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踢走孫氏,以漢代吳 > 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出馬

第七十四章 太史慈出馬(1 / 1)

推荐阅读:

丹徒,孫策大營。

“鎮東將軍劉翊?”

孫策聽手下人彙報了劉翊的名號,問道:“彼有多少人馬?”

“看彼軍旗幟,最少有萬餘,今屯駐在靳春,與劉繇遙相呼應。”

孫策哼了哼:“人數倒是不少,那劉翊多大年紀?”

“據聞本年已有十三。”

一瞬間,孫策以為自己是聽錯了。

“你說三十?”

“不,是十三!”

饒是孫策在軍中一向冷酷,此刻聽了劉翊的年紀,也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著實有趣,劉正禮的孺子,倒是不怕死,這般年紀,也敢率兵來戰場!”

“聽聞劉正禮當初在揚州站住腳之後,就派人將他的家眷兒女都接來了揚州,想以此地為基業,唯獨剩這麼一個庶子為質在京!”

“如今,這小子不辭千裡從關中奔揚州而來,為其父殉葬,這份勇氣,倒也難得!”

孫策說完,手下一眾戰將也都是哈哈大笑起來。

在他們看來,長安那些事,根本就不可能是劉繇的兒子做的。

想來,是這孩子跟天子的關係好,抱上了天子的大腿,皇帝故意使人為他揚名,這才是正常的情況。

至於劉翊到底能不能打仗……

看看劉繇的水平就知道了。

他還能強過他老子?

孫策道:“疥癩小兒,不足掛齒,不必管他!”

“君理公!”

朱治當即站了出來。

“劉繇敗走彭澤,兵馬十折六七,已難成禍患,今當務之急,是先拿下吳郡,會稽地作為基業!”

“會稽郡,我自討之,吳郡由公率兵平定,可否?”

朱治當即道:“少君放心,吳郡許貢,不通軍略,略有薄眾,豈是我的敵手?不出三月,定平吳郡!”

孫策很滿意。

“如此,我就放心了,其餘諸公,隨我前往會稽!”

“伯符。”

突然,有一個人開口了。

是周瑜。

“公瑾有何高見?”

周瑜自信的道:“有三件事,提醒主公。”

周瑜就是這樣,每一次會議之中,他基本都是一言不發,隻等所有人都說完了之後,才做補充,而且他每次做補充的態度都相當自信。

周公瑾,天生就是一個自信且強大的人,但他確實有他自信的資本。

因為他每回提出的補充諫言,都能打在要害上。

孫策問道:“哪三件事。”

周瑜說道:“第一件,伯符親自率兵去平會稽,會稽太守王朗師從楊賜,與弘農楊氏關係匪淺,其本人校注經典,乃徐州大儒,與東南諸多名門交好,萬萬不可殺害。”

孫策冷然道:“我攻破會稽後,召王朗效命便是。”

周瑜道:“恐他寧死亦不會為主公效力的。”

孫策聽了這話,麵上依舊冰冷,但心中卻很鬱悶。

也就是周瑜,換成彆人說這話,孫策早乾他了!

王朗為什麼寧死不願為孫策效力?還不是瞧不起他的出身?

他王朗是楊賜門生,當世大儒,而孫策在他看來,不過是個兵痞頭子,還是無詔侵略漢家州郡的那種。

要門第沒門第,要正統沒正統。

包括孫堅和孫策兩代人在內,一直都在努力的突破這個桎梏,但一直到目前,成果並不是特彆的顯著。

“我知道了,破了會稽,我不殺王朗就是。”

周瑜似乎沒看到孫策的落寞,繼續道:

“第二件,攻克會稽,還請善待會稽周氏。”

周氏乃是會稽郡大族,周氏兄弟皆傾向於袁紹,昔日袁術用孫堅為豫州刺史,袁紹用周氏中人為豫州刺史,與袁術相爭,而周氏兄弟也在袁紹的幫助下,與孫家作對,與孫家仇恨頗深。

周氏兄弟,周昂,周昕,周喁皆一時俊傑。

以周瑜對孫策的了解,孫策若是攻入會稽郡,必會屠了周氏!

“伯符,咱們出兵江東,並無朝廷旨意,本就名不正言不順,這個時刻,切記不宜擅殺。”

孫策“嗯”了一聲,算作回應。

“第三,劉繇戰敗,其兵馬在彭澤以西的沿江一代,走失甚多,子義乃是劉繇舊部,在軍中威望甚重。”

“何不使子義前去,收降這些兵馬,以為己用?”

周瑜的三條補充之中,似乎隻有這最後一條,說到了孫策的心坎裡。

孫策高聲道:“子義何在?”

話音落時,便見身材高大壯實,一臉英氣的太史慈大步而出,衝孫策拱手道:“在!”

