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批產,試用(1 / 1)

推荐阅读:

inf

除了高振東和長劍廠的人之外,每一位進來參會的人,都忍不住來到這兩枚樣彈麵前,很仔細的觀察了一番。

然後在征得長劍廠的人同意之後,小心翼翼的拿起試了試重量。

其中有部隊的同誌,甚至已經無師自通,把火箭筒扛在肩上,做出了瞄準、發射的姿勢和動作。

擊發機構已經完全脫開,很安全。

雖然沒有擊發,但是部隊的同誌明顯對於手感非常滿意,這東西比現有40火輕了差不多1g,總長差不多。

雖然還沒開始彙報,可是一次性火箭筒已經用自己的體重和便利,先聲奪人。

上次小範圍彙報的兩位老同誌中,穿軍裝的那位這次也在,上次他看到了穿深,可是沒看到樣彈。

這次試過了樣彈的全彈重量,他嗬嗬笑道“小高同誌,這就是你們搞出來的新火箭彈?這麼小個東西,能打150米,還能打600裝甲,不得了。”

高振東笑道“報告首長,我們又改進了一下,能打180米了。”

這位領導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好啊!好!就是要你們這種不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精神!”

周圍的人隻以為自己聽錯了,什麼600裝甲,不可能,估計是什麼發音相近的專有名詞,比如,“六薄裝甲”或者“六波裝甲”?

人差不多都到齊了,部隊上來的人不少。

防工委領導宣布會議開始,會議名稱就叫“新型一次性火箭筒預定型討論會”。

彙報過程前半部分波瀾不驚,除了那個一次性使用,不占編製的作戰想定引起了大家的一番討論之外。

不過當駱總彙報到“使用聚能破甲戰鬥部靜破甲深度600毫米,使用聚能破甲殺傷戰鬥部靜破甲深度550毫米,後半球人員殺傷半徑10米”的時候,除了少數幾個人心裡有數沒有大反應,其他人全都炸了!

反正,技術人員是不信的。

600毫米!!!???你擱這兒放衛星呢。

就算那個550毫米,也是差不多的扯淡。

現在用的老40火,彈重、戰鬥部口徑和這個基本上一模一樣,也才180到280的靜破甲,280這個深度,還是費了老鼻子的勁才改出來的,而且還不穩,隻敢羞羞答答的寫個“(最大)”。

駱總沒有停下彙報“上述靜破甲數據,都是在經過數十上百發實彈射擊之後確定的,試驗彈對上述厚度裝甲的擊穿率在90%以上。”

不可能啊,你彆說90%的穿透率,哪怕瞎貓撞上死耗子,100次裡麵能打出一次600,我都要懷疑你的靶板出問題了。

而部隊的同誌炸了,卻不是因為不相信,而是太高興了,600穩了!550穩了!

一來嘛,他們有部分人是認識高振東的,非常篤定,這位不可能拿這種事情開玩笑。

以前開會,有人設計裝甲輸送車的時候拚命摳重量,摳到裝甲厚度上去了,他都非常生氣,他自己搞的裝備,是萬萬乾不出這種虛報威力數據的事情來的。

二來嘛,剛才在對高振東大聲叫好的那位首長,他們也認識,那位首長都沒意見,反而非常高興的大加讚賞,那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見有同誌對於這個數據有疑慮,高振東對駱總點了點頭。

駱總站起身來“同誌們,眼見為實,請看這裡。”

說完,他轉身把身後的一塊布給拉下來了。

布的後麵,是一塊塊被剖開的鋼靶。

一條條半米多長的黑色穿孔刻印在銀色的金屬表麵上,顯得有些猙獰。

“607”、“615”、“609”、“611”

“567”、“561”、“572”、“559”

一張張穿深標記上的數字仿佛在笑,沒想到吧?

所有人都安靜了,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這些靶板,也包括部隊的人。

他們雖然相信,但是眼睛看到的遠比心裡想象的要震撼。

什麼坦克經得起這玩意打啊?聽說這還是一次性的?他們心裡感到有些小小的幸福,王八殼子,看招!

有的人,走上前去,用手輕輕撫摸著粗糙的穿孔表麵,什麼話都沒說,眼睛卻是有些紅了。

沒有人質疑這是用大口徑彈打出來作假的,那未免就有點兒太過分了,其實大家更願意相信,是真的做到這個穿深了,出於技術而產生的疑慮,在看到事實的一刻全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陣狂喜。

這個口徑的彈,這個深度,好像沒聽說世界上有哪家做出來了,那是不是說,在這個事情上,我們一不小心就成了世界第一了?

