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著名清吹,馬嘎爾尼,抵達了他魂牽夢縈的大清!
李鬱起身:
“就這樣吧,寡人走了。”
容嬤嬤連忙合攏本子,顛著小腳跟在後麵又表達了一番忠心。
比如什麼一定要定期組織蹄子們集中吃透陛下的指示,舉一反三,並且落實對齊之類的話。
總之,
一旦成了令頁導,人的知麵就跟著急劇膨脹。無論什麼行業都能指點一二。
甭說這點膚淺的藝術了,就是母豬產崽,核聚變理論研究,宇宙星際學,也可以嚴肅的講出幾點注意事項!
“它的來源?”
馬六甲城。
兩國之間的上一次傾國戰爭還是在1672年,撒克遜人突然襲擊,借口是尼德蘭的一幅畫,羞辱了撒克遜人的自尊。
“不不,恰恰相反。議會裡麵坐著的都是精英,不采納是因為,一旦采納了就需要花錢。”
“這是為什麼?”
一支由12條海船組成的龐大船隊,突然出現在了海麵。
“樸茨茅斯”號是一艘3級風帆戰列艦,擁有70門火炮,兩層炮甲板,排水量1500噸。
“無功不受祿。”
世間的所有行業,奧秘歸根結底無非是2點:做人,做事。掌握其中任意一點,人生都是順風順水的。
“總督大人,您如何看待撒克遜人的這次東方訪問?”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當中,尼德蘭和撒克遜已經打了3次全麵戰爭。
馬嘎爾尼內心稍感欣慰,同時從洪任輝的嘴裡聽到了一個新鮮的詞:以親王禮儀接待!
宴會上,
兩廣總督伊爾杭在酒宴上,除了詢問旅途是否順利之外,還不經意的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
“貴使團此次來我大清,除了朝拜,還有其他目的嗎?”
……
馬嘎爾尼給他倒了一杯酒,態度很溫和。
正寫著,副官推開門。
身穿棉甲的八旗騎兵和手持長矛的綠營兵,一路護衛。
門口伺候的丫鬟,叩門進來了。
睽金站在城堡上,感歎道:
“一百年了,這和平還能持續多久?”
這就是一個成熟的殖民地官僚理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等把手頭的幾件大事安置妥當了,李鬱還準備回頭看,親手指點一下此團主要成員,注入一些人性的光輝。
……
睽金沒有介意馬嘎爾尼身上的異味,航海嘛,臭烘烘的很正常。再加上是個畢業於三一學院的攪S棍,那就更加合理了。
……
兩位翻譯的後背都在冒汗,無他,違背了翻譯的最大原則,原汁原味。
“我想聽你講講神秘的清帝國。”
洪任輝不同於其他撒克遜人,他完全聽得懂這裡麵的隱含深意。
“願兩國不再有戰爭,友好和平。”
【非虛構人物,真實存在。】
馬嘎爾尼寬厚的笑笑:
“這不奇怪,他們眼裡隻有利潤。即使遞交到了倫敦,您的備忘錄也不會被議會重視。”
睽金整肅衣領,理了理濃密的八字胡,昂首闊步走向碼頭。
……
“子爵閣下想了解哪一方麵?”
草長鶯飛,綠意盎然。
馬嘎爾尼點點頭,這種事也不為罕見。
馬嘎爾尼和睽金,當眾舉杯,將氣氛推向巔峰。
“千萬不要讓倫敦的文官們知道,否則他們會覺得自己和聖徒一般純潔無暇。”
“子爵先生,我想你有必要出來看一下。”
倆個年過不惑的老男人熱烈握手,擁抱。
船隊繼續向北航行,季風方向不對,所以速度緩慢。這還是在擁有熟練水手一直以“之”字型航行的前提下。
當晚,
馬嘎爾尼連忙走到甲板上,水手們連忙讓開道路,隻見海麵漂浮著數具屍體,還有一些碎木板。
全船用橡木建造,十分堅固。
馬嘎爾尼粗粗瀏覽了一遍,揚起這張紙,問道:
馬六甲的炮台,駐軍,以及戰艦一直嚴陣以待。
懂的都懂,不懂的裝懂。
“為了此次任務的成功,乾杯!”
同時降下風帆,炮舷封閉,以示友好。
洪任輝有些悲憤,接過再次斟滿的杯子:
“議會裡難道都是蠢貨嗎?”
這是一次成本巨大,歐洲各國王室矚目的外交行動。
“謝謝。”
這就是馬六甲全城戒備的原因,戒備陰險的撒克遜人不講武德,把使團搞成海盜團。
……
“誰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一位中年男子,身穿綠色天鵝絨上衣,摘下黑色禮帽,文質彬彬的彎腰:
故而,沒人認出自己很正常。
“是的。我們甚至搞到了清帝國關於這場戰爭的邸報。”
晚宴很豐盛。
珍奇異獸,假山流水,還有奢侈的難以形容的房間裝飾,讓馬嘎爾尼這樣的貴族都深感意外,他對於十三行的財富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富可敵國。
旗艦“樸茨茅斯”號,靠岸放下跳板。
“來一片檸檬?”
洪任輝距離當初在廣東被監禁,和驅除出境已經過去了十幾年。
這是倆人立場最為接近的一次,畢竟他們都信奉新教。
稍有危機意識的人都明白,尼德蘭的軍事力量有些跟不上時代了。人人都懷著一發財夢,賺的盆滿缽滿,普遍畏懼戰爭厭惡戰爭。
“子爵先生,根據我對打撈上來的屍體衣著、隨身物品查驗,這次海難應該是一艘本國商船遭遇了海盜,殘忍的海盜把他們全部殺了~”
“為什麼?”
“副官,我們距離廣州還有多遠?”
而一位廣東十三行子弟,作為伊爾杭的翻譯。
他曾在乾隆20年,冒險駕船前往津門,向乾隆抗議寧波海關稅負太重。被乾隆關押數年後驅逐出境。
所有人精神振奮,望向天際線。
“來了,來了。”
“皇家海軍不缺水手,隻要出航前在碼頭周邊的城市掃一圈,就能獲得數百名乃至更多的流浪漢。”
在廣東水師提督的引領下,緩緩駛入珠江口。
規格很高,待遇很好。
馬嘎爾尼點點頭,回到位於船尾的艙室內,寫日記:
“不,您是有功的。在下看出來了,您是一位很了解天朝禮儀的夷人。您和那些隻認識銀子的夷商不一樣!對了,您真的是第一次踏上大清的國土嗎?”
“乾杯。”
……
“~對於即將抵達的那個東方帝國,我既興奮又畏懼。她擁有遼闊的國土,完美的製度,無法想象的財富,還有神奇的茶葉、絲綢、瓷器。我的一位老朋友,伏爾泰先生曾經說過,清帝國的皇帝仁慈而慷慨,長壽且睿智,是有史以來最理想的開明君王典範。我個人很尊敬亦師亦友的伏爾泰先生,我迫不及待的想抵達清帝國的海岸線,學習優雅而古典的文化,揣摩精妙且有序的清帝國官吏統治,拜見那位長壽的好似得到了上帝祝福的帝王~我還想登上傳說中綿延萬裡的長城,我想肯定比蘇格蘭地區抵禦蠻族的石牆要雄偉一百倍。或許,我的名字會因此旅途而載入史冊。數百年後,如果有權威機構評選18世紀影響世界的100人,我的名字將會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