“子義可願代我去收服劉繇散落於沿江之舊部?”

太史慈高聲道:“願往!”

“好,如此,子義可率領本部兵馬西行,我再另使蔣欽帶三千人馬隨軍相助,人馬可足否?”

蔣欽是九江壽春人,在孫策南下渡江之時,與九江下蔡人周泰,一同投靠到了孫策麾下,其人頗為悍勇,渡江作戰屢建先登之功。

太史慈朗聲道:“將軍給的人馬,隻是太多,焉有不足?”

孫策對太史慈的豪言很滿意,周瑜卻突然開口。

“子義,你西向沿途招降劉繇舊部,必會與劉繇衝突,彼乃你之舊主,若兩方衝突,你當如何?”

麵對周瑜犀利的詢問,太史慈毫不動搖。

“某與正禮,昔日卻為同鄉,我昔日在其麾下,也是恪儘職守,不敢有絲毫怠慢,然正禮對我一直不曾重用,直到碰到了孫將軍,方知何為當世之英主!”

“某既已歸於孫將軍帳下,豈能再有他想?”

“若與劉正禮兵馬相遇,陣前生死相搏,焉有其他?”

周瑜讚道:“壯哉!”

孫策起身讚道:“子義真豪傑也!”

……

……

於是,孫策兵分三路,他本人往會稽,朱治奔吳郡,太史慈和蔣欽率兵沿江西向,進入了豫章地界。

劉繇昔日確實招募了不少兵馬,其兵馬不下三萬眾,可惜劉繇手下沒有大將之才,這些士兵或為新兵,或為烏合之眾,麵對強軍,一觸即潰。

太史慈一路沿途招募舊部,那些人一聽太史慈打著孫策的名號,皆膽顫心驚。

想起孫策軍如狼似虎般的攻勢,又焉有不降之理?

於是,太史慈一路上順風順水,沿途受降了劉繇的舊部不下三四千人。

可是到了池縣上遊之後,太史慈卻碰見了劉繇手下的校尉於糜。

此時,於糜奉了劉繇之命,也在沿途收攏敗軍,他和太史慈一個從東往西,一個從西往東,正好撞見。

雙方都是在搶奪人口,見麵不用多言,直接開打。

於糜用兵水平一般,本人也沒什麼勇略,屬中庸之才,這樣的人碰見太史慈,又如何能夠打贏了?

太史慈甚至沒有親自出馬,隻是在後方指揮,就將於糜打的節節敗退。

於糜本來是奉劉繇之命,出來收攏敗軍士卒的,哪曾想敗兵沒收攏多少,本人的軍隊倒是被太史慈打了個稀爛,手下的兵卒又有好多向太史慈歸順了。

於糜心頭雖然憋氣,怎奈卻拿太史慈和蔣欽沒什麼辦法,隻能率兵奔西而逃。

看對方的軍隊如此不堪一擊,蔣欽笑著對太史慈道:“子義兄,對方如此不堪一擊,不如派兵追之!若能再破敵軍一陣,定可再招降彼軍更多的敗兵!”

太史慈聞言,略有些猶豫。

蔣欽急忙道:“子義兄,有些話我本不該說,你乃新降之人,又是劉繇的同鄉舊部,今日兩軍陣前,若果真留手,翌日被孫將軍或是周公瑾所知,嘴上不說,心中怕是會有所芥蒂,如今正是你借機表現忠心之際,時不我待也!

蔣欽的這一番話,正中太史慈的軟肋之處。

不錯,孫策雖欣賞他,但孫氏諸將和周瑜,卻對他多少有些保留態度。

也難怪,他是劉繇的同鄉,而劉繇是他太史慈的舉主,如今卻一朝背叛了劉繇,在漢朝人的普世價值觀下,太史慈這樣的做法,確實不怎麼地道。

可既然已經歸順了,就不可在三心二意,顧念舊情,到時候怕是裡外不是人了。

“公奕,勞煩你率眾先行追擊,我為你壓後!務必擊潰於糜之餘眾!”

蔣欽聞言大喜:“唯!”

……

於糜的一眾兵馬並沒有逃多遠,就被蔣欽給追上了。

對於蔣欽這種剛剛投入孫策麾下的人來說,最缺少的就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以,他對打仗殺人,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

蔣欽率領一眾人在於糜的後軍追殺,於糜沒有絲毫的辦法。

他隻能是一個勁的打馬飛奔,並高呼道:“誰能救我?誰能救我!”

“校尉!前麵有人!”

於糜被手下人招呼,急忙拉住馬韁,驚恐的望去。

卻見前方不遠處的濕地上,此刻正陳列著一直彪軍。

而那支彪軍的正中的纛旗上,則是繡著:鎮東將軍劉”五個大字。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