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莫要外泄!”董承低聲提醒一句,隨後又問道:“陳公台何在?”
聽到董承這麼問,任小平就知道了董承的來意了。
隻是不知道是董承自個來的,還是帶來了他心心念念的東西。
“國舅,不久前,曹操派人來將公台請過了府去。”
“什麼!”董承麵色一變,隨後意識到可能是在宮中之時曹操雖然沒有找到證據,但是疑心仍在。
一時間,董承不由長歎一聲。
時也命也!
他偷偷過來也是冒著風險的。
而且,他現在能來,不代表後麵他也能來,他回府之後並沒有耽擱多久就發現了衣帶詔的秘密,然後就果斷的換裝出門了,所以安全性更高。
但是一旦時間過久,曹操反應過來之後安排人監視起他來,那麼他就不好行事了。
何況,陳宮在許都的時間也就這一兩日,錯過而來現在最好的時間,後麵怕是沒有機會了。
他已經來的很快了,沒有想到還是慢來了一步。
任小平說完陳宮的去向之後就看到董承的麵色和開染坊似的不斷變換,然後就是一陣長籲短歎,愣是一點正事不說也有點急了。
你倒是把你來的目的說出來啊!
哎~!不對!
任小平突然反應過來,他現在還屬於隱藏於後,不被世人所知的情況,所以曹操也不會在意他這麼一個人。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和陳宮來許都,才能一明一暗行事。
那麼這樣,麵前的董承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
雖然他剛剛說了他是呂布的小舅子,但是衣帶詔如此大事,董承也不可能就那麼隨隨便便的說出來的。
哪怕任小平是呂布的小舅子。
信任問題且不說,就能力問題就能讓董承住嘴不言了。
不怕壞人處心積慮,就怕蠢人靈機一動!
要是任小平就是這種蠢人,說不得董承說出來沒多久事跡就得敗露!
而任小平此時很明顯想到了這一點,眼珠子一轉,有了主意。
他拉住長籲短歎的董承道。
“國舅,你來此可是有事?公台臨走之時說了,今日,最遲今夜,國舅必將來尋他。”
“陳公台真如此說?”董承大驚,他沒有想到陳宮竟然提前預料到了他的到來。
那麼,衣帶詔的事件陳宮是否預料到了……?
此時董承忽然覺得陳宮變得神秘莫測起來,陳宮的身影在他的心中也高大起來,若以一句話來讓此時的董承讚揚陳宮,那就是——。
其竟智近乎妖!
看著驚訝的董承,任小平很滿意,繼續道:“公台不止猜到國舅你要來,還猜到了國舅你來此的目的……”
說著,任小平伸出食指,往天上指了指。
董承見狀,心中已是狂風驟浪不可遏製。
任小平手指往上麵指,那意思不言而喻。
上麵有什麼?
上麵乃是天,或者是處於的人,也可以指代是他上麵的人。
而陛下,乃是天子,也是整個大漢地位最崇高之人,同時也是他上麵的人。
若是說陳宮猜到他能來,他還可以以僥幸的,瞎蒙的來自我安慰,那麼陳宮能猜到他來的目的,那就真真正正的能確信陳宮確實已經知道了所有。
“那……公台離去之前可有留下什麼言語?”董承忽然有些期待了起來。
若是這樣的陳宮,哪怕今日未有得見,但他或許還能有所獲。
任小平微微一笑:“公台離去之前,確實有言,言若國舅來此,可將要事儘說與我聽。”
怕董承還是擔憂,任小平又接著補了一句:“國舅放心,公台離去之前,已經將所有要辦的事儘說與我聽,所以國舅把我當成工具人看待就是!”
董承原本還有些擔心,但是聽到任小平補充的這一句,又放寬了些心。
同時對陳宮又是駭然又是懷疑。
駭然於陳宮連細處都能預測到,還留有應對措施!
懷疑於陳宮真的有這麼神奇?
但目前對於董承來說,也沒有彆的更好的選擇。
且經過任小平的渲染,董承已經在心中認為陳宮是一個智近乎妖的妖孽。
所以,猶豫再三,董承還是決定賭一把。
董承說於道:“今日陛下召見我進宮,賜予了我錦袍玉帶,我回家之後細細琢磨……”
“有密詔!”還不待董承說完,任小平就搶先答道。
董承:“哎——!”
然後看著董承一臉怔愣的看著他,任小平心中暗笑,嘴上卻道:“國舅勿須驚訝,此乃公台所言!”
既然已經神化了陳宮,那麼任小平不介意多神化那麼一些。
“哦…哦…”董承聞言,終於是回過神來,但心中關於陳宮的形象卻是更加高大且神秘起來。
同時,他對於目前陳宮不在,卻還能和呂布聯盟的信心大增。
收拾了一下心情,董承繼續道:“沒錯,我於陛下賜予的玉帶之中發現了一份密詔,而且其密詔中的內容……”
任小平再次搶答道:“言陛下的屈辱,且非尋常筆墨書寫,而是以血書之,若所料不錯,密詔上的血,乃是陛下的龍血!”
“這也是陳公台猜到的?”董承失聲問道。
饒是他因為之前的事已經有了些心理準備,但現在看來,很明顯他準備的還不夠。
尤其是董承問出來之後,他就看到對麵的任小平竟然對著他含笑點頭。
陳宮陳公台,竟恐怖如斯!
“那麼,陳公台是否還有說其他的?”董承小心的問道。
任小平道:“公台當時言,若是要除國賊,我們當仁不讓!”
轟!
董承大腦忽然轟鳴一聲響,然後隻感覺整個人都如喝醉了酒般暈暈乎乎的。
陳公台,竟然連這都猜到了。
那麼,還有什麼是陳宮想不到的?
但與此同時,心底湧來了莫大的驚喜。
有陳宮這等智謀無雙之人為盟友,何愁大事不能成!
隨即,董承將手伸入胸口處,從裡麵掏出了一張絹帛。
雖是折疊著的,但是還是能從其上看到紅色的字跡樣的痕跡。
任小平默默的看著董承將絹帛小心的放到了案桌上,然後慢慢攤開,心中也是激動不已。
看來。
這就是有名的衣帶詔了!