佩其處於危厄之中仍能堅守節操,於是晚上偷偷地把賈逵放出來,幫他卻去掉了枷鎖送他逃走。”

“賈逵感恩,問其名,對方堅持不肯相告。直到郭援被打敗後,賈逵才知道救他的人叫祝公道。”

“後來此人因連坐要被斬首,賈逵用儘一切手段也無法相救,隻好親自為他服喪。”

李白:曹軍最終擊敗且斬殺了郭援。其後郡裡舉賈逵為茂才,被任命為澠池縣令。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陷鄴城,高乾迫於形勢而降曹,被命為並州刺史。

次年,曹操率軍北上援救被烏桓圍困於獷平的左度遼將軍鮮於輔。

歸降不久高乾趁機在並州反叛,並勾結河內人張晟、河東人衛固、弘農人張琰等,禍亂於崤山、澠水之間。

賈逵起初不知張琰已謀叛,前去會見張琰。他在張琰處發覺了這一陰謀,想馬上返回又難以脫身,於是急中生智,裝作願意同張琰一起反叛的樣子,煞有介事地替張琰出謀獻計,取得了張琰的信任。

當時澠池縣的臨時治所在蠡城,城塹不固。賈逵以修築城牆的名義從張琰那裡借了一些軍隊。

回到蠡城後,城中那些圖謀反叛的人以為賈逵也已經反叛,因此都不避諱賈逵,結果被賈逵一個個捉起來斬殺。

賈逵修好城塹,堅決與張琰對抗,直到張琰失敗。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在壺關擊敗了高乾,高乾在逃亡途中被殺。

這時,賈逵因為祖父服喪而辭去官職,服喪完畢後被司徒府辟為掾屬,後又以議郎的身份兼任司隸校尉鐘繇的參軍。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馬超的時候,到了弘農,說:就讓賈逵擔任了弘農太守。

當時賈逵的好友河東郡計吏孫資被尚書令荀彧征召到許,他在丞相府(建安十三年曹操擔任丞相)裡向曹操推薦賈逵道:

賈逵昔日在絳邑,帥全縣吏民與賊郭援交戰,力儘而敗,最後為賊所俘,但其誌氣不減,能堅持大義,臉上和言語中都沒有流露出任何屈服的意思;

他的忠言為大眾所聞,他的壯烈節操在當世顯赫,即使是古代的藺相如怒發斥秦王、叔詹據鼎抗晉侯也未必超過賈逵的勇氣。其才兼文武,確實是當今可堪大用之才。

曹操於是召見賈逵議事,見賈逵才德兼備,非常高興,對左右說:

賈逵在太守任上,有一次奉命征調兵役時,由於征調的人數不足,他懷疑是屯田都尉私藏逃亡的百姓,於是前往交涉。

而屯田都尉認為自己不屬弘農郡管轄,說話就很不恭敬,引起賈逵發怒,把屯田都尉抓起來治罪,打斷了他的腿。

賈逵因此犯罪而被免官。可是曹操仍然特彆欣賞賈逵,不久後又任命他為丞相主簿。

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破皖城,廬江太守朱光被擒。

曹操欲南征東吳,卻正好趕上雨季,三軍將士大部分都不願意進軍。

曹操知道後恐有人要來勸諫,於是下令有諫者處死。

賈逵與同寮三位主簿仍執意進諫,曹操大怒,問何人是發起者,賈逵承認,遂被曹操下獄。

獄吏於是給他上了枷鎖。後來曹操果真遣人到獄中探視賈逵。後來曹操認為賈逵無惡意,恢複了其職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賈逵隨曹操從長安出發,打算經斜穀(陝西省褒斜穀的北口)去征討劉備,馳援漢中。”

“他受命先到斜穀觀察形勢,途中遇到水衡都尉正督運數十車囚犯。”

“他認為當時軍情緊急,就命令處死其中最重要的一名囚犯,而將其餘犯人全部放走。”

“曹操得知此事,更加讚賞賈逵機智果斷,就拜他為諫議大夫,與夏侯尚並掌軍計。”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陽逝世。賈逵以諫議大夫負責辦理喪事。”

“當時,魏王太子曹丕遠在鄴城,洛陽的軍士民眾頗苦於服勞役,軍隊因失去了統帥便騷動起來。”

“有人主張把消息壓住,暫不發喪。賈逵沒有采納這種意見,堅持派使者到各地去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吊喪。”

“青州兵聽說主帥已亡,敲著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們認為應當馬上禁止青州兵這種無視軍紀的行為,不服從的就要治罪。”

“賈逵認為魏王已殯,繼嗣的新王還未擁立,此時最好還是對動亂進行安撫。”

