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踢走孫氏,以漢代吳 > 第二十三章 假騎都尉,劉翊!

第二十三章 假騎都尉,劉翊!(1 / 1)

推荐阅读:

“讓開!老夫乃是光祿勳,奉詔來此!”

羽林左監舍外,光祿勳宣璠,劉翊,李典以及一眾羽林郎,押解著被五花大綁的胡封,徑直進入了監舍。

舍中的一眾羽林騎看見他們的頂頭上司胡封被如此押解到監舍,一開始是大為吃驚,但很快就都低下頭去,視若不見。

這幾年來,京中的變故實在太多了,奪權之事隔三差五就是一次,羽林騎們也算是見怪不怪。

先前他們的上司還是呂布呢,後來不也被李傕趕出了長安麼。

現在這長安的局勢,也就那麼回事吧。

很快,羽林左監在職的三名司馬匆忙趕到監舍正廳,看到了五花大綁的胡封,這三位並無動容,他們隻是向著光祿勳行軍禮。

宣璠也不客氣,清了清喉嚨道:“陛下旨意,騎都尉胡封,追隨逆賊,助紂為虐,危害朝綱社稷,今即剿除,剝奪官祿,罷為庶人,囚禁待審,羽林左右兩監舍,共計八名司馬,一千七百精騎銳士,由代騎都尉劉翊監掌!”

說罷,劉翊便站了出來。

那三名司馬皆有些錯愕。

這不還是個孩子嗎?

雖然個頭高一些,身形也魁梧,但怎麼看還是稚氣未脫呢……

啥家庭啊,他什麼成分……這歲數就代騎都尉了?

一名司馬上前,恭敬道:“敢問宣公,不知可有尚書台或是……車騎將軍府之授意?”

“混賬!什麼車騎將軍,他算什麼!”

宣璠大怒,隨之從袖中取出天子血書,展露在幾個人的麵前。

“陛下密詔,命我等賢良之臣誅殺逆賊,還社稷清明,爾等如此推諉,莫非與逆賊同流!?”

“吾為光祿勳,便是爾等上官,今得陛下授意,難道還管不得爾等羽林監嗎?!”

羽林監舍的士卒們本來就非李傕嫡係,他們都是昔日京師六軍之中的精銳,本曾隸屬於朝廷,隻是多年來董卓、李傕輪番執軍,讓他們慣性的對西涼軍頭產生了顧慮,但不代表他們是真心願意歸順西涼軍頭。

“宣公恕罪!末吏隻是例行詢問,豈敢不尊王命!”

說罷,那三名司馬齊齊轉身,共同向劉翊施軍禮,道:“見過都尉!”

宣璠轉頭,向著劉翊示意了一下。

便見劉翊對他們說道:“諸位,時值國難,諸事從簡,今四海擾攘,凶邪當道,我等身為陛下股肱近臣,在非常時節,自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

“今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翻手之間,已拿下李利、胡封等凶逆,右將軍樊稠甘心歸附,朝堂諸賢擁戴,親政在即。”

“當此時節,正是兒郎們建功之時,天子乃聖賢之主,賞罰分明,大事若成,必不負建功之人!”

“改變你們自己和家族命運的機會,就在眼前,就看你們能不能抓的住了!”

三名司馬彼此驚愕的互望。

這位假騎都尉雖年輕,但說話可真是老成啊,一番話說下來,不但是占儘大義,而且也給他們把大餅直接都畫了出來,由不得他們不接。

“末吏袁彬!”

“末吏趙表!”

“末吏侯伶!”

“願聽都尉調遣!”

劉翊點了點頭,道:“好!三位司馬果然都是忠義之士,此間事了,我必將三位的名字呈稟陛下駕前!”

“多謝都尉!”

便見劉翊突然麵色一正:“袁司馬聽令!汝可以我名義,前往羽林右監,著右監諸司馬速速來此相見!遲者去職!”

“唯!”

“趙司馬!”

“在!”

“速速召集羽林騎左監軍士,隨我前往武庫,著取甲胄兵械,為羽林兒郎們披掛武裝,不日之後,長安定有大戰,屆時需得我羽林騎士,為國效力!”

“唯!”

“候司馬!”

“末吏在!”

“引五十羽林郎,陪伴宣公前往尚書台宣詔,陛下馬上就要親政,諸臣不可怠慢!”

“唯!”