“好,好,乾得好啊!”有人開始鼓掌。

防工委的領導並沒有製止,這些掌聲,也的確是高振東,還有長劍機械廠的同誌們,應該得的。

他與那位和他年紀差不多的領導眯著眼睛,笑看著這一幕。

大家情緒發泄得差不多了,安靜下來,彙報還沒完呢。

“該彈總重37g,有效射程180米,該射程內4級風以下無需修正風偏”

掌聲又響起來了,這回沒人懷疑了,隻是高興。

“比一把步槍空槍還輕?”

“180米啊,老40火也就100米出頭。”其實還不一定,為了保證命中率,69年戰士們拿著老40火,都抵近到3、40米去打了,隻可惜沒用,打中了,但是打不穿。

部隊的同誌,甚至都在算自己上戰場的時候能扛幾發了,彆人不知道,算算自己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防工委領導和他旁邊那位老領導,聽見的不止這些,他們還聽見了“4級風以下無需修正風偏”。

兩人交換一下眼神,那位老同誌笑道“他還真是按照群眾戰爭的要求去搞武器啊,一點兒不帶虛的,這些特性,就算是訓練不足的民兵同誌,也能拿起來就打,還能保證一定的命中率。”

防工委領導點點頭“他做事情,一向是說到做到。這不隻是民兵同誌了,就是部隊上的普通戰士,也能在不加太多訓練的情況下打得更準。”

部隊的同誌,已經開始暢想人手一筒,百米開外打得敵人哭爹叫娘的美景了。

等大家又平靜下來,駱總才開始繼續彙報。

彙報的內容已經不多了,等他說完,大家又是一陣掌聲過後,高振東才開口做了一點補充。

“同誌們,這一次,除了上麵的情況之外,還有一個情況需要做決定,那就是到底用哪一種戰鬥部。”

用哪一種?不是有兩種麼?我全都要。

部隊的同誌想法很單純的啦。

“考慮到現有坦克的裝甲,其厚度都遠遠達不到這個戰鬥部的穿甲能力,甚至連一半都不一定有,所以這個火箭彈的破甲威力在現在,是遠遠超出需要的。”

能參加這個會議的人,對於當前世界坦克的發展情況還是心裡有數的,表示讚同。

除了部隊的同誌,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沒有嘛。

“考慮到火箭筒在實戰中,特彆是山地和巷戰中,更多作為打擊敵火力點的攻堅火力使用,所以我在設計上犧牲了一點穿甲威力,增加了對後半球人員的殺傷效果,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聚能破甲殺傷彈了。但是對於這個彈是否滿足需求,我心裡是沒底的,要請同誌們好好討論討論了。”

高振東這番話,讓大家都陷入了思考,特彆是部隊的同誌。

“有一定道理,在實戰中,不一定有那麼多坦克要打,打工事、打步兵的情況也很多。”

“600毫米是有點太過分了,這個殺傷戰鬥部能保證後半球10米殺傷半徑的情況下,還有550毫米,其實已經非常足夠了。”

“能不能保證全向10米?”

“你傻啊,前半球是要破甲的。”

“”

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防工委領導和那位老同誌也在交流意見。

高振東把自己的想法闡明之後,就沒有再參加討論影響彆人的思路了,他的想法其實就那麼簡單,我負責做出一個最極致的,以及一個平衡性最好的,怎麼選還得看一線的、實際使用的同誌。

他並不認為在這方麵自己就比彆人高明到哪裡去了,反正550這個數據,用到90年代都沒問題啊,至少給中東和非洲的那些人,打側甲和後方,還是威脅很大的,甚至打一打某些坦克正麵的三合板,也是沒問題的。

在那之後,本來就該上串聯破甲了,該換裝了。

所有人討論了很久,才在兩位領導的建議下,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用550的聚能破甲殺傷戰鬥部,聚能破甲戰鬥部轉入技術儲備,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拉出來生產,其實兩者之間,最大區彆就是一個破片套而已。

果然和高總工的猜測一樣啊,駱總佩服的想著,看來對於部隊想法的把握,還是高總工最清楚。

對於一次性火箭筒的使用,也定下來了,等塑料發射筒的工藝完全穩定之後,先小批量試產個十萬發,發到部隊試用,因為老40火還是在編的,所以動作也大不了。

試用部隊,主要包括邊防、空降等部隊,這些部隊也是輕武器小規模試裝的老用戶了。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