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登在劇組的時候,叫來了馬有德,是讓對方開始準備,組織他的歌友會。
他的歌迷,年齡跨度比較大。
有中學生、大學生,還有工作了的人。
戰鬥力主要來自於中學生、大學生,有時間有精力做數據,然後由“老將”帶領。
老將也是老粉,粉頭。
資曆最深的,從03年開始,便和港台流行歌手戰鬥,磨練了很多技巧。
不過這一次,沈善登不是為了戰鬥,而是克製。
沈善登做電影,本來就有質疑之聲,質疑能否成片,票房多少,拿周潔倫今年上映的《不能說的秘密》比較。
對此,沈善登不僅不回應,還讓馬有德約束粉絲。
讓外界往死裡黑!
不要管!
於是,從質疑,變成了成片一定做不出來!
全方位否定、貶低沈善登!
連導演係本科都不是,也敢來拍片!
劇組裡沒有業內知名人士,窮酸的可悲,對比《不能說的秘密》,沒有明星加盟,沒有咖位,沈善登自己都不演,更不能有歌迷支持。
最重要,沒有大佬幫忙。
《不能說的秘密》有港圈大佬蔣誌強加盟,也有彎島電影人幫助,港台電影圈為之保駕護航。
沈善登完全是徹底的失敗!
網絡歌手,垃圾。
電影,垃圾。
粉絲也是垃圾,就是來騙粉絲錢的。
至於海外獲獎,連成片做不到,獲獎更是白日做夢。
也許《不能說的秘密》用來拉踩的緣故,對岸一些力量很是活躍。
網絡輿論,從質疑,變成了極端否定。
沈善登約束了粉絲,保持克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讓輿論越發極端。
馬有德道:“老板,你的粉絲已經有脫粉情況,需要重視啊。”
沈善登粉絲都沒割呢,人都要跑了。
按照馬有德的意思,還不如早點開割,周潔論唱片、電影、自導自演,一年幾次,割的粉絲嗷嗷叫,跟著學絕對不少賺。
“不用著急。”
沈善登並不急:“巔峰產生虛偽的擁護,黃昏見證真正的信徒。”
刷刷刷!
馬有德連忙拿出小本本記下來,後續放在歌友會群裡公告。
沈善登身上有著大爆歌曲積累的人氣。
《素顏》的發布快三個月,依然牢牢鎮守各大榜單。
這可是07年,大陸創作人逐漸百花齊放,能夠保持三個月的霸榜,隻能說恐怖。
隻要《督公》上映,動員粉絲買單,把票房乾到千萬,實現十倍營收,沈善登就算完成了蛻變,轉身新生代導演。
如黑澤誌玲,本來是吹的,有大片承認,左腳踩右腳,假的也是真的。
這一招港台很喜歡玩,往後的天庭宴也是如此,捧起來,給男主項目,咖位就固定了。
但,沈善登不想這麼做。
這一次不想退。
音樂方麵,沈善登把自己包裝成互聯網歌手,勵誌人設,藝術平權。
說好聽是押注於未來,過個十年,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互聯網音樂教父。
看似很完美,但本質上,是不得已的防守。
年輕偶像、流行歌手,是港台,甚至棒子的地盤。
從這方麵來說芒果台很厲害,超女、快男選秀,讓“粉絲”這個詞流行起來,打造了大陸這邊的年輕偶像,殺入了無人區搶飯吃。
電影上,沈善登不想重複音樂上的退讓。
現如今文化上就是弱勢,十年之後也是,不乾不行。
嘗試走學院派,也讓沈善登看到了如今文化戰線的嚴峻。
大陸這邊是拉港台,想著終歸同文同種,主要矛盾一致對外。
但人家借雞生蛋。
本來港娛台娛都要死了,又在大陸市場複活。
而在西方鄙視鏈(種姓階梯)中,港台是比大陸這邊“先進”的。
