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國都,長安。
李太蒼召集文武百官。
袁天罡單膝跪地,將審訊所得一一道來。
“啟稟陛下,大周疆域數千倍於大秦!”
“大周皇帝乃天武境!座下文武有十六位地武境,玄武境不計其數!”
諸葛亮輕搖羽扇,眉頭微皺。
“大周境內宗門情況如何?”
“回丞相,大周雖宗門林立,但擁有地武境強者的僅有四家!”
李太蒼道。
“繼續說。”
“我大秦洞天出口恰好位於十萬大山邊界,極易遭受獸潮衝擊。據那孟高義所言,最近一次獸潮中,大周損失了三位地武境強者!”
“這也是大周隻有大周皇帝一位天武境的原因,每次獸潮來臨,大周都要損失幾位地武境!”
“還有……”
不良帥袁天罡將大周使者所知道一切悉數說出。
至於那個地武境孟高義,已經死了。
李太蒼那一劍,就已經把他打廢了。
再加上袁天罡那難以言說的酷刑,孟高義已經成了徹頭徹尾的廢物。
大秦沒有無用之人的糧食,所以直接就殺了。
李太蒼微微頷首。
他看向諸葛亮。
“丞相以為如何?”
諸葛亮默默盤算著出征所需要的人口和物資消耗。
以及抵達大周邊境後的境況。
歎了口氣道。
“陛下還需從長計議啊!”
“離開洞天後,我們很有可能要承受大周軍隊和獸潮的雙重夾擊!”
“而且,不良帥說大周邊境有著高聳入雲的圍牆,能抵禦地武境獸潮的圍牆,大秦也難破啊!”
文武百官皆是沉默。
他們都是由諸葛亮和李太蒼選出來的年輕人,飽含理想,有銳意進取之心!
但他們不是什麼都不懂的莽夫。
他們皆有審慎之心!
他們深知,遠征大周絕非易事!
離開大秦後,就要在十萬大山邊界降臨。
既要承受大周軍隊的壓力,又要承受獸潮的壓力!
能殺死地武境的獸潮,大秦靠什麼抵擋嗎?
難道讓陛下親自上陣為他們對抗獸潮?
那他們這些臣子還有何顏麵立於朝堂?
若是如此,將陷天子於險境,他們文武百官找個柱子撞死算了!
李太蒼點點頭。
“丞相所言極是,但大周還是要征伐的!”
“要給兒孫們把土地打下來,把生存的地方打下來!”
“不能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世兒孫啊!”
諸葛亮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他並不是迂腐守舊之人。
不然,曆史中的他也不會六出祁山了。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隻要諸葛亮堅守不出,可以避免北伐的消耗,也能讓蜀漢的生存空間鞏固。
再加上東吳的戰略,蜀漢可以削弱,但不可以亡!
魏國要侵吞蜀漢,也要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但諸葛亮深知,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征伐是必須征伐的!
不打不行!
不打就是慢性死亡!
諸葛亮輕搖羽扇。
“陛下明鑒,臣隻是提醒風險,並非反對出征。”
李太蒼繼續說道。
“大秦絕對不可以閉關鎖國!否則終將困死在這方洞天之中!”
“一個月後,大秦全軍進駐大周邊境!!”
“朕要在十萬大山開辟通路,修築雄關!以洞天出口為中心,建立一座堅不可摧的城池,作為輻射四方的前哨!!”
“此事就這麼定了!”
諸葛亮與文武百官齊聲拜道。
“臣等遵旨!”
諸葛亮進言道。
“陛下,臣建議先派遣精銳斥候,摸清十萬大山的地形和獸潮規律。”
既然決定要打,諸葛亮就已經開始思考策略了。
李太蒼點頭。
“準!”
“不良帥,此事交由你負責!”
袁天罡從陰影中現身,沙啞應道。
“臣領命!”
