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身在公門裡的斬妖日常 > 第137章 捷報!大功!

第137章 捷報!大功!(1 / 1)

推荐阅读:

崔名盛這幾天在公廨房裡總難以安下心來,每次坐下心思都很躁動,會不由自主的飄到窗外,憂心忡忡的忐忑白頭山那邊的戰況最終如何。

這一次崔名盛明白自己有些急功近利了。

但那又怎樣?以他的家世想要更進一步幾乎不可能了,上升的通路幾近堵死,想要披荊斬棘那就隻能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才行。

就像之前剪除三道城毒瘤宋齊勳一家那樣,崔名盛想要再複刻一次。

所以在得到州府龐易師爺的提點之後,崔名盛就開始在琢磨剿匪滅妖的事情了。

直到朝堂正式的詔令下來之後他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動作拿下白頭山,以此成為吉州府轄內第一個完成剿匪滅妖令的城邑。

隻要能拿到“吉州府剿匪滅妖第一人”這個名頭,崔名盛就有信心利用手裡的人脈關係將自己的名聲頂到朝堂諸公的文案麵前,到時候萬一乘上了這次舉國剿匪滅妖的大風一飛衝天呢?

不是沒可能,而是絕對有可能!

但行動倉促,事前準備欠缺,所有的寶都押在了那個叫楊謙的捕頭身上,仰仗的就是楊謙個人的勇武和謀略,也是崔名盛下注的信心所在。

可是一旦失敗,對於崔名盛而言,他苦心經營這麼多年來的名聲和“乾吏”的形象就會大受損害,甚至一次滑墜到底也不是不可能。

富貴險中求,崔名盛明白這個道理,但並不意味著他就能淡然處之,心裡的煩躁和不安總也免不了。

“算日子,應該已經和楊謙接上頭了吧?不知楊謙是否已經讓白頭山的那些賊匪和妖邪亂起來了”

放下筆,崔名盛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花園,眉頭緊鎖。

“大人!大捷!白頭山大捷!”

崔名盛一時間有些恍惚,以為自己憂心過重出現了幻聽,等到書房門被敲開,看到自己平日裡最是穩重的侍衛拿著一封飛羽信,一臉激動的樣子,他才明白自己期待萬分的結果終於來了!

三步並作兩步,崔名盛一把從侍衛手裡接過飛羽信,展開細看。

信裡字體很小,不過寥寥數十字而已,但內容卻讓崔名盛臉上的表情由驚轉喜,最後狂喜姿態。

“好!好一個楊謙!當真是我福將也!”

連道幾聲好,崔名盛心頭大石這才落地。

飛羽信是王海送來的,字跡雖小但看得出是王海親筆書寫,上麵稟報的信息就兩個。

其一,白頭山的賊匪和妖邪已經徹底剿滅。在山下山上一共俘虜近兩百人,斬獲妖邪屍體數十具,大捷!

其二,這次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全因楊謙事前在白頭山裡已經把山中賊匪妖邪的抵抗摧毀九成,大軍到時已經不過是例行收屍而已。

整個過程未傷一兵一卒!

看起來消息很是誇張,但緊接著在王海的飛羽信送到之後沒多久,緊跟著衛戍秦忠的飛羽信也到了。內容基本如出一轍,隻不過沒有像王海那樣直接為楊謙請功而已。同樣重點提到了“未損失一兵一卒”和“妖邪、賊匪皆剿滅”的戰果。

兩封飛羽信相結合崔名盛心裡已經篤定自己這一次真的賭贏了!

心裡很想立馬就將此事上報州府,但算算時間,這也不過距離剿匪滅妖的朝堂詔令下來不到兩月,他不信這世上還有哪個地方能比他這邊更快出捷報。

所以尋思過後還是按捺住了心裡的激動,與其粗略上報,不如等大軍回來,有了詳細的剿匪滅妖過程再上報,那樣更紮實,也不容易給人留挑刺的餘地。

數日後,大軍回城。

當天崔名盛出城十裡迎接,擺明了要大賞這次所有參與者的調調,同時急急忙忙的聽取了王海、楊謙、秦忠的三方彙報。

心裡驚駭於楊謙辦事的能力和手段的同時,也把這一趟剿匪滅妖的大軍出擊所經曆的各種“凶險”和“關鍵”全都明了在心。

於是,當天上午,大軍歸營的同時,崔名盛的親筆捷報就以飛羽信以及六百裡加急的紅翎急信兩種方式上報州府去了。

看著已經用石灰處理過的人頭和妖邪屍體,以及近兩百名俘虜,崔名盛眼睛裡的全是意氣風發。

“全部關起來,一個都不許死!”崔名盛下了嚴令。他才不管下麵的人怎麼想辦法關押這近兩百名死囚,他要的是全部活著,三道城如此大捷不能隻停留在捷報上,還得有足夠震撼的大戲助興才行。

所以在剛送走的捷報上,崔名盛還特意附上了請求,請求州府府主和兵衙大將一同前來三道城監斬這些賊匪,以此振奮洪武朝煌煌天威!

這叫什麼?這就叫出風頭!

一個人出風頭容易被惦記,甚至成那出頭的椽子總是會先爛掉。

但若是拉上幾個個高的一起出風頭,那就不一樣了,隻要布置得當,風頭不但不會被分走,反而能衝得更高,並且還會有個高的頂在前麵不至於被必將過來的嫉妒和臟水潑到。

不過這都是對外。崔名盛對內同樣也不含糊。

畢竟三道城現在可是他現在的階梯,大捷之後正好讓他借機撈一波人心的大好時機,怎能放過?

所有牙兵一律賞銀十五,逐級遞增。而軍功,這不是崔名盛能插手的事情,牙將秦忠想必也不會放過這次難得的拉攏人心的機會。兩人在這件事上必定是心往一處想的。

後麵就是官衙這次參與剿匪滅妖的捕快了。一律賞銀三十不說,全部記大功一次,年底還另有嘉獎。

首功的楊謙,崔名盛更是直接賞金二十,記大功一件,另起請功呈條上報州府。

特彆是最後一條,看得王海是羨慕不已。心知隻要楊謙不犯大錯,再過幾年他歲數一到,接班的必然是楊謙無疑。

到時候楊謙估計才三十歲剛出頭,這種年紀的一城總捕頭?

王海反正是聽都沒聽說過的。

但是王海的這個猜測其實隻是崔名盛為楊謙之後準備的獎賞之一,並且不是最優的選擇。

畢竟崔名盛都說楊謙是福將了,他怎會讓楊謙在三道城裡再等好幾年才挪位置?

更何況崔名盛自己也沒準備繼續待在三道城的,他瞄住的是州府,而他的福將怎能不帶走呢?

不過人算比不過天算。王海也好,崔名盛也罷,就算楊謙自己都不會知道白頭山這一役會攪動怎樣的一股疾風驟雨.

本章完

:..0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