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沒幾天就是勞動節了,星期三早上,高振東在辦公室看剛送到的《日報》。
頭版頭條,一行字赫然映入眼簾。
《五一獻禮——我國尿素工業化生產技術獲得突破,即將全麵推廣》
文章用熱情洋溢的文字,嚴肅活潑的語氣,圖文並茂的形式,報道了我們尿素工業化生產的艱苦研究曆程,以及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攻艱克難的英姿。
撰稿人欣喜的介紹了尿素工業化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對尿素工業化生產全麵推廣後,糧食生產情況的美好憧憬。
文中提到了應化部、十七機部、農業口等在尿素工業化生產線研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部委,並著重感謝了應化部的工藝研究人員,以及廢寢忘食,用極快的速度填補國內空白、提供了尿素生產線所需的特種材料的十七機部科研人員。
看來應化部、十七機部、農業口是聯合起來,把這個事情作為五一獻禮來報道的,本來沒有十七機部什麼事兒,不過自從尿素鋼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十七機部在這個事情中起到的作用,甚至要超過農業口,原因倒也不奇怪,尿素的機理和使用是明確的,所以農業口在這個工作中沒有太特殊的作用,主要是起到輔助和驗證肥效的作用。
反而是應化部的工業化生產工藝、十七機部支撐了工業化生產工藝的尿素鋼比農業口要重要。
不過如果說到育種和種植的話,那其他幾家捆在一起都要靠邊站了,術業有專攻嘛。
尿素的工業化生產推廣的消息,在整個社會中都掀起了一陣波瀾,與糧食有關的成就,在這個時候無疑是一針效果明顯的強心劑。
所有看到報紙的人,都在心裡滿懷信心,對環境的好轉充滿了希望。
十七機部內部,不論是第三軋鋼廠還是京城鋼鐵廠,看著這篇報道,都感到與有榮焉,這個事情,是我們一起參與做的。
“誒,這裡麵有我們部的名字呢,我們打鐵的,和農業化肥有什麼關係?”
“這個尿素的工業化生產用的鋼,應該就是我們廠高主任到京城鋼鐵廠那段時間搞的吧?你問問研究室的人就知道了。”
“沒錯,就是那個,那時候我也在京城鋼鐵廠那邊支援,高主任過去就是為了搞這個東西。”
“難怪高主任年紀輕輕,就是副處長了,這是憑本事掙回來的,不服不行啊。”
“唉,你說這麼大個金龜婿,怎麼就被外麵的人給釣走了呢?”
“.”
不止第三軋鋼廠,還有京城鋼鐵廠也是一樣的場麵,大家都在討論這個事情。
“這個尿素,是不是就用的我們廠od車間生產的那個鋼?”
“應該是吧,od車間生產的主要產品就叫尿素鋼。”
“就是那個,尿素鋼第一次試產的時候,就是不知道哪個化學研究所過來把所有的成品都運走了。”
“.”
其實大家都想象不到一個事情,那就是如果沒有高振東搞出來的尿素鋼,那即使到了幾十年後的80年代,我們的尿素產業會依然受製於人,尿素工業的起飛時間會更晚。
當然,這個事情高振東沒法拿出來說,隻能在心中暗爽了。
而鄭良樞同誌看著這份報道,心情是喜憂摻半。
喜的是自己這次外放,恰逢其會,起點非常好,正好就負責這個od車間。
憂的是這麼好的條件,如果自己沒有做出大致過得去的成績來,那反而會影響後麵的節奏了。
想到這裡,鄭良樞看了看牆上的三種槍械用鋼材的研究計劃圖,又釋然了,怕什麼,老高那兒直接就已經把成績給準備好了,自己隻要盯緊一點,按步就班的做下去,就不會有問題,一份成績穩穩到手。
而像應化部這幾家這麼操作的單位,明顯不止這麼一組,隻是他們彆說頭版頭條了,就連上《日報》都不一定上得了,能上日報的,都是不簡單的那種。
高振東很快就在《日報》的科技相關版麵,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個成果。
十七機部、國科院、十二機部聯合撰文,報道了十七機部“通用單晶爐”以及“電子工業用高純矽單晶體”研究完成,且成功完善了工業化批產工藝的消息。
說起來十二機部也委屈,這個東西,是他們用得最多,可是他們卻排在了最後。
十七機部是完成上述研究的部委,排第一無可厚非。
國科院是國內科學技術的最頂級技術力量,負責對成果進行國家層麵的的認可、鑒定和驗證,排第二也是正常。
最後就隻剩下十二機部弱小無助又可憐的排在了第三。