其中港島“不乾淨”了,需要不斷鬨事才能獲得“先進”(梵化),攀升鄙視鏈。
至於彎島,在西方鄙視鏈裡,上限很高,非常高。
文化弱勢。
直接導致港圈台娛將自己又行了,歸因於西方鄙視鏈,而不是大陸市場養的。
裡外不是人。
沈善登不想再退了。
割粉絲入行,他以後也彆做太陽了。
從始至終,哪怕是做文藝片,海外衝獎,他都沒想過割粉絲。
沈善登這一次,就要在最前線,文化戰場中最激烈的電影領域,打出一片天。
馬有德說:“電影拍攝期間,一直有序的更新拍攝進度,還有劇照。”
《督公》申請了同名貼吧以及同名博客,在豆瓣也開了號。
如果《督公》電影成功,會成為經典的電影營銷案例。
馬有德小心的看了沈善登一眼,說了個好消息:“老板,媒體方麵評價倒是不錯。”
“哦?”沈善登有些意外。
馬有德補充:“港台娛樂媒體酸話很多,不過我們大陸這邊,有質疑,但是沒那麼惡意。”
“差點忘了,我是認輸派。”
沈善登不由一樂。
他已經轉變了策略,但是之前造的人設還在。
頂著“認輸派”的頭銜,媒體方麵,隻要不是拿了錢黑他的,正常寫稿,會偏向他。
不過博客上就慘了,沈善登已經被打上了五毛標簽。
在這個輿論狂野的年代,“認輸派”這種,“承認落後,然後向西方學習,或許有一天,可能未來能有一點贏的希望”。
還帶著贏的可能性,五毛無疑。
至於暢想未來有一天gd超過本子,有一天也能有航空母艦,有大驅,哪怕是很卑微的想想,也要被罵很多層樓。
想,都是錯!
隻有親身經曆才明白這是什麼時代,這不是自由。
這是完全匍匐在西方鄙視鏈之下,都不是打到了家門口,而是被人家打到了床上。
“歌迷脫粉這種事不用在意,越是被圍攻,特彆是不合理的輿論圍攻,凝聚力隻會越來越強。”
沈善登分析局勢:“互聯網的輿論鬥爭,要遵從互聯網規律。”
馬有德趕緊手自筆錄。
“在互聯網輿論中,是有組織和卑鄙者的遊戲。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鬥隻要一方不要臉,很難分出勝負。”
“不像武鬥,打死了,活下來的就贏了。文鬥,隻要不停地詭辯,不停地進行心理建設,那就能一直贏。”
“所以粉絲不在於多,而在於有組織,敢戰鬥,夠堅定。能夠衝鋒,敢於出重拳,抵近戰鬥。”
馬有德刷刷在小本本上記錄,目光滿是崇拜。
沈善登道:“圍繞我身上的話題,已經實現了轉變。”
“從最初的,a:我能否獲獎,電影能否成功。”
“轉到了b:質疑我的電影能否成片,演員咖位。”
“如今到了c:徹底的否定我電影的一切,甚至連我的人格也進行了否定。”
“接下來,隻要稍微在c環節上做出一點成績,比如正常成片了,就能把c否掉,然後打出一拳,把b也否掉,進而把a也能否掉。”
“縮回胳膊,是為了出重拳。”
“因為對我的否定幾乎是抹黑了,隻要有點亮點,統統能否掉。”
沈善登說的在後世不算什麼。
辟謠式造謠,自黑式洗白。
你說古代中國科技發達,它編個永樂大典有飛機設計圖,將古代中國科技成果否了;
你說《哪吒2》證明了中國文化市場深不可測,它編個榜單不收錄謠言,然後辟謠,再陰陽兩句老外不看,把哪吒2成績否了;
你說美債有問題,股債彙三殺,它說某月要爆,然後沒爆,辟謠,順便把問題存在給否了。
逆練,正練,存乎一心。
這種認知扭曲法門,放在當下真的吊打。
馬有德聽完渾身顫抖。
啪啪啪!
忍不住鼓起掌來,雙手拍的震天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