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多,何裕柱迷迷糊糊醒來,發現雨水不知何時也醒了,正坐在八仙桌邊的小凳子上,小腿還夠不到地麵,手裡捧著語文書認真閱讀。
這孩子竟這般喜歡學習?何裕柱暗自感慨。
他不知道的是,雨水感受到哥哥近期的變化,小小年紀也開始懂事,看到哥哥每日辛苦工作,也想為他分擔些什麼。
年紀尚小的何雨水,沒有彆的娛樂方式,隻想著哥哥叮囑她的話——好好學習才能過上好日子。
因此,她努力克製住想外出玩耍的心思,認真地翻閱課本。"哥,你醒了!”
聽到身後何裕柱起身的聲音,何雨水轉過頭說道。
何裕柱穿好鞋走到妹妹身旁,拍拍她的頭,“不錯嘛,看來我平時跟你說的話你都記住了。”
以何雨水的天資,隻要繼續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即使在這個年代考上大學也並非難事。"今晚我要去師父家吃飯,你自己在家把門鎖好,等我回來給你帶飯。”
“好的哥,我會乖乖待在家裡的。”
得到哥哥的誇獎,何雨水滿心歡喜。
何裕柱滿意地點點頭後,走向廚房,拿出一根草繩,隨後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在係統空間裡取出一條剛釣到的大鯉魚。
第一次拜訪師父,除了帶兩瓶茅台酒,這條三斤重的鯉魚也非常合適。
此外,何裕柱還在整理這次釣魚的成果。
除了準備送給師父的這條鯉魚和送給三大爺的兩條魚之外,空間裡還存有十四條魚,其中有九條鯉魚和五條鯽魚。
小的約有一斤重,大的則有兩斤多,共有十七八斤。
這些魚,何裕柱並不打算全部留給自己家吃。
畢竟他每天可以從鴻賓樓帶回兩個菜,所以不用天天吃魚。
如果拿到菜市場問問魚販是否收購,按市場價格算,大概能賣到五萬多元。
這可是一筆意外之財啊!
同時,何雨水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會向何裕柱請教。
畢竟,何裕柱前世是大學生,講解小學語文課本完全沒問題。
而且他自己也隻是初中輟學,勉強算小學畢業,就算對外宣稱教小學語文也不會有人質疑。
輔導一陣後,何裕柱發現雨水的智力確實出眾,僅識字一項便勝過不少已上學的孩子。
瞥了眼時間,已近下午五點半。
何裕柱該去師傅家了。
叮囑完雨水後,他提著鯉魚、拎著茅台出門。
途中穿過後院、前院,人們見他手裡的東西議論紛紛。"這魚真大,柱子帶去哪兒?”
“手裡還有茅台,柱子是不是發財了?”
“瞧這陣勢,該不會是要走親戚吧?”
“傻了吧,何大清都跑路了,柱子在城裡還有誰可走?”
眾人閒話家常,何裕柱充耳不聞,按師傅李保國提供的地址前行。
……
……
京城,八寶坑胡同。
半小時後,時值六點剛過。
按何裕柱估算的時間,還算準確。
在胡同裡,他很快找到78號院,這是師傅李保國的四合院。
不同於他們的集體宿舍,這裡是獨門獨院。
何裕柱上前敲門。
不久,門內傳來聲音。"你是?”
開門的是個婦人,相貌平凡但耐看,說話透著知性溫婉。"您好,我是何裕柱。”
……
……
“你就是柱子啊。”
婦人聽完後笑了笑。
她朝院內喊道:“老李,柱子來啦。”
“您是師娘吧?”
何裕柱恭敬地看著這位知性女子,判斷她是師傅的夫人。"嗯,我姓肖,你就叫我肖師娘吧。
最近幾天,我經常聽你師父提起你。”
她本名叫肖秋珍,家境尚可,經營著一家小米麵鋪。
在她的時代,也算得上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沒過多久,李保國就到了門口。
當他看見柱子提著的東西時,不禁說道:“你這孩子,既然來了,怎麼還帶這麼多東西?”
李保國說話時並沒有像後來的人那樣嘴上拒絕但實際認可,他是真心為柱子考慮。
畢竟,自從他那位不靠譜的師兄離開後,柱子家裡隻剩他和五歲的妹妹相依為命。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養活自己已屬不易,更何況還要照顧一個妹妹。
柱子提來的這些禮物,價格不菲。
何裕柱聽到李保國的話,笑著回應:“師父,話不能這樣說。
您收我為徒,還幫我安排在鴻賓樓工作,這些都是大恩大德。
我雖然年紀小,但也懂得感恩。
這些禮物不過是我的心意,請您千萬不要嫌棄。”
“你這小子。”
他自己都在為柱子擔心,這小子倒好,還怕禮物送不出去?