“矽單晶體是電子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新興的半導體技術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而純度達到5個9的矽單晶,是半導體工業成熟發展的一道難關。”
看到這裡,高振東笑了,“工業明珠”,這個他熟悉啊,自己前世看到的“明珠”可不少,隻是沒有幾個能在皇冠上呆太久的。
例如一開始的機床,到後來的圓珠筆尖,再到後來,實在是沒得東西往皇冠上鑲嵌了,打印機、鋼筆尖都上去了,想想也是挺為難這幫補鍋匠的。
誒,不對,打印機這個明珠現在已經被自己搞定了,雖然不是噴墨、激光的,但是你就說它能不能打印吧。
雖然到自己穿越為止,有一些明珠依然還是明珠,比如光刻機,但是高振東相信,它們都呆不久了。
不過這篇文章提到“工業明珠”的出發點,明顯和前世那幫補鍋匠不同,是真的以技術難度和社會效益出發評價的,而不是根據“某國有了就不是明珠,某國沒有的再lo那也能往工業皇冠上放”的這種抽象標準來評價。
高振東想到這裡,心中暗下決心,補鍋匠們,讓我為你們的工作提升一點難度吧,沒準兒還能把一貼的價格從五花旗分提高到十花旗分呢,雖然價格都一樣賤,但是賺錢嘛,不寒磣。
不用謝我,這真的是我應該做的,哈哈。
“而生產矽單晶,最重要的設備就是單晶爐。此次十七機部內多家單位聯合研製,攻克的‘通用單晶爐’,更是在矽單晶生產的基礎上,研究出了能生產不同材質單晶體的通用生產設備,翻越了在晶體直拉法工藝路途上的一座高山。”
“可敬的十七機部科技人員,已經使用該設備,生產了多種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單晶,成功驗證該設備的通用性。”
“十七機部科技人員從立項開始,就緊盯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時刻狠抓技術實用性不放,最終不但研究實現了矽單晶的量產工藝,同時也完成了單晶爐的工業批產研究,一舉落實了兩項科技成果的突破和應用,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嘖嘖嘖,高振東歎服,果然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自己可沒這個水平把文章寫成這樣。
“通用單晶爐和高純矽單晶的‘雙量產’,是我國電子工業的一大步,代表著我國正式踏入半導體工業這一新興技術的殿堂,對於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幸福具有重大意義”
誒喲我去,高振東自己都沒想到“雙量產”這一說法,然而人家一提出來,明顯就感覺到的確有那麼點意思,不服不行。
對於這一成果,撰稿記者絲毫不吝讚譽之辭,憑心而論,這個成果也的確當得起。
電子信息技術未來幾十年處於高速發展期,一步落後,步步掉隊,能趁著還有機會,把基礎打得更牢一些,也許日後的很多事情就會有所轉機。
高振東美滋滋的把報道看完,把報紙一收,拿起報紙就往單晶爐實驗室走去。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老俞也看看,樂嗬樂嗬。
在單晶爐實驗室找到正在做總結工作的俞允成,高振東把報紙翻到單晶爐和矽單晶那一版,往俞允成麵前一放:“老俞,看看,哈哈,你上《日報》了。”
俞允成聞言,一臉驚喜,放下手中的事情,連忙接過高振東手中的報紙。
然後,從頭到尾,沒看見自己名字,不過也沒看見高振東的名字,甚至沒看見項目組乃至單位任何一個人的名字。
頓時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把報紙扔回給高振東:“高主任,不厚道啊,哈哈,涮我呢。”
說歸說,可是心裡還是高興的,項目能上《日報》,雖然不是高主任另外一個項目那樣上的頭版頭條,可是他已經滿意了,比高主任差點兒,不寒磣。
他可是看見頭版的尿素相關的東西的,也知道這裡麵高振東的作用。
高振東笑道:“項目上報紙了,不就相當於你上報紙了,你可是主要完成人之一。不錯了,我這麼多項目上《日報》,能看見名字的也就一次,哈哈。”
俞允成這才想起來,眼前這個猛人,據說是《日報》的常客,這回算是得到證實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