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拉攏,禮賢下士(1 / 1)

推荐阅读:

待杜驥稟明來意,劉義真饒有興致地看著他:“夏賊犯境,所過皆降,我原以為關中士人皆已棄我,不曾想,竟還有杜主簿這樣的忠義之士。”

俗話說得好,論跡不論心,劉義真才不管杜驥是不是真的忠肝義膽,當彆人都在坐觀成敗之際,唯有他不辭辛勞,冒險前來示警,足以讓劉義真對他另眼相看。

彆以為杜驥此行沒冒風險,一旦讓赫連勃勃知曉此事,待他入主長安,不說整個京兆杜氏,至少杜驥五服以內的親族,隻怕都難逃活口。

劉義真站起身,握住杜驥的手,動情道:“我當稟明家父,西北尚有忠臣。”

杜驥聞言,激動不已,他俯首拜道:“府主盛讚,下吏愧不敢當,雖死,不能報答萬一。”

劉義真將他扶起,笑道:“君不負我,我必不負君,當共富貴!”

有些話,得看是誰說,山野村夫的兒子跟杜驥說要與他共富貴,杜驥會覺得這人腦子有病。

如今劉裕的兒子做出這樣的承諾,杜驥除了感激涕零,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劉義真如此禮遇杜驥,自有他的用意。

如果想要坐穩關中之主的位子,就不能長期地把雍州士族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至少劉義真幕府的那些雍州士人不能再被當作擺設。

否則,即使沒有外敵入侵,他們自己也會叛亂。

杜驥將會是劉義真取信雍州士族的關鍵。

戰後,劉義真會對杜驥委以重用,甚至讓他進入核心決策圈,此舉也是告訴雍州士族,自己並沒有門戶之見,無論是北人,還是南人,隻要有功,且忠心於自己,都能得到重用。

當晚,段宏告退後,劉義真將杜驥留在自己的寢帳,二人徹夜長談,直至後半夜,這才抵足而眠,完全是把杜驥當作心腹看待。

翌日,天剛蒙蒙亮,杜驥辭彆劉義真,秘密返回長安,免得讓人知曉自己不在城中,生出變故。

但劉義真並沒有把自己的作戰計劃透露給他。

他了解杜驥的生平,此人也確實追隨原主南渡,官至青、冀二州刺史,左軍將軍,以德政著稱。

但小心使得萬年船,大戰將至,謹慎一點總是好的。

杜驥回去的途中,依然是由荔非靈越帶人護送,但一路上,他都心不在焉。

來鹹陽之前,杜驥同樣深信劉義真是個恣意妄為的熊孩子。

然而,昨夜促膝長談後,他發現真正的劉義真與傳聞中的判若兩人。

杜驥不會去懷疑劉義真是被鬼魅附身,前後反差如此之大,隻有一個解釋:劉義真是故意為之。

過去的兩個月裡,劉義真任人輕視,任人貶低,他這樣做,究竟是為了迷惑誰?

這個問題,杜驥已經有了答案,這個世界上的聰明人有很多,赫連璝、王買德、韋玄、韋華之所以被蒙在鼓裡,不是他們愚蠢,而是他們不了解如今的劉義真,還把他當原主看待。

回到長安,杜驥依然謊稱患病,閉門謝客,但韋玄還是來了。

杜驥看著被妻子迎進門的丈人,無奈屏退左右。

韋玄含笑問道:“賢婿,昨夜如何?”

杜驥又怎會與他說實話,韋玄雖是自己的丈人,但也是韋華之子。

以韋華過往的事跡來看,此人根本就靠不住,一旦晉軍敗走,韋華必定留在關中。

難保不會暗中做些什麼,向胡夏邀功。

一念及此,杜驥搖頭歎氣:“小婿連夜向府主示警,然而軍中有數千將士,府主有恃無恐,況且小婿並無憑證,遭到府主的厲聲訓斥,說我捕風捉影,隻是留我在軍營裡住了一宿,今日一早,便將小婿趕回了長安。”

韋玄並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一個熊孩子能乾出來的事。

“罷了,這也隻是老夫的猜測而已。”說罷,韋玄不再追問杜驥的見聞,轉而聊起了家常。

隻是杜驥演戲演全套,始終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待韋玄走後,杜驥暗道:‘丈人勿怪,身逢亂世,骨肉至親尚且不能完全信任,何況翁婿。’

他就不信,夏軍將會截殺劉義真一事全是出自韋玄的猜測,而非從韋華口中聽到了風聲。

正月十九日,在沿著官道又走了四十裡後,黃昏時,劉義真的隊伍在長安以西二十裡處紮營。

而赫連璝的二萬騎兵也終於繞過了五陵原。

漢朝時,圍繞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等五個陵墓設邑建縣,故名五陵原,長期以來,都起到了分流長安人口的作用。

晉軍雖然龜縮在渭南,但也實際控製了五陵原,拱衛長安。

五陵原南臨渭水,北接山係,胡夏騎兵便是靠著牽馬步行,才得以走出了山地。

繞過五陵原,夏軍又經寡婦渡趁夜渡過渭水,自有暗中倒向胡夏的關中豪強給予方便,藏身於塢堡。

殊不知,劉義真早就遣人暗中監視寡婦渡。

待劉義真得知消息,當即升帳聚將,就連跟在後方,統禦騎兵的王鎮惡、傅弘之都被請了過來。

“諸位,夏軍已經過河,目前就在韋氏塢堡。”劉義真向他們介紹敵情。

王鎮惡怒道:“這必是韋華所為,昔日此賊複降,主公念他年老,不忍治罪,仍拜為雍州彆駕,然而韋華不思回報,府主,下吏請殺之!”

眾人紛紛附和。

劉義真其實能夠理解韋華為何暗通胡夏,以赫連勃勃的性情,如果不立點功勞,哪怕投降了,也不一定能夠保住性命。

但理解是一回事,若不嚴懲,世人以為他婦人之仁,背叛不用付出代價,隻怕會引得世人效仿。

到那時候,隻怕連睡覺都睡不安穩了。

“明日擊破夏賊,我定查明真相,如果真是韋華勾結夏賊,我必懸其首於城門,震懾宵小!”

說罷,劉義真再一次與軍府的將吏們核對各自的任務,免得到了第二天,臨作戰時卻出現差池。

細節決定成敗,他可不想因為一時疏忽,最終功虧一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