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紙條交給汪小芝,然後又看著她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在紙條下半截的空白處添上不少符號,謝莞娘這才張羅著開始準備午飯。
做一個魚丸冬瓜湯、一個蒜泥蒸茄子、一個醋溜白菜,然後再煮上一鍋大米飯,三人吃的鼻尖兒冒汗,肚子既飽又暖。
濃稠的大米湯也不能浪費,好好裝進瓦罐,下午謝莞娘就可以一邊乾活兒,一邊和小陽一起當水喝著,既美味又有營養。
至於做完活計準備回家的汪小芝,為了感謝她,謝莞娘在她離開時,給她拿了一隻鴨子、一包紅糖、兩身棉衣做謝禮。
鴨子是給汪小芝婆家人打牙祭的,畢竟汪小芝不會分身術,在她給謝莞娘幫忙的這幾天時間裡,她婆家的活計一直都是她婆婆和妯娌們在忙活。
甚至就連她的兩個孩子,也是她婆婆在幫著看顧,不給點兒辛苦費實在說不過去。
紅糖則是給汪小芝他們這個小家庭的,汪小芝可以自己泡水喝,也可以三不五時的拿出來一點給孩子們解解饞。
棉衣是謝莞娘在這幾天晚上,點燈熬油,用手頭剩下的棉花和布料,給汪小芝的兩個孩子做的。
小孩子的衣裳用不了多少布料和棉花,但收到這份禮物的汪小芝,卻比她自己收到了一身棉衣還要更加開心、熨帖。
都不用謝莞娘提,她就主動跟謝莞娘說,以後不管是做豆腐、撒年糕、發豆醬、醃鹹菜、積酸菜、曬乾菜,還是其他的什麼,隻要時候到了,她都會主動過來給謝莞娘提個醒。
謝莞娘甜甜笑著跟汪小芝道了謝,但在送走汪小芝後,她卻還是第一時間拿出紙筆,一邊回憶,一邊記錄起前些年,她養母每到特定時候,都會帶著她們姐妹一起做的那些事情。
古代和現代的情況不同,生活在現代的鋼鐵森林裡時,謝莞娘不論是想吃酸菜還是想吃野菜,網上搜一搜,都能花點錢直接包郵到家,方便得很,古代的農村,卻是絕大多數東西都得自己親自動手製作。
求人不如求己,與其指望汪小芝三不五時過來提醒她,她還不如直接給自己弄個時間表。
把能回憶起來的所有內容都寫在紙上,謝莞娘洗了手,重新坐到繡架前開始忙活。
一直繡到天色徹底暗下來,江遠帶著一身寒氣和四大捆木柴回來,她這才跑去灶房,快手快腳開始準備晚飯。
為了節省時間,晚飯她做了雜麵疙瘩湯。
把做酸菜、乾菜、鹹菜時篩選剩下的雜蔬洗乾淨,切成小塊倒進鍋裡,然後再往裡打四個雞蛋、放一些魚丸,一頓簡單但卻營養美味的晚飯就做好了。
嫌不夠味的郝玉和江遠,往自己碗裡舀了些謝莞娘用乾辣椒做的自製辣椒油,謝莞娘和小陽則老老實實吃她們的不加辣原味疙瘩湯。
飯後,好不容易爭取到刷鍋洗碗燒熱水資格的小陽,踩著小板凳在灶房忙活,江遠和郝玉則是坐在灶房門口,借著灶房裡微弱的油燈光亮,動作熟練的編製各種型號的筐子、籃子、笸籮和背簍。
至於謝莞娘,她也沒去刺繡,而是拿了高粱秸稈和大號的針、更粗更結實的線,坐在碗櫃旁邊自製各種型號、用途廣泛的蓋簾。
除了這些,他們還要自製炊帚、掃帚、炕席等物,以免未來一年家裡缺東少西,沒有趁手的工具可供使用。
四人點著油燈忙活了差不多半個時辰,這才分頭回屋洗漱。
洗漱之後,謝莞娘也沒有繼續刺繡,如今河麵已經結了少許碎冰,到了鮮魚也能大量存放的時候,所以明天江遠會和村裡的其他壯勞力一起去唐河和附近水塘撈魚,而她則需要把他們撈回來的河魚,迅速按照品種、大小、新鮮程度進行分揀。
值錢、個頭大,且還活蹦亂跳、精神十足的,可以第一時間拿去鎮上或者縣城賣掉。
不咋值錢,但卻活蹦亂跳的,就先養在水桶裡,留著後續慢慢處理。
已經打蔫兒或者肚皮翻白的,則需要立刻宰殺、清洗,或是吃掉,或是醃上。
撈魚活動隻會持續三天,因為他們村子周圍就隻有五個無主水塘,唐河他們也隻占有並不是很長的一段水域。
這三天時間裡,裡正會組織大家一起撈魚、分魚,分到的魚,各家想要自己留著吃,或者拿到外麵賣都沒問題。
像江遠這種,不僅戶籍在本村,而且還全程出力幫著撈魚的壯勞力,能分到的魚大概是在家留守的老弱婦孺的兩倍左右,而且他們還能優先挑選自己想要的魚。
若非如此,江遠也不會抽出時間,專門參與撈魚活動。
至於郝玉,一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籌備糧草),二來他左手的舊傷,也讓他沒辦法長時間拉網。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謝莞娘一直在分揀、殺洗、醃製、晾曬各種河魚,郝玉則是接連三天早晨,都順手把他們打算拿去售賣的魚,幫忙帶去了縣城酒樓。
賣掉的魚一共換回二兩六錢銀子,就這還是多虧了郝玉幫忙把魚送到縣城酒樓,而不是像村裡的絕大多數人家那樣,把分到的魚拿去鎮上便宜賣掉。
至於他們留著自己吃的那些魚,一半被謝莞娘用薄鹽醃過做成了魚乾,兩成被謝莞娘或是做成魚丸存放,或是直接變著花樣兒做給大家吃掉了,最後三成則是被他們養在木桶裡,迄今為止都還活蹦亂跳的十分鮮活。
接連吃了三天魚,江遠三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除了村裡人慣用的清蒸、水煮做法,謝莞娘以前用過的紅燒、油炸、燉湯做法之外,魚還可以用來香煎、燒烤、糖醋、糟鹵,以及做成魚丸,開發出更多吃法。
撈魚活動結束之後,謝莞娘篩選出的最後一批要賣的魚也被郝玉帶走,謝莞娘於是重新投入到刺繡這項長期工作中。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江遠在郝玉賣完魚的第二天,竟然也跟著郝玉一起去了唐縣縣城。
兩人大包小裹,拎了不少東西到郝玉租來的馬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