在一旁的肖秋珍見狀,笑著對李保國說:“老李,柱子都這麼說了,你就彆板著臉了。
前幾天你回家跟我提到柱子時,可沒有現在這樣。”
肖秋珍知道她丈夫對柱子的喜愛,所以難得地調侃起來。
李保國聞言,沒好氣地說:“我不是擺臉色。
咱們都是一家人,這茅台酒挺貴的,我好幾次都想嘗嘗都沒舍得。
你看看這小子出手多大方。”
話雖如此,李保國心裡卻很高興。
因為柱子送來這些禮物,說明他在柱子心中有著重要地位。
從這點可以看出,他的眼光沒錯,柱子是個值得交往的人。
這種知恩圖報的品質,比什麼茅台酒都要珍貴得多。"柱子,這條鯉魚可真大。”
接過柱子手中的鯉魚,李保國也不由感歎。"哎呀,這是今天我在河裡釣的,我自己也沒想到會釣到這麼大的一條。”
李保國聽到柱子還會釣魚,不禁挑了挑眉。"沒想過你還擅長釣魚?改天跟我一起去試試。”
男人年紀大了,大多喜歡釣魚。
李保國平時忙碌,閒暇時也常去河邊。
何裕柱點頭道:“隻要師傅不嫌棄我是新手就好。”
……
很快,何裕柱走進院子。
這是一個典型的一進式四合院,很多老北京的四合院都以此為藍本。
院子麵積約120平米,因李保國無子,隻有一間正房居住,其他房間多作儲藏使用。
肖秋珍進院後,讓柱子休息片刻,李保國卻搖頭:“正好到飯點了,柱子說要展示手藝,我們直接去廚房吧。”
肖秋珍白了他一眼:“你這人真奇怪,客人上門,連口水都不給喝。”
何裕柱接口道:“師娘,師傅說得對,咱們先做飯,飯做好有的是時間休息。”
肖秋珍又瞪了李保國一眼,似乎責怪他不懂得照顧客人。
李保國在鴻賓樓是主廚,連老板都要敬重他幾分,但在家中卻被肖秋珍管得很嚴,他隻是笑了笑。
隨後,他帶柱子去了廚房。
李保國嚴肅地說:“柱子,食材我都備好了,做菜時我會在一旁看著。”
李保國準備了多種食材,這也是對柱子的考驗。
他親自監督,既是為了指導,也是為了觀察。
雖然他是川菜出身,但作為頂級廚師,他對各種菜係都有研究。
以他的能力,即使不是川菜,也能輕鬆指導柱子。
何裕柱聽從了師傅李保國的指示,注意到廚房裡堆放的各種食材。
僅僅是一瞥,他就明白了接下來的任務。
這些食材種類豐富,涵蓋了多種菜係所需的原料。"接下來,你來做這幾道菜。”
李保國在旁邊為他列出菜品名稱。
何裕柱聽完後感到振奮,這些菜品確實能檢驗廚師的基本功。
從蒸、炸、炒到燜,每一步都需要複雜的烹飪技巧。
即便對鴻賓樓的資深主廚來說,這也是一項挑戰。
顯然,李保國是在幫助何裕柱提前練習,為將來考取廚師資格做準備。
不過,他並不知道,憑借係統的加持,何裕柱的廚藝已經全麵提升,毫無短板。
爐火點燃後,何裕柱先清洗鍋具,隨後開始第一道菜——青椒肉絲。
這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
何裕柱熟練地處理食材,下鍋後動作流暢地翻炒。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李保國站在一旁也找不出瑕疵。
短短十分鐘,一盤色香味俱佳的青椒肉絲便完成了。
李保國不用品嘗就知道味道肯定不錯,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這結果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青椒肉絲對於何裕柱來說不過是熱身題。
接下來是香酥鴨,這是主廚林祥的招牌菜。
對油溫的掌控要求極高,稍有差池就會影響成品的口感。
這也是李保國想要重點測試的部分。
他知道何裕柱天賦出眾,但過多表揚未必有益於其成長。
因此,他希望給何裕柱一些壓力,促使其進步。
……
“師傅,鴻賓樓有人提起過香酥鴨,說是林主廚最擅長這道菜。”
灶台上,何裕柱正拿著一隻處理乾淨的鴨子。
他此前隻聽過後廚師兄們談論這道菜,自己卻從未嘗試做過。
李保國見狀,微微頷首。"老林做的香酥鴨確實有兩下子,我給你講講關鍵步驟。”
正宗的香酥鴨,先要用調料醃製鴨子一段時間,再用熱油反複澆淋,直至表皮酥脆即可出鍋。
工序不複雜,但對廚師的技術要求極高,從醃料配比到油溫掌控,都需要無數次實踐積累經驗。
柱子天賦不錯,但入行時間短,能做出五成功色,我就很滿意了。
將步驟詳細解釋給柱子聽後,何裕柱點點頭。
隨後深吸一口氣,迅速回顧師傅傳授的重點。
片刻後,他感覺心神通透,所有要點與自身技藝完美融合。"料酒、薑片、小蔥、八角、鹽、醬油……”
何裕柱逐一取出醃料,手法精準如外科醫生。
每種調料的分量嚴格遵照師傅所言,毫無偏差。
站在一旁的李保國眼神微動。
此時,鍋下的柴火燒得正旺。
待鴨子醃好,何裕柱將其放入鍋中蒸煮,約莫二十分鐘便熟透。
柴火灶火力迅猛,效率極高。
揭開鍋蓋,熱氣彌漫開來,濃鬱的鴨香撲鼻而來。
這一刻,李保國的眼神已顯異樣。
老廚師一聞便知,這鴨子醃製得極為出色,否則不會有這般滋味。
怎麼回事?
柱子應該是第一次嘗試做香酥鴨吧。
我還想著等他出錯後再細心指導,和徒弟一起逐步提升呢。
沒想到他直接做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