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早朝,周懷熙、周懷辰、周懷澤三人碰麵時,再沒有昨日的友好氛圍,見麵便是冷笑,說話夾槍帶棒,心裡則想著將對方名字壓在下頭的暢快。
周懷瑾在一旁看著起得快、倒得也快的三人小聯盟,不過冷哼一聲,便將視線轉移。
昨日是他找人假扮商戶去為四皇子捐款,為的就是拆散聯盟,逼剩下兩人出手。
五個成年的皇子紛紛捐款,他們身後的勢力也會被拉下場,到時候又能影響商戶們再來一波捐款。
倘若事情順利,宋令儀此次估計會募集超過百萬兩的善款。
宋令儀聰慧,自然知道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從一個光有名分的公主變成一個有實力的公主,真正在京城站穩腳跟。
待到那時,他就該切斷跟她的一切關係,然後去搶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中午,宋家的捐款單又一次更新。
捐款最多的是周懷辰和周懷澤,同樣是十萬兩,但因為周懷辰是兄長,並且先捐款,他的名字便被寫在前頭。
兩人之後捐了八萬兩的周懷熙。
再往後是周懷瑾和周懷安。
前五個名單,一水的全是皇子,實在讓人意外。
這一次宋明聯係了此前捐款的商戶,因此榜單幾乎貼遍半個京城。
一時間,幾乎整個京城的人都在討論此事。
接下來宋令儀完全不用出手,榜單上的幾個名字足夠有號召力,因此每天都有人找上門來,想要為邊關孤寡老小出一份。
據說連京城周邊的城市都聽到了風聲,不少商戶躍躍欲試。
畢竟貼滿京城的紅榜就是免費的宣傳,而且能跟皇子出現在同一張紙上的機會極其罕見,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是能放到祠堂供奉,並且燒給祖宗的榮耀,叫人如何能拒絕得了?
就在商戶們又一次行動時,一些真心想做善事的夫人還有一些想要投機取巧的官員都給宋令儀遞拜帖。
宋令儀看著日益增多的善款,內心有些慌亂。
最開始她隻想著在每個被戰亂影響的縣城開個善堂,之後又想著再蓋幾座工坊,用以支撐善堂以後的開銷。
可是不知不覺,善款的數目已經超出她的預計,再繼續下去,絕非她能承受。
開弓沒有回頭箭,那些送上門的拜帖得接。
但她也得給自己想一條退路……
德寧公主府一改前些日子的低調,府中每日賓客不斷,貼在京中各處的捐款單也越來越長,名字越來越多。
捐款單以金額排序,越在上麵就表示金額越多。
如今榜首還是周懷辰和周懷澤占著,周懷安又補了三萬兩銀子,跟三哥周懷熙並列第二,周懷瑾以六萬兩的名字排在第三名。
無人與皇家人爭鋒,但是安王之下的名字和金額卻經常在變。
從五萬兩到五萬五千兩,五萬八千兩,再到五萬九千兩,一直到六萬兩終於確定。
長長的捐款名單過後,最下麵的總金額也在浮動,從剛開始貼出來時的四十萬兩整,再到六十萬兩,八十萬兩,八十五萬兩,九十萬兩。
截止到中秋前一天傍晚,數字停留在就是九十七萬兩。
宋令儀覺得,捐款金額差不多就此固定了。
但沒想到,接下來還有個大驚喜。
中秋宮宴,慶元帝當著皇室宗親和後宮嬪妃的麵誇讚了宋令儀為邊關籌集善款的舉動,還將第一個捐款的周懷安特地拉出來讚揚,並且額外給了賞賜。
中秋結束,第二天宋令儀又收到一堆拜帖。
拜帖之後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筆又一筆的捐款。
宋令儀腳不沾地的忙了五天,累得嗓子快說不出話,不過成果斐然,收到了幾萬兩的善款。
宋家那邊也不甘落後,兩處加在一起有近六十萬兩。
看著堆積成小山一般的銀票,饒是見慣富貴的宋家人也頗為震驚。
宋令儀轉頭問:“爹,這幾日您在禦前行走,皇上有沒有說起過募捐之事?”
宋明搖頭,有些發愁道:“皇上沒提過,在中秋之後,我一直想找機會跟皇上提起這件事,可皇上根本不給機會,每次召見聊的都是商稅。”
宋令儀猜測,莫莫不是皇上在等她們的態度?
於是她給宮裡遞了牌子,希望能探探上麵的意見。
第二天,宋令儀便被召進宮。
請安之後,她便直接道明來意:“娘娘,德寧此前在京中募款之事想必您也有所耳聞,德寧此舉本來是想在邊關多建幾座善堂,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卻沒想到善心人士實在太多,此次竟募集了一百六十多萬兩的善款。”
“德寧自知能力有限,承擔不起這樣重大的責任,因此想將這筆錢上繳國庫,由皇上統一調配。”
皇後笑著說:“眾人將善款交給你,定是因為信任你,你實在不必妄自菲薄。”
宋令儀哭笑不得:“娘娘,大家信任德寧,德寧更要謹慎行事,不敢誤了他們的善心,還請娘娘能夠成全。”
皇後最終妥協:“既如此,本宮便去問問皇上的意見吧。”
大約兩刻鐘後,一個公公進來稟告:“娘娘,皇上召德寧公主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