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聽說了我也聽說了!聽說廚房也被一掃而空,什麼油鹽醬醋都沒放過。”
“我的天,這做賊的也太貪了吧?”
“嗬嗬,不貪怎麼做賊呢?好像糧食也被偷了不少。我猜是找不著賬房,不然銀子也保不住。”
“你們說說會不會跟昨天的案子有關?”
“我看差不多。”
“誰知道呢。”
大家相視,交換了個眼神,眼神裡不約而同都寫著:活該,我就是個吃瓜的!
張家壞事做儘,遭賊了沒有人會同情他們,隻會拍手稱快。
隻不過到底忌憚大戶人家的勢力,不敢明著拍手稱快罷了。
但是大家吃瓜的時候討論這事兒的語氣那是相當輕鬆愉悅、心花怒放的。
柳采春心裡嘖嘖,張家兩個倉庫裡的稻穀和小麥都被自己給搬空了,居然捂的死死的一點兒也沒露出來,也是夠大度的嘛!
很快,風向變了,傳聞瞬間翻了個麵。
“昨天公堂之上張家刁奴們乾的那些破事兒才暴露,昨晚張家就被盜了?是不是有點太巧了?”
“我也覺得,怎麼有種賊喊捉賊的樣子呢?”
“不這樣怎麼讓人同情呢?該說不說,張家這一招,高明,實在是高明啊。”
“你們猜猜,張家會不會因此將昨天公堂之上的苦主們全都告了,把苦主們當做嫌疑人全都抓起來啊?這人被抓到了衙門,無權無勢的還不是任人宰割?畢竟,又不是誰都像張家那樣有個縣丞女婿啊。”
“我滴個老天,這麼說來張家也太狠毒、太陰險了吧?”
“那種人家什麼事情做不出來?人家有錢,在衙門又有人。唉,那些苦主還是太天真!”
“看看苦主們有沒有被抓再說。”
“嗬嗬,可彆說,萬一張家人生氣那可怎麼辦。”
“怎麼著?他們張家的刁奴那麼多嗎?又想乾啥欺壓百姓的事兒啦?”
“難道人家不敢?隨便給你扣個什麼罪名,你能鬥得過他們?”
“大不了老子豁出去鬨到府衙,大家玩完拉倒。”
“”
張老爺兩口子快氣得吐血。
一覺醒來,所有的糧食不翼而飛,正院那麼多名貴值錢的擺設陳設也統統不翼而飛。
就連廚房裡都損失慘重。
那些翅參鮑肚、香料、食鹽都是很值錢的啊。
“一定是那些賤民,一定是他們乾的!老爺,報官,咱們報官,把那些人統統抓起來!”
張老爺心痛得臉都白了,恨不得昏死過去。
彆的也就罷了,糧食啊,那麼多的糧食!
明明知道那些個賤民肯定沒有這麼大的本事,可是此刻的張老爺依然遷怒恨上了他們。
沒有那麼巧,昨天那些苦主們剛鬨事,晚上張家就被盜了,此事多多少少肯定跟他們有關係。
報官肯定要報。
張老爺報了官,安縣令和方縣丞幾乎都疑心他是不是失心瘋了在這胡說八道。
“兩個糧倉,約十萬斤稻穀、八萬斤小麥全都不見了?張老爺,你確定你們家倉庫裡的糧食真的有這麼多?”
“大人,這絕對不會錯啊!”
若果然是真的,這就是大案了。
張老爺委婉的表示此事八成與昨天的苦主們有關,尤其是那柳娘子和她的夫婿初七。
安縣令不置可否。
那兩口子可不好惹,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他不想惹一身騷。
畢竟,這是張家的事兒,跟他有什麼關係?他為什麼要為了張老爺衝鋒陷陣?這老頭子肯定是記恨柳娘子和初七兩口子,畢竟要不是他們,也沒有昨天的事兒。
他這是想利用自己呢,想得美!
安縣令自顧自的腦補了一番,對張老爺大生反感。
當他傻是不是?
“此事本官自會定奪,趙師爺,你帶孫捕頭領人去張家查看查看,看看有沒有什麼線索。”
“是,大人。”
“張老爺,如果當真如你所言,那可是將近二十萬斤糧食,一夜之間偷盜二十萬斤糧食你們府上毫無知覺,你覺得可能嗎?”
張老爺啞口無言:沒錯,他也覺得不可能。
可這就是事實啊。
趙師爺帶著人上門查探,勘察現場、問話,都沒有得出任何有用的線索。
沒有任何人昨天夜裡有所察覺有人偷偷潛入府中。
雖然張家晚上沒有下人巡邏,但也有三十來口人,按說搬空糧倉的動靜肯定小不了,沒道理沒有任何人察覺。
畢竟,孫捕頭勘察過後確定了對方並沒有用什麼迷藥之類的。
邪門了。
安縣令最後得出結論:張家有內鬼。
“張老爺還是好好查一查自家家裡吧,依本官看來,兩個糧倉被搬空,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沒準早就已經在進行之中了,隻不過今日你們才發現而已。如此大批量的糧食,想要完全不露行跡的藏起來也絕非易事,本官會著人暗中查探,一旦有了蛛絲馬跡自不會放過。”
“還有哪些古董擺設之類,本官也會叫人留心。”
“沒有證據或者明確的指向之前,本官不可能拿任何人,希望張老爺明白。”
張老爺不想明白。
不管是或者不是,反正他就是恨上了柳采春和初七,哪怕遷怒也好,他就是想把他們抓起來。
彆人可以不理會,但這兩個罪魁禍首,他不想放過。
偏偏安縣令不同意。
非但不同意,甚至還有意無意的敲打他,警告他彆亂來。
張老爺快氣死了。
但他不敢不聽。
方夫人也快氣瘋了,在屋裡哐啷哐啷的砸了一地東西。
“到底是誰!查了出來我要他碎屍萬段!”
他們張家這是倒了多大的黴啊,碰上這些破事兒。
安縣令是很認真的讓人去查,可惜,注定徒勞無功
至於柳采春,吃瓜之後,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
柳大姑帶著狗子在後邊山上轉悠著,從山上遠遠望見他們進村,這才忙回來。
土豆和木薯可是好東西呀,白老三那一家子混蛋拔了土豆之後,大家夥兒都親眼看見了土豆有多高產,越發重視,畢竟這個時候糧食太重要了。
柳大姑當然也不敢怠慢,每天要上山轉兩三趟,就怕被人偷了。
哪怕山梁上圍了籬笆欄杆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