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1949南征東南亞,海外建國 > 第四十六章視察(三)煤鋼聯營

第四十六章視察(三)煤鋼聯營(1 / 1)

推荐阅读:

"李長官,歡迎你來廣陵鋼鐵廠視察!"宋運輝帶著廣陵鋼鐵廠的管理人員在門口迎接李崇文,和前麵幾個負責人一樣,沒有任何歡迎儀式,隻是簡單的歡迎。

宋運輝鷹醬家回來的留學生,是常青藤大學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成績優秀,本來他是想回東番的,畢竟他的家人都在東番。

不過在宋運輝回國前就被複興軍設立在鷹醬家的辦事處給截胡,也是正是因為通過這次截胡,李崇文才知道東番人才是多麼的豐富。

那位帶到東番島的人才和在歐美的留學生都是安南急需的,不管是學文的還是學理工的。

這讓李崇文開始了和東番島在海外的人才爭奪戰,李崇文覺得大家都是孫先生的學生,接收留學生很正常。這期間東番和安南發生了很多事情。

對於宋運輝而言,不管是在東番還是安南都沒有任何區彆,都是漢人的社會。文化,習俗,飲食等等方麵,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不過安南正在進行工業化,這讓宋運輝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在安南方麵答應,他的家人也會和他一起到安南後,宋運輝就同意了。

"運輝,最近過得怎麼樣了!"

"在安南的生活還適應嗎?"

李崇文握了握宋運輝的手關心的,

"感謝李長官的關心,我在這裡過得很開心,我還以為這一輩子都沒辦法發揮自己的學識!"

"學了這麼多年的知識,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宋運輝高興的回答道。

"帶我去看看,你建設的鋼鐵廠吧!"

"我希望聽到一些好消息!"

李崇文希望鋼鐵廠能有些好消息,畢竟安南的工業化最離不開的就是鋼鐵。

"李長官,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他們走到一個高爐的前麵,

"李長官,剛開始建設鋼鐵廠時,我們高爐高爐的容積普遍小於300立方米,熱風溫度低到500600c,焦比高達1000 kgt,遠低於國際水平 ,鷹醬的焦比是500600 kgt。"

"在鷹醬援助以及我們購買設備和技術達到後後,進行高爐大型化,現在已經有了5座自動化高爐,容積在10001500立方米,熱風溫度提升至9001000c,焦比降到700800 kgt 。"

李誌文在李崇文身邊解釋,把宋運輝的專業術語翻譯成李崇文聽的懂得意思。

"你們做的很好!"

"但還要再接再厲!"

李崇文表示很滿意。

他們來到生產鋼鐵生產的地方。

"我們以前的軋鋼技術是以模鑄工藝占主導,材料損耗率高達20。機械僅有小型的軋機,無法生產大型鋼材,1鋼材自給率不足30 。"

"引進了鷹醬的初軋機輥徑1150厘米,處理鋼錠能力提升很大,鋼材成材率從75提升至85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爐頂調劑法,高爐利用係數提升至14 t³·d 。"

宋運輝驕傲的向李崇文介紹道。

"現在鋼鐵廠的的年產量是多少?特種鋼的產量是多少?"

李崇文聽完後,知道鋼鐵廠的技術和設備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李崇文更關心的是鋼鐵的產量還有關係兵工廠的特種鋼中的合金鋼。

"鋼鐵的年產量已經達到56萬噸,特種鋼的產量達到15萬噸。"

"還不錯!"李崇文對於鋼鐵廠的成果還是很滿意的,對於安南來說夠用了,而且鋼鐵廠建設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了。

"李長官還是有缺點的!"

"我們在鷹醬的援助下建成電爐車間,但生產穩定性差,合金結構鋼合格率僅75 。同時我們鋼鐵廠僅能生產低鎳不鏽鋼。"

"有部分合金的技術鷹醬沒有賣給我們,我們隻能從鷹醬進口!"

"還有我們的設備和技術都來自鷹醬,損壞了也隻能找鷹醬購買零件。我們的的熟練工人有些少"宋運輝對鋼鐵廠的一切都依賴於鷹醬的援助感到不安。

"運輝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工業建設也要一步一步的來!""急不來的,再帶我們看看鋼鐵廠還有什麼驚喜!"李崇文也知道一直依賴鷹醬不好,這不是沒辦法嗎!

李崇文發現宋運輝還在鋼鐵廠成立了學校,花了大價錢讓鷹醬的專家主導技術培訓,安南的工程師參與輔助工作,讓鋼鐵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學習,儘可能的提高所有人的技術能力 。

宋運輝把鋼鐵廠管理的很好,沒有什麼是需要李崇文解決的,李崇文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鷹醬的援助不會突然中斷,讓安南的工業化不被打斷。

李崇文他們休息一晚後就前往鴻基煤礦了。

鴻基煤礦位於安南東北部雲中省(廣寧省)的雲中市(下龍)北部,是安南北部最重要煤炭生產地 。

鴻基煤礦的礦區長約100公裡,寬1520公裡,表土薄,利於露天開采,是東南亞最大的無煙煤礦,以優質無煙煤為主,含硫量低、熱值高。

已探明儲量約225億噸,遠景儲量超50億噸,其中露天礦儲量約2億噸,地下礦儲量數十億噸 。

李崇文發現進到鴻基煤礦的區域後,附近的環境都變了,樹木已經越來越少,天空好像變得灰蒙蒙的,煤炭和礦灰到處都是。

李崇文走下車時發現礦區的空氣被厚重的灰塵染的渾濁不清。

"咳!咳!"

"李長官你沒事吧!"

"要不到我的辦公室去坐坐!"

煤礦的負責人程開始見到李崇文有些不適應煤礦的環境,想帶李崇文去休息。

"不用了,習慣就好了!"

李崇文看向程開始,他的西裝早已經沾滿了灰塵,腳上的鞋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直接去看看煤礦的情況吧!"

"好的!請李長官你們跟我來!"

在視察煤礦的過程,李崇文發現這裡的礦工的生活環境不太好。

"老程,先去看看礦工的情況吧!"

李崇文想去看看礦工的情況再說其他的。

後麵,李崇文看了礦工的宿舍,食堂,工作環境等等。總的來說,就是不好也不壞,比起過去的生活好太多了,這也是因為李崇文多次說起民族融合。

"李長官,礦工的生活比起他們以前的生活已經好了很多了!"

"現在能吃飽,能睡好,而且鴻基煤礦是露天煤礦,不用下礦洞,安全太多!""附近想要成為煤礦礦工的人不在少數。"程開始解釋道。

"說說煤礦的情況。"

"好的!"

"我們鴻基煤礦已經開始機械化,采煤機械化率提升到15。引進的卷揚機,速度達到5 s。

"通過鷹醬的洗選技術,我們動力煤灰分從25降至15,硫含量從3降至15 。鷹醬協助建設的洗煤廠,精煤回收率提升到50。"

"鴻基煤礦的年產量達到300萬噸,還可以繼續提高!"

隨後程開始帶著李崇文的團隊看了礦區的機械,工廠和生產的過程。李崇文發現鋼鐵廠和煤炭廠的聯係不夠,它們需要的機械都要進口。

李崇文打算實行傾斜生產方式。

同時,建設鋼鐵和煤炭相關的機械產業。

李崇文會加大對煤炭業的支持,再將煤炭優先供應鋼鐵業,形成煤炭→鋼鐵→機械的產業鏈聯動 。

同時進行價格管製,設定煤炭與鋼鐵的價格,確保產業鏈利潤合理分配。

再通過外彙配額和進口許可,優先保障鋼鐵生產所需設備與原料。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