“於是說服了眾大臣,並發給青州兵長檄公文,讓他們憑著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當地官員提供的糧食關照。”

“如此一來,一場騷動才被平息下去。可是,曹丕還沒到,曹丕的兄弟、鄢陵侯行越騎將軍曹彰倒先帶著兵馬從長安趕來洛陽,意欲搶奪其兄的繼承王位的權利。”

“就這樣,賈逵和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遺體入殮,然後與夏侯尚將之送還鄴城,由太子曹丕主喪,並奉詔迎曹丕為魏王、丞相,領冀州牧。”

“魏王曹丕對賈逵感恩戴德,即王位後先任賈逵為魏王國都城鄴縣縣令,後遷為魏郡太守。”

“賈逵在還未往郡府赴任前,魏郡府官屬聽聞賈逵即將擔任為郡守,都提前來到賈逵府邸門外。”

“賈逵領著遷書出門後,郡屬官員全部擋在門外,在賈逵的車下參拜。”

“同年六月,曹丕親自率領大軍隊南下,假意準備征討東吳(實則是勒兵四處巡遊,為代漢稱帝造勢)。”

“賈逵隨軍再次就任丞相主簿祭酒。大軍向南到達黎陽,軍士渡河時毫無秩序地爭先恐後,賈逵立即斬殺了違反軍紀的數人,秩序才得以恢複。”

“到達曹氏故鄉譙縣後,曹丕任命賈逵為豫州刺史。”

“當時天下剛安定不久,州郡的法紀鬆弛。豫州兵曹從事在前任刺史時請假,賈逵到任官數月後才回來就職,”

“賈逵於是借此事拷問追究州中徇私放縱、不按法令辦事的二千石以下(即太守以下)官員,將他們全部彈劾罷免。”

“賈逵在任豫州刺史期間,革新吏治,鋤強抑暴,興利除弊,政聲卓著。曹丕嘉獎道:“賈逵是個真正的刺史!”

蘇軾:同時布告天下,要求各州效仿豫州的治理措施,並封賈逵為關內侯。

豫州南部與東吳接壤,賈逵在邊境設置哨兵,修繕鎧甲武器,為防守邊境做好準備,使敵軍不敢進犯。

賈逵在外修軍旅同時,也不忘內治民事。賈逵在境內斷山蓄水,建造了小弋陽陂,又疏通運渠二百餘裡,人稱“賈侯渠”。他繕甲兵,加強戰備,使東吳不敢侵犯。

黃初三年(222年),賈逵在征東大將軍曹休的督領下進攻東吳,在洞浦擊破呂範的部隊,戰後獲進封陽裡亭侯,加建威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繼位,增加賈逵食邑二百戶,並前共四百戶。

當時,孫權在豫州正南方的東關(即濡須口)駐有大軍,離長江僅四百餘裡。

每次東吳入侵,總是西從江夏出擊,東從廬江進犯。

魏征東吳,也是東從淮水(東線)、西從沔水(西線)南下。

而處在東西之中的豫州軍隊一般不參與征伐,隻是零零散散駐紮在汝南、弋陽諸郡,守境自保而已。

所以孫權在豫州南部的地盤無戰事之虞,因此東、西邊境有戰事,吳軍可以合兵一處全力抗擊,絲毫不用擔憂(中線)豫州戰場。

賈逵分析了這個形勢,認為應該建一條河道由豫州直道長江,大軍可從豫州進發攻打東吳的東關。

那時,若孫權自守東關,則可另遣軍隊東西出擊,孫權的東西兩線就得不到救援;

若東西線可以攻下,則東關就成為東西夾擊的孤立據點,也就唾手可得了。

同時他又將軍隊移駐潦口,上陳進攻的計策,曹叡都十分滿意。

太和二年(228年),東吳的鄱陽太守周魴按照吳王孫權的主意,佯稱得罪了吳王,要棄吳投魏。

他跟大司馬兼揚州牧曹休私通消息,約他發兵去接收鄱陽郡。

曹休中計,上書請求獲準後便率領騎兵步兵共十萬名往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去接應周魴。

曹休從壽春發兵以後,魏明帝又派賈逵督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支軍隊由西陽直攻東關、司馬懿領兵進攻江陵。

賈逵至五將山時,曹休已經孤軍深入吳地。尚書蔣濟向魏明帝表示駐守上遊的吳將朱然可能會從曹休後方襲擊,吳軍隨時會東進切斷曹休退路,建議派兵救援曹休。

魏明帝詔司馬懿停止前進,讓賈逵東進與曹休合兵一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