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公羊(1 / 1)

推荐阅读:

膠西國,高密,國相府。

相府大院中間是一條直通大廳的石麵通道,兩邊是院落的兩塊大坪,除了一邊擺著一個防火用的豫章郡製白底起藍花的大水缸,院落裡沒有栽一棵樹,也沒有任何花草,因此便顯得十分開闊。

無花無草無樹無竹,這顯然不符合當世學問最深厚者所居的習慣,但為了防止無故死去,董仲舒隻有這樣做。

從元朔四年入膠西至今,不過三年而已,董仲舒已經記不清遭遇了多少次行刺,劍刺、刀劈、斧砍、矛刺、飛刀、絲殺、箭射、錘擊、下毒、繩勒……難記其數。

而行刺的人就一個,膠西王,劉端。

孝景帝的兒子、當今陛下的兄長,在吳楚七國之亂以後以皇子的身份獲封為王。

劉端為人殘暴凶狠,他曾經寵幸的一位年輕郎官因為和自己後宮宮女有淫亂,劉端不僅殺了那郎官,還誅殺了郎官的兒子和母親。

如此荒唐、不仁的行徑,惹得朝廷上下無數公卿大臣多次要求陛下嚴懲劉端,但陛下卻始終顧念著兄弟之情,不忍降罪,隻是一味地削減膠西國的封地。

時至今日,膠西國的大小不複當初的三成,作為代價,朝廷派到膠西國任職的二千石高官,也損失了數十人。

更要命的是,封地的大規模削減,也讓劉端心生怨恨,消極對抗中央朝廷,王國府庫因為失修而大麵積坍塌,大量財產腐爛也不管,不準收租,連王宮警衛都撤銷了,無所事事的他,一天到晚想方設法弄死董仲舒。

要不是董仲舒聰明,運氣好,這三年,墳頭草都幾尺高了。

當然,開闊的庭院也有好處,太陽一出來滿院子都是陽光,這時通道兩邊都擺滿了一丈長、五尺寬的竹板,一共有十幾塊,竹板上都擺滿了書、簡。

董仲舒穿著一身寬大的素白苧麻布短衣長褲,坐在大廳石階下的交椅上,讓早晨灑灑落落的陽光照著自己,也看著早晨灑灑落落的陽光照著滿院子竹板上的書、簡。

按陰陽的說法,過了七月十五中元節,天地間的陽氣便漸漸消退,陰氣便漸漸萌生,肅殺之秋就要來臨了,讀書人一年幾次曬書,三元節中的中元往往是最後一次。

過去的時間裡,每年每次的曬書,董仲舒都不讓下人幫忙,自己徜徉在竹板之間,一本一本地翻曬著。

但今年心力衰竭,董仲舒真覺得老了,不能自己曬書了,坐在那裡看著兩個書吏在竹板間曬書。

距離丞相府來書已有兩月了,董仲舒對公孫丞相釋放的善意嗤之以鼻,他能來這九死一生的地,丞相居功甚偉,但對箋中“完事回朝”的許諾卻不能無視。

為了這個,董仲舒快將公孫春秋翻爛了,才從公羊家中找出皇後是“適夫人”、皇太子是“適公子”的證據。

公羊家、穀梁家,都有所謂“諸侯不再娶”的大禮製,都認為廢皇後陳阿嬌是“夫人”,而皇後衛子夫、其他嬪妃是“賤人”,諸皇子都是“賤人之子”,不過,穀梁家“無嫡立長”,給了皇太子正統法理,才讓皇後、皇太子認為《穀梁傳》的經義優長。

皇天不負苦心人,董仲舒從春秋中找出了彆的解釋,魯隱公想要讓位於桓公,本來有悖於春秋大義,蓋“《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依照諸侯不再娶的古禮,魯惠公既然已先有“適夫人”(元妃)孟子,那麼隱公母聲子與桓公母仲子均不得為夫人,隱、桓二公便俱非適子,故宜從長幼之序,確定繼嗣,隱公長而桓公幼,因而魯惠公欲傳位於桓公,本非正理。

公羊家本來堅持“桓幼而貴,隱長而卑”,“諸侯無二嫡,恒何得為貴?若然,是理可得而越,分可得而踰也”和“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的主張。

如今,董仲舒卻提出新的主張“案妾母不得為夫人。”

既然惠公已經戰勝其私心邪念而傳位給隱公,隱公就不應該再“探先君之邪誌,而遂以與桓”。

以此經義,類到本朝,那便是陳皇後既廢,就失了“適”,而衛皇後就該是“適夫人”!

那麼,當今陛下無論多麼寵愛王夫人或是其他嬪妃,現在,以後,都沒有任何理由更動皇太子的“嫡長之位”和“太子之位”。

什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太子本就是嫡長太子,這天底下,也隻能由皇太子來繼承帝位,其他皇子膽敢生出覬覦之心,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至於這主張是否推翻了“諸侯不再娶”的大禮製,董仲舒毫不在意。

一個儒家,能有公羊、穀梁、子張、子思、顏、孟、漆雕……上百個學派,彼此思想、理念常常衝突,公羊家中就不能有個互相衝突的“新公羊”嗎?

大漢這麼大,難道容不下兩個不同的公羊學。

董仲舒怔怔地望著腳下那條石麵通道,滿眼裡是石麵上反射出來的點點陽光。

兩個書吏顯然是見慣了這種現象,機械地在那裡一本一本地翻曬著書。

隱約間,所有人似乎聽到了大門外的門環被叩得滿院子亂響,那是回朝的聲音。

……

長安。

依舊雲厚天低,不急不緩不疏不密不間不斷的雨,徐緩舒展,猶如上天撒下一幅細紗覆蓋大地。

這是恍若春雨卻又比春雨更厚實的晚夏之雨,正是關中年年所需的時令好雨,渭水平川,撒種皆收,隻等這一場好雨過後,天下皆收。

聽著門外的唰唰雨聲,丞相公孫弘緊皺的眉頭也徐徐舒緩了,不得不承認,半路出家的他,學問真的不如董仲舒,但這次,卻沒有了那股強烈的嫉妒之心。

再高的學問,也要為他所用,而他的學問,又為皇太子所用。

都是忠臣。

“回來吧。”

大漢丞相掌握在六百石及以下官員的任免,公孫弘輕聲說道:“膠西國一誤再誤賦稅,王不王,相不相,董仲舒其罪難逃,謫其回京,為太史令!”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