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允伸,張簡會,再到張公素,節帥的位置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換了三回,不過,足以讓幽州百姓燒高香的是,權力更迭,難得沒有爆發戰亂。
所以,雖然站在長安朝廷,或是底層武夫的視角上,張簡會此人膽小如鼠,一矢未發,便倉皇而逃,但也正是張簡會奔逃,反而讓幽州少了一次戰亂。
陳從進當上了隊頭,原來的同僚,王猛,張泰,郭彥景,王重訓,有一個算一個,個個臉色都有些複雜。
王重訓歎了口氣,說道:“人比人,氣死人,隊頭進城喝了頓酒,節帥就升了隊頭的官。”
王猛難得的點了點頭,讚同道:“我說隊頭美豐姿,你們幾個還不服氣,這回服了吧!”
陳從進哈哈一笑,道:“行了,一個個的,說的話酸溜溜的,我請大家夥吃酒,暢飲。”
“升官了,是該咱們老兄弟吃頓酒。”
隨後陳從進找了張葛告假,而張葛對此,大手一揮,大氣的表示沒問題,明日回營即可。
陳從進請幾個夥長,進了幽州城,大吃大喝了一頓,王猛幾人,心中有些憋悶,下手毫不留情,一頓酒,整整吃了陳從進一月的餉錢。
對此,陳從進的臉色毫無變化,他一個孤家寡人,對錢財,陳從進確實不是特彆在意。
郭彥景借著酒意說道:“大郎為人不錯,咱們待在一起三年了,大郎平日裡,對兄弟們多有幫助,你當隊頭,沒什麼不服氣的。”
張泰敬了陳從進一杯,一口飲下,隨即放下酒杯,說道:“大郎現在,今非昔比,隊頭,是大帥親口所封,日後前程,必然遠大,希望大郎日後,還能記得咱們老兄弟。”
陳從進聞言,正色道:“諸君何出此言,你我兄弟,情同手足,若陳某他日真能有所建樹,豈敢忘卻!但有榮華,必與諸君同享,苟富貴不相忘!”
陳從進和幾人都在同一隊中,也接觸了三年之久,對幾人的性子,都有所了解。
王猛就是這個時代典型的武夫,他和陳從進一樣,渴望戰爭,渴望軍功,和王猛閒聊時,陳從進知道,王猛此人,對朝廷,沒有忠義,或者說沒有歸屬感,但這並不能說王猛是不忠之人,他的忠,隻在對自己有恩之主上。
張泰年紀和陳從進差不多,性子嘛,較為溫和,當初從軍,和陳從進的理由差不多,在家吃不飽飯,從軍也是世道所逼。
而王重訓此人,陳從進感覺他,頭腦簡單,脾氣不好,但是武藝不錯,手中一柄橫刀使得密不透風。
至於郭彥景,陳從進個人認為,是個聰明人,雖然武藝在他那一夥中,不算最好,但是他卻把最雄壯的一人,籠絡成了腹心。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每一個人,隻要接觸了,就知道每個人都不儘相同。
陳從進的內心有些感慨,自己才隻是一個小小的隊頭,掌控這一隊五十人,自己感覺都有些吃力,陳從進都不能想象,自己若是有朝一日,統兵上千人時,自己能不能行。
幾人暢飲一番,酒至正酣,興致所起,五人甚至約為異父異母的親兄弟,眾人都發誓,日後富貴在身,絕不相忘。
一場大醉後,眾人夜宿幽州城,好在陳從進還保持著半分清醒,再三囑咐店家,清晨時,務必叫醒他們。
而次日清晨後,一夜宿醉的陳從進還有些迷迷糊糊,被店家叫醒後,陳從進用冷水洗了把臉,強振精神,隨後又把眾人叫醒,準備回返軍中。
平靜的日子在持續,返回軍中的陳從進,和往常時候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區彆,唯一不同的,便是多操心了一隊人的事。
吃飯,穿衣,訓練,生病,哪哪都要操心,陳從進心中信奉一條鐵律,平日裡怎麼對待士卒的,上了戰場後,士卒就會怎麼對待你的。
時間不急不緩的過去,陳從進一邊學習怎麼管理一隊人馬,一邊勤加練習武藝,對管理,陳從進時常向張葛討教,而張葛覺得陳從進是大帥親口提拔之人,因此,對一些小問題,張葛也是沒有什麼保留。
直到八月份,陳從進又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那就是歸義軍,隻是這個消息,卻並不算是好消息,張義潮病逝了。
張義潮,沙州敦煌人,沙州及隴右自安史亂後被吐蕃攻占後,大中二年,張義潮乘吐蕃內亂之機,率沙州人起兵驅逐吐蕃守將,自攝州事。
此後,歸義軍修治兵甲,且耕且戰,相繼收複甘,肅二州,隨後張義潮派遣告捷使者奔赴長安。
宣宗大喜,授張義潮為沙州防禦使,同年八月,其兄張義潭入朝,獻沙,瓜,伊等十一州圖籍,宣宗遂於沙州置歸義軍,以義潮為節度使兼沙,瓜等十一州觀察使,不久,加授左仆射。
大中十一年,在張義潮影響下,吐蕃大將尚延心,以河,渭二州歸唐,鹹通二年張義潮率蕃漢兵七千人收複涼州,至此,吐蕃所占唐河隴失地大體收複。
鹹通八年,張義潮千裡迢迢,入朝長安,朝廷深感其忠,遂授檢校司徒,右神武大將軍,並賜莊宅,並以其侄子張淮深守歸義軍,而張義潮自此留居長安,直到鹹通十三年,病逝。
“萬裡一孤城,儘是白發兵。”這兩句話,是陳從進對歸義軍的印象,在安史之亂後,西域之地,大部陷入吐蕃之手,但是西域並非沒有唐軍,這些唐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等待著天子的援兵,隻是等到滿城白發生,大唐依然無力恢複。
陳從進聽到張義潮的事,心中隻是感慨了一下,歸義軍隻是大唐在西域最後的榮光,等到五代亂世,宋朝建立,中原王朝再次立足西域,將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歲月。
陳從進本以為平靜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這種日子過的太久了,久的都讓陳從進心中渴望戰爭的想法都有些磨滅了。
時間來到鹹通十三年,九月份,節帥張公素,突然一紙調令,下令將雄平都調往歸順州懷柔縣。
歸順州,距離幽州不過百餘裡的路程,歸順州,貞觀二十二年以內屬契丹彆帥析紇便部置,下轄隻有一縣,便是懷柔縣,而懷柔這個名字,便可看出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