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現實的無奈
第875章 現實的無奈
既然不願意看到一如前世一樣,英倫就此同歐洲漸行漸遠,最終導致脫歐的結果,那麼巴倫就開始積極的在德法以及英倫之間進行著斡旋。
卡梅倫並非一定不願意為歐洲債務危機的解決出資,他在之前也表示過,英倫可以出資100億歐元,不過希望是在20國集團的架構內,而不是通過if——當然,他的這番言論也引起了if總裁,英倫前首相布朗的不滿……
而且在回到國內,麵對包括工黨和聯合政府內部的抨擊聲音的時候,卡梅倫雖然在議會中為此辯解,但也不是沒有後悔的想法。
因此這個時候,同法國、德國方麵都關係還不錯,同時也能夠與卡梅倫直接對話的巴倫,也就成為其中斡旋的最佳人選了。
要知道,在之前的歐盟峰會中,薩科齊和卡梅倫兩人可是直接吵了起來,薩科齊當時對卡梅倫直言:
“我們受夠了你對我們的批評,受夠了你的指手畫腳。你說你憎恨歐元,你不想加入歐元區,可是現在你卻想在我們的會議上乾擾我們。”
因此如果再讓雙方直接對麵,恐怕最終的結果還是不歡而散。
最終,在今年的年初,在巴倫的態度強硬的“勸說”之下,卡梅倫最終改變了態度,表示願意承擔英倫的責任,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300億歐元,在英倫態度的轉變帶動之下,其他的非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也陸續的答應了他們之前所承諾的注資份額。
不過歐盟方麵,法國和德國也對英倫進行了一定的妥協,在2012年1月的歐盟峰會上,他們調整了之前的“財政新約”……
最新版本的財政新約規定,年度結構性赤字不得超過gdp的0.5為締約國中期財政目標,但允許締約國“在控製範圍之外發生對政府財務狀況構成重大衝擊的非正常事件,或在修訂後的《穩定與增長公約》定義下的嚴重經濟衰退時期,暫時偏離中期目標。”
在那次的歐盟峰會中,卡梅倫對原本強硬的歐盟財政新約最終做出的妥協表示滿意。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巴倫有時候也會感覺很是無力。
畢竟即便是現在,他能夠做的也不是太多,以英倫來說,無論是融入歐洲,還是脫歐,都有好處和壞處。
比如說英倫加入歐元區的話,那麼喪失對本國法幣的自主調節政策,無論是對應英倫的經濟,還是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都會形成巨大的挑戰。
並且以現在的情況看來,還要承受其他像是希臘、愛爾蘭等經濟沒有競爭力,卻需要為本國國民提供超高福利的國家的拖累。
但不加入歐元區,那麼像是歐債危機這種情況下,要保持在歐洲的影響力,也還是需要像是這一次歐盟峰會時候一樣,拿出錢來對那些國家進行救助。
好處就是能夠獲得廣闊歐洲市場,畢竟在歐盟內沒有關稅壁壘,因為申根區內人員流通也非常的方便,這能夠讓英倫的企業在歐洲市場中具有亞洲和北美公司更大的優勢,令歐洲市場成為其“根據地”。
不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有好處,自然是需要承擔責任,特彆是像是英法德這樣歐盟中的“大個子”,那麼也需要承擔更多的歐盟支出……
如果英倫脫歐……
那麼就會像巴倫前世一樣,失去了歐洲之後,首先對於英倫國內的製造業來說,就是非常大的打擊。
另外,脫離歐洲,那麼英倫在歐洲的影響力也就會逐漸消失,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倫隻能夠調整他們的國家戰略,轉而成為美利堅全球戰略的堅定盟友——說白了,就是沒有歐洲作為根基,那麼英倫隻能乖乖的去給美利堅當狗了……
這自然也不是巴倫願意看到的。
歸根到底,英倫在入歐和脫歐這兩種選擇中,都不會那麼舒服,原因還是歐盟太過於鬆散了。
說白了,歐盟隻是一個經濟組織,同國家的形式還有很長的距離,雖然歐盟有央行,有議會,有法院等等組織。
但在軍事上,依然由北約主導,而北約,說白了,就是美利堅這個帶頭大哥說的算的,是美利堅的附庸。
北約中的歐洲國家,唯一在軍事上有那麼一點點自主權的,也就是法國了——這也算是戴高樂的政治遺產了,至少法國境內沒有美利堅的駐軍,並且他們的軍事研發也一直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而其他的兩個大高個,德國……他們還有軍隊嗎?
英倫?
“英倫隻是美利堅的導彈基地……”
在歐盟之內,各個國家也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各懷心思,根本就不團結。
這就導致了歐盟基本上解決不了太多的事情,大部分時候都在各自的扯皮之中——即便是英法德三國共同推動的議案,也需要反複的拉扯,最終能夠達成一致的,往往是在最初的議案中大打折扣的結果……
更何況歐洲在軍事上麵還被美利堅主導的北約所約束……
這就導致了在經濟體量上麵,歐洲、華夏和美利堅雖然看起來像是三足鼎立,但事實上歐洲在麵對美利堅的時候,根本就硬不起來,即便是各國首腦明牌被美利堅監聽,也隻能裝作不知道……
看到歐洲這一點的人並不少,但想要真的將歐洲融為一體,特彆是有美利堅一直防備這一點的前提下,加上各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小心思之下,肯定是困難無比的。
這也就造成了後來的馮德萊恩,選擇了全麵倒向美利堅,靠著美利堅來實現她的“歐洲統一”,將更多歐洲權力集中到歐盟的嘗試的後果。
也正是因此,巴倫清楚的明白,單單他自己的話,是很難改變現在這樣的形勢的,隻能儘力的維護自己的利益。
而為了維護巴倫自己的利益,就需要英倫保持在歐洲的影響力,讓他的產業能夠順利的觸達歐洲,並且穩固歐洲市場。
至於說未來歐洲的最大希望,也隻能寄希望於能夠堅持到有能夠對美利堅形成威脅,並最終導致它在全球的控製力衰退的國家——在那一刻來臨之後,歐洲才有可能擺脫美利堅套在它們身上的枷鎖,從而獲得“自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