說到這,就見劉翊突然一指堂外跪著的胡封。

“立將此人斬首,將其首級懸於羽林監,以儆效尤!”

“唯!”

宣璠驚訝的看著劉翊,大為稱讚。

這少年郎真非等閒!

難怪陛下在這般重要時節,委以其大事!

看他此刻吩咐的這幾件事,都是打在了要害上。

劉翊看向宣璠:“宣公,末吏現需引羽林騎前往武庫,為他們重置裝備,就不陪同宣公前往尚書台了,五十兒郎隨宣公同往,可否?”

宣璠捋著須子,滿意的大笑道:“劉都尉不愧是名門出身啊,小小年紀,行動周密,斷事果決,難怪陛下如此重視於你,假以時日,郎君必成大器!”

“不敢,末吏不求利祿,隻求為天子儘忠!”

……

……

長安皇宮發生了這麼大的事,除了參與者外,自然也瞞不過其他人。

特彆是收拾了李利和胡封之後,樊稠立刻親率兵馬去奪取李傕和郭汜在長安城郊外的大營,董承則是開始接手未央宮七門防務,劉翊則是去收服羽林監的大漢精騎……如此大的軍事動作,尚書台那邊自然是第一時間知曉了。

隻是現在皇宮內外各門緊閉,一眾公卿老臣想要進宮求證,也進不去啊。

而且,他們現在也不敢去。

誰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冒冒然的闖過去,萬一被波及了性命,著實得不償失。

這種事,這些年可實在太多了!

於是,以司徒淳於嘉,司空張喜,太常楊彪等為首的一眾公卿,都齊聚尚書台。

“司徒公,門吏回報,宮中七門緊閉,南屯司馬董承正在收服七門,今早奉皇命入宮見駕的樊稠,此刻已經率兵前往京郊!”

淳於嘉身為一眾公卿之首,老謀深算,他很快想通了個中環節。

“樊稠庸兒,定是與李傕不睦,現去奪李傕和郭汜在京郊的大營了。”

在場的公卿們聞言,皆議論紛紛,竊竊私語。

這四年多來,朝廷屢次動蕩,兵變一茬接一茬,諸臣也算是見怪不怪。

隻是今日這事情的走向著實讓人不明。

“好端端的,樊稠怎麼突然就跟李傕鬨翻了?”

淳於嘉不屑的哼了哼,道:“西涼賊子,皆短視之庸兒,無有遠慮,又失禮儀,變難必作,彼此攻伐,實是意料中事……不過,有一點倒令老夫不明……”

“此事之始,為何起於宮中?”

這話算是一下子問到了要害上。

不管樊稠與李傕是因為什麼反目成仇的,但他要奪下長安,要麼回京之後直接起兵去打李傕和郭汜在京師的營盤,要麼設鴻門宴誅殺李傕在京城中的代表李利,然後再奪其權!

可如今樊稠直接在皇宮中起事拿人,封鎖諸門,使朝中諸臣不能進……

楊彪言道:“看來,我等倒是小瞧了這庸兒,此人在搶奪軍權之前,先控製了未央,把持住了天子,使我等公卿束手,無有翻盤之機。”

“如此,縱長安如何變亂,最終他隻要天子在手,就能一如先前的董卓和李傕一般,挾持天子,把持朝政……”

“但終歸是不會長久的。”淳於嘉慢悠悠地站起身,看著在場的一眾公卿道:“西涼賊子內訌,對我們,對朝廷來說,是好事。”

“樊稠庸兒想要奪李傕之權,就讓他奪好了,以李傕之心性,焉能坐視其獨大?嗬嗬,隻怕要不了多久,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之間,便會彼此互相攻殺,賊勢定弱!我等坐觀其勢,再尋機出手未遲……”

“司徒公所言甚是!”

眾人正議論紛紛,突聽外麵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緊接著便聽到了爭執之聲。

淳於嘉眉頭微蹙:“何人在外喧嘩?”

很快,就見一個人帶著十名甲胄銳士來到了廳堂之中。

“司徒公,得罪了,宣某來此,乃是替陛下宣讀討賊的血書密詔,打擾之處,還望諸公海涵啊。”宣璠笑嗬嗬的衝著淳於嘉拱了拱手。

在看到了宣璠的一刹那,淳於嘉懵了。

他,他怎麼也攪和在其中?!

還有,什麼是……血書密詔?

誰能告訴老夫,這、這到底是怎麼個情況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