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既客套了幾句,就拜辭離去了。
張既走了之後,張濟立刻將手下的一眾校尉,司馬召集到自己的帥帳,與他們共同商議此事。
校尉胡車兒聽了張濟所言,立刻道:“將軍,難道您真的要跟隨劉翊南下去揚州與袁術交戰嗎?我們西涼軍雖精於馬戰,可若到了江南,怕是未必會有用武之地,況且,袁家四世三公……我們與他作對,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處啊。”
張濟冷冷一哼,說道:“我豈會因為朝廷和劉翊就與袁術作對?今番假意應他,不過是為了奪取劉表借於劉翊的糧草,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那使者此番南下去襄陽,會與劉表商議,將糧草屯於南陽境的穰縣,聽他的意思,或許可達十萬石!這可正解我軍的燃眉之急。”
在場的一眾人一聽劉翊居然要問劉表借十萬石糧草,大為興奮,高興的嘴都要合不上了。
張繡衝著張濟說道:“叔父,他們真的能借如此多的糧草?”
張濟肯定的說道:“若劉翊征伐的是其他郡國,劉表或許不為所動,但征伐孫策,劉表說什麼也會支持他!孫家與劉表有不共戴天的血仇,孫策論占據江東,必成劉表的心腹大患!”
“咱們和劉翊南下,揚言替江東鏟除孫策,劉表必大喜,彆說放十萬石糧草在這沿途上,就是讓他拿二十萬石,劉景升也是願意的。”
張繡聞言恍然:“我們不與劉翊南下,而是等劉表的糧草到了穰縣,直接出兵去搶了?”
張濟點了點頭,笑道:“正是如此,誰有閒心陪那小兒去江東?咱們奪了糧草,再轉道東向,天下之大,難道還沒有咱們這支強軍的落腳之地嗎?”
一眾戰將聞言,紛紛向著張濟拱手道:“將軍真是高見呀!”
……
張既離開了藍田,馬不停蹄的向著南陽方向而去。
南陽郡昔日被袁術所占據,劉表當初剛入荊州時,立足未穩,他那時不但不反對袁術占領南陽,反倒是主動表奏袁術為南陽太守。
後來,劉表與袁紹聯合,開始謀取南陽郡。
袁術先是失去了大將孫堅,士氣低落,而劉表則設計斷了袁術的糧道,擠壓袁術在南陽郡的戰略空間,逼迫袁術轉向東北,想要占據兗州打開戰略空間,間接性的引發了匡亭之戰。
最終袁術被曹操打的跑去了淮南,而劉表也正式掌控了南陽郡。
東漢末年的一眾梟雄中,劉表的進取心或許不強,但論守成的能耐,他還是頗為出眾的。
也正是因為看重了劉表的這一特點,所以劉翊才派張既來與劉表談借道和借糧之事。
劉翊相信,劉表能夠看清楚眼下的局勢。
幫助自己南征,就是使荊州穩定!
張既見了劉表,陳述了己方的戰略意圖,並希望劉表能夠遵循朝廷旨意,借道給己方,同時提供給己方糧食。
劉表身材高大,容貌俊逸有風範,雖年過五旬,但氣質卻極為突出,實是一等一的美男子!
聽完張既之所請後,劉表並沒有立刻表態。
他隻是笑著詢問張既:“鎮東將軍,今年歲幾何?”
“轉年便十三歲了。”
“了不起啊,吾十三歲之時,尚在雒陽太學讀經習注,看看人家劉正禮之子,十三歲的兒郎便可獨領八千猛士南下,為國除賊了。”
劉表身邊的一眾手下紛紛額首,表示讚同。
“這糧食,老夫借了。”
張既聞言大喜:“多謝使君!”
劉表的彆駕劉先開口:“使君,八千兵馬,轉戰江東,戰線如此之長,隻怕耗費甚巨……”
“哎!”
劉表伸手,擋住他的話頭:“始宗,此言差矣,劉鎮東奉天子命南下平叛,我身為替朝廷牧守一方的州牧,焉能虧待天子王師,此乃國家大事,不可不重視啊。”
張既衝著劉表長長施禮:“使君真乃國之股肱!”
“嗬嗬,隻是不知,劉鎮東的兵馬,當停留於何處?”
張既忙道:“劉將軍希望使君能夠將先行糧草屯於穰縣,為我軍進入南陽後使用。”
劉表當即表示:“可也!”
張既又道:“使君,如今李傕之亂剛剛平複,關中尚有許多窮凶極惡之徒,他們中很多人,早就瞄準了富饒的荊州,若聞使君調轉糧秣往穰縣,隻恐會驅兵來搶,使君不可不防啊!”
劉表眯起了眼睛,深深地望了張既一眼。
“老夫知曉了,多謝告知。”
隨後,便命人帶張既去驛館歇息。
張既走後,從事韓嵩立刻詢問:“使君,為何要如此輕易的就答應他?”
劉表捋著自己整齊的胡須,道:“為何不答應他?”
韓嵩道:“劉翊遠征揚州,無有糧草,耗費甚巨,且袁術勢大,孫策驍勇,他未必能勝,萬一敗了,荊州豈非憑白損失了錢糧?”
劉表當即哈哈大笑。
“軍師啊,諸公不知兵,你可能否替吾言之一二?”
劉表口中的軍師,便是如今荊州的鎮軍軍師,蔡瑁。
蔡氏在南郡聲威極盛,諸族皆以之為首,蔡瑁如今更是劉表之下的第一號人物,掌控南郡的大部分軍權。
蔡瑁朗聲道:“使君亦知,劉翊恐非袁,孫敵手,但袁術昔年與我荊州屢次相爭,孫策亦是與我等有殺父之仇,此乃死敵,無可化解。”
“此番資助劉翊錢糧,雖耗損頗巨,但畢竟是資助朝廷兵馬,大義為先!”
“劉翊此番去江東,雖未必能勝,但總歸可以消耗孫策實力,為我等謀劃應對江東,爭取時日。”
“劉翊乃朝廷名詔所任之將,若死於孫策之手,則孫策實與反賊無異,我等乘機煽動江東諸郡,造孫策的反,使其內患。”
“劉翊若敗於孫策之手,那使君可以用以為援,召他屯兵於夏,為揚州西向之屏障。”
“既是朝廷派來的棋子,那就一定要物儘其用,如此方不辜負劉翊派人來求我們一遭啊。”
蔡瑁說完,得意洋洋的來回環視諸人。
看見沒?我是不是個大聰明?
眾人紛紛點頭,出口盛讚。
蔡瑁這個人,出身大豪之門,極有才乾,生性倨傲,非常喜歡出風頭。
不過,他也確實有這個資本。
在用兵的戰略眼光上,他在荊州還是很出類拔萃的。
就在此時,一個人站出來問蔡瑁:
“敢問軍師,適才言劉翊敗給了孫策,或是死於孫策之手當如何,若劉翊勝了孫策,奪取江東,又當如何?”
蔡瑁聽到這一愣。
誰啊,這時候出來問這話,砸場子嗎?
他可能贏嗎?
看向問話之人,乃是南陽人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