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一邊掐掃帚苗上麵嫩嫩的尖尖,一邊惋惜:“這一大片可惜了,等到了冬天能做多少把掃帚啊。”
沈清則在可惜野莧菜。
不是可惜菜葉子,而是莧菜杆。
再過一段時間莧菜杆就能變粗變老,用柴刀剁成一節節放在壇子裡爛成黴莧菜杆,吃的時候掏出來簡簡單單的蒸製,下飯的不得了。
那滋味,沈清想到不自覺的咽了口口水。
可惜沒幾天就要離開陽城。
陽城離堤壩雖然有段距離,不用擔心巨河決堤帶來洪水災害,但它臨近的城池全在巨河下遊!
也就是說一旦巨河決堤,逃荒的災民必然彙集或經過陽城,災民一多秩序就受影響,沒了秩序,人身安全很難得到保障。
最主要的是,陽城雖沒有受到巨河決堤災害,但連日暴雨卻也造成了不小的水災,現在自顧不暇,沒能力也根本不願接收災民。
想到這兩日越來越多的災民,沈清心裡咯噔了下。
決堤的隻有興城嗎?
倘若巨河其它處也決堤了,遭災的範圍就大了,而災民多了危害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成倍的增加!
一是朝廷即便撥下賑災糧,巨大的利益下,想分一杯羹的官員必然層層克扣,能到災民手上的十不存一;
二是興城下遊的城池也遭災的話,那南下的路被洪水攔截,所有災民必然隻能北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聚集在一起的災民,缺吃少穿又沒秩序約束,這種情況下人才是最可怕的,比洪水更可怕
想到這,沈清放下手上的竹筐,對三人說道:“我進一趟城!”
商城開通了武器類,彆的不好明晃晃買出來,大刀和連弩卻是可以的,不過二十支連弩夠用了,再多容易引起官府注目,並且大刀更多的是震懾作用。
除了武器,還要給自家補充下食物。
商城目前開通的隻有糧食類,雞鴨魚肉等醃製熏乾品自製了不少,鹹鴨蛋也醃製了兩壇,但新鮮蛋類肉類明麵上的這幾天全吃完了,她得去城裡補的足足的。
下一個城池還不知道要走幾天,並且守城官兵願不願意放災民進去也不知曉。
關麗三人聽到後第一反應是:“我陪你一起去!”
沈清想到要‘買’大刀,拒絕道:“不用,我一個人能行,你們多采些蔬菜備著路上吃。”
江水憂心的問道:“娘,這兩日災民變多,守城的官兵會不會查的嚴?能進去麼?”
沈清也想過這個問題,不過:“這兩日來的都是人數少的,穿著也不錯,應當是以投親靠友居多,他們不生事,陽城官員也就睜隻眼閉隻眼放行。
但我估摸著後麵大批的災民來到後,各種事端都會發生,到時關閉城門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要趁現在災民還未大批到來前去城裡補充食材。”
江雨三人還是有些不放心,但見沈清堅持隻能同意, 叮囑道:“嫂子你注意安全。”
“早去早回。”
沈清點了點頭,腳步輕快的返回棚子拿背簍。
進城時守城士兵果然查的比上次嚴格,沈清按照江陽教的,偷偷給士兵塞了三文錢,順利放行。
進了城,直奔肉鋪。
豬肉、羊肉、兔子肉足足買了一大筐!
轉身進了個死胡同後,四下無人全部裝進儲藏櫃裡,在興城時已經囤滿,不過每次吃肉她都有偷偷添加,一立方本來也裝不了多少,已經空出了一半,買上一大筐填補進去差不多滿了;
出了死胡同則是去買蛋類,雞蛋、鴨蛋、鵝蛋都是沒有任何摻假的農家土蛋,沈清一口氣又將背簍裝滿。
同樣裝進儲物櫃後,再就是買糕點,這個不用多,路上雞鴨魚肉蛋頓頓吃,不缺油水,除了花花以及她自己解饞吃了兩三包,基本沒動。
買一些拎在手上做幌子就成。
蔬菜不需要,野菜找到啥吃啥,隻要肚子不缺油水以及舍得放油,野菜也能很好吃。
進城卡的嚴,出城則很容易。
出了城,四下無人的地方沈清從商城買了十把大刀出來。
這樣單單她這兒有二十五把大刀,二十把連弩,江二爺和謝青山兩人是有刀的,馮家應該也有。
七裡村連她家在內十戶人家,孫小麥周春草兩家不知道有沒跟著組隊,不過夢裡是一起的,大概率也會一起。
田地毀了房子沒了,出門在外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不跟著江二爺後麵跟誰?她兩家又不傻!
即使算上孫小麥周春草兩家人,整個隊伍也就在一百七十人左右,這裡麵正值壯年的漢子滿打滿算不超過六十人,大多是老弱婦孺。
兵器必然是不夠的,她也沒準備提供足夠,少的話才能分,多的話人人都有。
她不想給王張兩家,總覺得這兩家有孫小麥和周春草在會不知好歹,倘若哪天發生衝突,總不能對付她的武器是她提供的吧?
那樣的話不氣死也憋屈死!
還未到棚子,遠遠就見人影綽綽。
沈清仔細一看,都是熟悉的人影,她忙加快腳步。
“娘,我娘回來啦。”
“大家快看,我娘回來了!”
江向南眼神好,腳步更快,跑上前接過沈清手上背上的東西。
其他人喜悅的團團圍了上來,打招呼道:“沈大姐,想不到你們在這兒搭了個棚子,還又被咱們瞧到了向東他們,真是巧啊。”
“那是咱們有緣分,你說說在這樣情況下還能撞上,不是緣分是什麼?”
“說起來還是沈清你們有福氣,正正好躲過了洪水災害,走得早路沒有被雨水泡過,不像咱們深一腳淺一腳,走一步帶出一堆泥點子。”
“不光是躲過了水災,最最讓人羨慕的是田地賣掉了!那麼多銀子咧,孫捕頭要是買的我家田地我謝他八輩祖宗!”
“彆說笑了,要是你遇上了隻會湊銀子,哪裡舍得賣田地?”
“說的對!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將禍事轉為好事。”
有人真心替沈清一家高興,自然也有人恨到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