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朝堂文武百官此刻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尤其是他的上首,他那位父皇此刻視線簡直比陽光還要耀眼。
李承乾麵對著這一切,要說沒壓力那是假的。
可他卻知道,這就是他必須要麵對的。
他算是明白了,有些東西,既然你要去爭取,那就得付出代價。
連這點小場麵都頂不住,那以後的日子會更加的不好過。
李世民看著自家小崽兒這倔強著咬著牙直視自己的模樣,忽然嘴角微微一翹。
他微微往後靠了靠,饒有興致的說道。
“嗯,太子能有這番心思,朕深感欣慰!”
“你既已知道你年紀尚幼、學問不足,那便安心聽政、讀書便是了。”
“不過,朕倒也真想聽聽,你到底打算在哪個方麵幫朕!”
“你說吧,說得好,朕還真不介意讓你乾點什麼!”
李世民這話,其實即是說給李承乾聽的,也是說給在場的臣工聽的。
方才李承乾那番話,落在眾人耳朵裡,其實就是李承乾這個太子在要權。
而李世民,居然沒拒絕?
好幾個老牌噴子,聽著這話都已經蠢蠢欲動了。
他們此刻看著李承乾那叫一個炙熱啊。
他們早就做好準備了。
但凡李承乾膽敢信口開河的話,他們絕對第一時間站出來噴個痛快。
罵皇帝他們已經有魏征這個同行珠玉在前了。
那麼,拿李承乾練練手,似乎也不錯。
李承乾可沒想那麼多。
他要個屁的權,他不過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罷了。
眼見著李世民終於鬆口了,他也鬆了口氣。
他就怕自家老爹霸道起來,讓他壓根連把話說完的機會都沒有。
想到這兒,他也不打算玩什麼套路了,直言道。
“陛下,聖人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大唐如今正朝著老有所依、幼有所養而努力著!”
“可陛下的父皇,兒臣的皇爺爺,如今孤苦伶仃一人在宮中。”
“陛下日理萬機、俗務纏身固然不便。”
“那兒臣這個東宮太子、李氏皇族長子嫡孫,替父儘儘孝心,可好?”
一言出,滿堂皆靜!
此時此刻的太極殿內,落針可聞!
端坐上首的大唐皇帝陛下,這會兒已經沒了之前的笑容了。
正式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他,一對略有些狹長的丹鳳眼半眯著死死地盯住了昂首站在殿中的李承乾。
臉上更是沒有了任何表情,就那麼滿臉冷冽的繃著。
整個太極殿內,原本還有一些的淅淅索索的聲音,這下徹底沒有了。
所有人都低下了頭,躲避著上首那位於玄武門殺兄弑弟親手搶來了帝位的大唐皇帝那咄咄逼人的視線。
唯有李承乾,這位大唐東宮太子,引發此事的罪魁禍首。
他沒有絲毫躲閃,反而昂首挺胸嘴角帶著些許笑容,就那麼直視著李世民。
李世民看著眼前要意氣風發的李承乾,雙眸猛的一縮,眉頭都快皺到一起了,咬著牙楞楞問道。
“太子,你說要代朕去儘孝?”
“那你這意思,朕不夠孝順?”
這話說得很重!
一眾臣子,哪怕平日裡最混不吝的程咬金。
這會兒都低著頭可勁兒掰扯著他那幾個蘿卜一般的手指頭。
看得那叫一個那有滋有味,看得那叫一個目不轉睛,似乎都忽略了周遭發生的事情一般。
唯有那微微抽搐的嘴角,把他內心的情緒表現得淋漓儘致。
李承乾聽得李世民這惡意滿滿的提問,卻不僅沒如其他人那般幫著李世民辯解,反倒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坦然道。
“父皇的孝心自然是夠的。”
“然,國事繁雜、俗務纏身,自然就沒有多少時間儘孝了!”
“故此兒臣才認為父皇孝心可嘉,孝行不夠!”
“好在有兒臣在!”
“兒臣不僅是東宮太子,還是我李氏皇族如今的長子嫡孫!”
“兒臣去皇爺爺那兒儘孝,不僅代表自己,還能代表著父皇!”
“此舉,除了兒臣,絕無他人能效仿!”
李承乾人年紀不大,聲音也頗為稚嫩,還帶著孩童一般的清脆。
可這番話,卻說得理直氣壯、義正言辭。
以至於殿內不少臣子的視線都落在了李承乾身上。
這視線中,有審視、有讚揚、有觀察更有滿意!
尤其是魏征,此刻他看著李承乾就極為滿意。
對!
就是這種直言不諱的勁兒。
很好!
保持住!
魏征是真心覺著李承乾今兒這表現特彆特彆好。
有理有據、有禮有節、誠心上諫!
太好了!
可朝臣們的感覺是好了,李世民的感覺就不好了。
在他看來,自己的兒子,自己悉心培養的長子,居然在這太極殿內正大光明的說自己‘孝行不夠’!!!
甭管之前有什麼理由,也甭管這理由是不是合適。
就衝著這一句,他火氣也噌的一下冒出來了。
但他還不能破防當場直接訓斥。
因為無論是李承乾剛剛這番話,還是剛剛李承乾的表現,都太完美了。
那這事兒去挑刺,那簡直是敗壞自己的名聲。
李世民可不會這麼蠢!
所以,他直接換了個角度。
“太子,你代朕儘孝固然是一番好心。”
“可你也說了,朕是孝心足夠,但俗事纏身故此不能時時儘孝。”
“那你呢?”
“你如今也要觀政,還有諸多師傅布置的課業,你的時間也不多!”
“莫非你光顧著你皇爺爺,連朕還有皇後這親生父母都不要了?”
“這就是你的孝心?”
李承乾好懸沒當場罵出聲。
這李世民怎麼這麼苟啊!
暗戳戳的給人挖坑埋陷阱,巴不得人掉進去。
你這圖啥啊!
不過,好在李承乾不是表麵上那個十二歲的少年。
既然已經發現了坑,那他不僅要跳出去,還要給自己搶塊肉吃。
麵對著咄咄逼人的李世民,李承乾再次躬身一禮。
“回父皇,俗語有雲,忠孝兩難全!”
“兒臣這條命都是父皇、母後給的,兒臣怎敢忘記父皇、母後。”
“故此,兒臣請辭太子之位!”
“還望父皇恩準,讓兒臣以儘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