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丘的夜,被血腥與火光撕裂。
黎親率如狼似虎的銳士,直撲鬼臾區族地。
激烈的搏殺聲、瀕死的慘嚎聲、建築損毀的轟鳴聲,持續了小半個時辰。
最終,渾身浴血的黎提著鬼臾區白發蒼蒼、怒目圓睜的頭顱複命。
這位潛伏極深的九黎遺老,至死未曾吐露半句,其家族親信,儘數伏誅。
濃烈的血腥味在夜風中彌漫,久久不散。
羊舌度、玄圭、巳吏等從犯,經顓頊親自裁定,於次日黎明梟首於帝丘南門外。
血淋淋的頭顱高懸示眾,震懾著所有心懷叵測之徒。
被構陷的辰洗刷冤屈,當場釋放。
更令人動容的是,即使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中,辰竟用碎石在牆上刻滿了校驗數據的算式,其心算結果竟與重最終的觀測相差無幾!
顓頊感其忠貞與才華,破格擢升。
被無辜牽連、飽受酷刑的參宿族頭人及族人,顓頊親自撫慰,賜予豐厚的粟帛補償,並下令嚴斥地方,妥善解決其與實沈部的獵場爭端。
參宿族人捧著救命的糧食,望著族中勇士身上尚未結痂的鞭痕,眼神空洞麻木,唯有劫後餘生的茫然。
塵埃落定,重排除所有乾擾,將最終校準的《顓頊曆》刻於特選的、象征天命所歸的玄色玉版(玄圭)之上。
其核心確立:以圭表精確測量日影長度變化,厘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時,並細化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節”;同時,保留大火星(心宿二)於黃昏時分在東方地平線升起(昏見)作為確定春分點的重要輔助標誌;謹慎采納了參宿族提供的部分北鬥星指向數據以及數個可靠部族的獨特物候現象作為次要參考。
玉版立於帝丘神壇之側,在黎的衛隊森嚴護衛下,由重親自宣讀,昭告天下萬民。
渾厚的聲音在帝丘上空回蕩,宣告著一個新時代時間秩序的誕生。
黎的鐵蹄再次踏出帝丘城門,石鉞的寒光映照著初升的朝陽。
新曆法伴隨著鬼臾區滅族的血腥餘威,如同不可阻擋的洪流,強製推行向顓頊統治的每一個角落。
初期,在偏遠山區,仍有零星的部族以“祖靈授時不同”為名進行軟性抵製,拒絕按照新曆安排農事祭祀。
黎的處置方式簡單而高效:石鉞所指,人頭落地!
敢於公開質疑者,其部族祭壇被搗毀,頭人被梟首示眾。
在絕對的武力威懾下,反抗的星火迅速熄滅,新曆如同冰冷的鐵律,烙印在剛剛經曆“絕地天通”洗禮的大地上。
楚易觀獨立於新豎立的玄圭玉版前。
玄圭冰冷堅硬,刻痕規整森嚴,在陽光下反射著幽邃的光,象征著王權對“時間”這一宇宙基本法則的絕對丈量與掌控。
他超然的感知掠過帝丘:
顓頊獨自立於高台之巔,玄玉鉞懸於腰間。他憑欄遠眺,目光似乎穿透了萬裡河山。帝王的威嚴依舊如山嶽,但楚易觀捕捉到他眼底深處一閃而逝的疲憊,以及對鬼臾區那近乎完美潛伏的深深餘悸。為了新曆的迅速定鼎和表麵的穩定,他犧牲了追求“絕對精確”的執念(未深究所有數據矛盾,也未公開鬼臾區隱藏“星位密碼”的真相,而是選擇徹底銷毀相關記錄),這是帝王冷酷的權衡。
重的手掌輕輕拂過玄圭冰冷的表麵。新曆已成,秩序初定,他眼中卻無多少喜悅,隻有一片深沉的複雜。學術的純粹追求在權力傾軋與血腥陰謀麵前顯得如此脆弱。鬼臾區隱藏的“星位密碼”,如同紮入他理性世界的一根毒刺,讓他對知識與權力那糾纏不清的黑暗麵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疑慮與疏離。然而,他親手製定的規則,終究取代了蒙昧的混沌。
黎在城門下,用一塊沾水的粗麻布,麵無表情地擦拭著石鉞刃口上尚未乾涸的暗紅血漬。破獲驚天陰謀,擒殺前朝餘孽,他功勳卓著。但他依舊隻是帝王手中一柄鋒利、高效卻冰冷的刀。石鉞揮舞處,樹敵無數,新生的秩序下,仇恨的種子在無聲滋長。
帝丘外,參宿族人默默收拾著行裝,背負著顓頊賞賜的粟帛。陽光照在他們沉默的臉上,照在傷者隱忍痛苦的表情上。無辜的牢獄之災,部族世代相傳的北鬥星象知識,最終隻淪為新曆法宏大篇章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注腳。孩童撿起一塊石頭,無意識地在泥地上劃著參宿七星的形狀,眼神懵懂。
遙遠的西南群山深處,那個失去了“星位密碼”指引的、可能埋藏著前朝最後秘密或寶藏的隱秘山穀,或許將永遠沉寂於曆史的塵埃,成為這場曆法之爭中無人知曉的、被徹底抹去的代價。
葫中境,浩瀚無垠。
青玉書案上,靈筆懸停,揮灑星辰光屑:
《顓頊世·曆法誌》
判詞:
功: 圭表量天,星火定序。破混沌之時序,立農耕之根基,收祭祀之權柄,奠王綱之始基。顓頊執鉞以定乾坤,黎蕩荊棘以開道路,重理經緯以正天時。功在社稷,利澤生民。
殤: 星圖染血,圭表蒙塵。前朝秘辛,借刀殺人於帝闕;學術殿堂,權謀橫行如鬼蜮。鬼臾區之傾覆,非忠奸二字可蔽,乃時代巨輪傾軋下之必然祭品。真理之路,荊棘密布,白骨為階。
暗: 玄圭之立,非唯仰觀天象之精微,更仗黎鉞寒光之赫赫。羊舌度輩,逐利之蠅蟻,見縫而蛆生;冤獄之慘,酷吏之威,皆為新法推行之注腳。威權初張,必有暗流蓄於淵藪,以待他日驚濤。
鑒: 曆法者,非僅測日影、觀星辰之術。實乃王權丈量天地、分割歲月、駕馭萬民之圭臬也!其成也,技術為表,權謀為骨,鮮血為墨。尺既定,則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萬民作息,皆入帝彀。此非終局,乃馭民新章之始也。血火餘燼中,新時已至。
流光歸匣,青玉簡冊化作一道星芒,飛入藏書閣深處那銘刻著“顓頊”二字的古老書格。
書格微光流轉,接納了這份浸透著智慧、權謀與鮮血的見證。
楚易觀感知葫身輕震,新的牽引力已然生成——帝丘高台之上,顓頊正召集群臣,目光如炬,投向更廣闊的疆域與亟待厘定的人倫秩序…新的曆史洪流,奔湧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