……
李太蒼並不是窮兵黷武之人。
他很珍惜自己大秦的每一位士兵。
之所以敢做出遠征大周的決定,是因為他早已做好了萬全準備!
就在前些時日的係統簽到中,他獲得了兩座足以改變戰局的絕世大陣!
【九獄鎮界大陣:以九大上古凶獸精血為引,勾連地脈,形成九重煉獄結界。每重結界蘊含一種極道之力,寒冰獄凍結神魂,烈焰獄焚滅肉身,罡風獄削骨蝕髓……闖陣者需連破九獄,否則魂飛魄散。】
【玄黃不滅陣:此陣引動大地玄黃之氣,化作堅不可摧的金色光幕,號稱萬法不破。一旦成型,陣壁浮現古老神紋,能將攻擊十倍反彈!即便遭受天劫轟擊,亦能自行修複,生生不息!】
李太蒼並沒有將這兩座陣法布置在長安。
在他心中,若真有強敵能攻破邊關、殺到都城,即便有這兩座防禦大陣也不過是困獸猶鬥。
到時候,自己就和長安一起亡了得了。
君王死社稷而已。
所以這兩座陣法便一直擱置在係統倉庫裡。
如今,他要在大周站穩腳根,就需要這兩座防禦政法!
那九獄鎮界大陣以九大上古凶獸精血為引,必能夠很好的克製獸潮。
再加上玄黃不滅陣強悍的防禦,大周軍隊亦不能進分毫!
如此,先在邊境站穩腳跟,再徐徐圖之。
待摸清大周虛實,便是全麵進攻之時!!
【叮!簽到次數刷新。】
“簽到。”
【恭喜宿主獲得召喚次數1】
“朕的哪位愛卿要來了?!”
李太蒼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雖然已經召喚了諸多英才,但每次獲得新的召喚機會,他依然難掩興奮之情!
每當想到那些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將即將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共同開創不世功業,他就熱血沸騰!
“係統使用召喚次數!”
【叮!正在召喚中……】
【叮!召喚成功!】
【恭喜宿主成功召喚王佐之才,荀彧!】
【人物:荀彧
境界:黃武三重
功法:《文心昭世經》】
竟然是荀彧!
這不孟德兄的朱砂痣嗎!
荀彧與孟德年少相遇,立下了共扶漢室的誓言。
隻可惜,孟德背叛了荀彧,背叛了漢室!
當曹操欲稱魏公,荀彧以死明誌。
既然世上已無漢祿可食,那世上也不必有荀文若了!
雖然是孟德逼死了荀彧,但孟德依舊時常在無人的角落悄悄掉眼淚。
“文若,我的文若啊……”
“為何不能再與我同行呢?”
荀彧有經天緯地之才,既有蕭何的理政之才又有張良的戰略眼光。
有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眼光,也能在官渡之戰時留守許昌保障後勤,致信曹操堅持抗袁!
更是推行屯田製,恢複中原經濟!
此乃王佐之才啊!!
李太蒼輕聲喚道!
“荀令君,何在?”
“臣在!”
殿外傳來一陣清雅的檀香,那香氣清冽悠遠,似鬆間明月,又如竹下清風。
伴隨著不疾不徐的腳步聲。
李太蒼抬頭望去,隻見一位身著月白儒袍的文士正拾階而上。
他眉目清朗,腰間佩玉叮咚。
整個人散發著溫潤如玉的氣質,仿佛一卷行走的聖賢書!
荀彧躬身行禮,聲音清越。
“臣荀彧,拜見陛下。”
“願為陛下分憂,共襄盛舉!”
李太蒼沒有擺絲毫的帝王威儀。
小跑著上前扶起荀彧,握著他的手,眼中滿是欣喜。
“文若來得正是時候!朕正欲遠征大周,急需愛卿這般王佐之才!”
荀彧微笑不言。
李太蒼繼續說道。
“有文若在,朕可以安心征伐大周了!”
“朕得文若,如魚得水也!”
諸葛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